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调研报告

举报
资源描述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调研报告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市场主体的空气、阳光和水分,根据营商环境评价12个项目指标,市场监管部门涉及到一半的指标,是市场主体从出生、成长到破产退出全生命周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近年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某市场监管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部门“头号工程”来推动落实,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先锋官”“红旗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在工作站位上体现“首位度”:全面纳入“一把手工程”,营造齐抓共管的营商环境。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通过党组会、民主生活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讲话精神、国家及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会议精神、国务院2019年10月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里出台的《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从内心深处树立发展为先、发展为要的思想,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经济生产力、提高区域竞争力。通过干部职工会议、业务培训、LED显示屏、政策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让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主动从作风上改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干我事”向“干出样子”转变。二是高位推动,组织保障。将优化营商环境定位“一把手工程”,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5名党组成员任副组长,18个机关科室、8个市场监管所负责人任成员。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查,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通过深入开展自查、主动接受监督等方式,查摆自身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梳理群众办事的“难点”、企业发展的“堵点”、作风改进的“卡点”,并从严从实进行整改。从实施细节到事后监督,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闭环。三是对标一流,明确任务。聚焦市场监管涉及到审批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经营、市场公平、法治保障、政商关系等重点领域,对标国、市、县内外市场监管先进水平,力争做到水平一流、区域领先。认真学习发达地区、先进单位的先进理念、可借鉴做法经验,根据**实际,大胆予以借鉴和应用。强化企业评价引导,通过走访调研和日常监管,深入听取市场主体和各方意见建议,聚集重点、突破难点,有针对性地推出改进举措。经过充分调研、讨论后,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局有力有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确保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在正风肃纪上体现“刚硬度”: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一是挺纪在前,筑牢根基。将县纪委监委对市场监管部门的纪检监察、巡察、督查作为推动工作和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根据县纪委监委对该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检查提出的工作意见,该局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改作风、优环境、促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根据县纪委监委对该局纪律作风建设督查提出的工作意见,该局及时对工作纪律、公车管理、考勤制度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问题查摆,建立健全考勤、请假销假管理、公车管理、财经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要求干部职工严格做到“令行禁止”;根据县纪委监委对该局营商环境、疫情防控、市场监管等工作督查提出的工作意见,该局认真梳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原因和症结,完善工作措施,及时查缺补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确定实效。二是梳理排查,严控风险。根据县纪委监委对该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的工作意见,该局把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营商环境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本单位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梳理排查全局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在体制机制、权力监督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明确各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责任人,梳理廉政风险点56条。经过充分调研、讨论后,建立市场监管廉政风险隐患台账,制定防控措施58条,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110份。从源头上切断、杜绝以权谋私、刁难群众、吃拿卡要、违法乱纪等市场监管廉政风险。三是细化考核,健全制度。坚持治本抓源,围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找准本单位制度短板弱项,不断健全学习、工作、考核等管理制度,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约束,对发现的问题不遮丑、不护短,主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结合处分处理、工作日常督查检查情况加强廉政谈话提醒,印发《**县市场监管局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确定谈心谈话频次、谈话范围、谈话原则等内容。建立健全2022年晋升职级方案、考核办法,把有关情况与干部晋职晋级、提拔任用、评先评优、考核运用直接挂钩,营造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良好环境。四是警示教育,以案促改。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扎实开展纪法教育、警示教育。在县纪委监委指导下,近期组织开展了“以案四说”“以案四改”工作,以本系统“身边人”案件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受教育职工100余名,实现全员全覆盖。严格制定“以案四改”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领导、牵头科室、责任科室、整改时限。做到以案促改,立行立改,坚决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下一步,通过党组会、干部职工会、“三会一课”等形式常态持续加强干部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治理一域的效果。 (三)在政务服务上体现“加速度”: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营造温馨高效的营商环境。一是改革再深化。坚持以“宽进”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制度性成本。改革以来,开办企业推行手机端开办企业“E企办”,实现“一个终端”办结。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实行全程无纸化办理,企业名称实行自主申报承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实行申报承诺,推动“一照多址”“一址多照”,营业执照及印章等可寄递到家,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免费发放,增设电脑端实名认证,实现开办企业“零跑动”、“零见面”办理。截至目前,全县市场主体总量45128户,其中企业13969户。近三年来,全县新发展市场主体分别为6621户、8722户、6850户,增长率分别为17.54%、21.45%、15.41%,该项指标已经连续3年在渝东南蝉联第1。二是窗口再优化。2020年初,该局牵头在政务服务中心二楼设立了2个开办企业综合窗口,抽派市场监管、税务、公安、人社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共14人组成了该县优化开办企业工作专班,严格执行新开办企业设立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的承诺(含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参保登记四个环节)。自2020年6月1日起,实行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印章,截至2022年4月底,为6030户新开办企业共节约开办成本176余万元。自2021年12月1日起,将城区两个市场监管所注册许可业务统一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并增派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实注册和许可工作队伍,办事窗口由6个增加至8个。在政务服务中心二楼设置自助服务区,并配置6台电脑供申请人完成外网申报,安排2名帮办代办人员实时提供咨询导办、协助自助申报服务,并在登记窗口放置《一次性告知清单》,张贴各类事项办事指南,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次数。窗口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网上申请还是窗口申请,对两种申请方式实行无差别办理。今年年初,该局荣获**县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表彰,该局注册和许可科荣获**市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表彰。三是产业再催化。着力催化药品产业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主动与市局沟通协调,全程帮助指导县内药品企业。全程指导红日、海王、华涛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现均已投入生产。其中:红日销售中药材配方颗粒,全国仅5家。着力催化茶叶产业发展。以县农委补贴的茶叶小作坊为重点,指导茶叶小作坊申报食品生产许可或小作坊登记许可,提升**茶叶附加值。今年来,已帮助民蕊茶叶、尖山茶叶等4家茶叶生产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1家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着力催化电商产业发展。在市场监管所、非公党建支部成立合同帮扶指导站,推广订单合同规范文本,助推电商和乡村产业链接。2021年,发放金银花、土鸡、金丝黄菊、茶叶等订单农业示范文本合同320份,签订订单农业合同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该项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半月刊、**日报、**市场监管双月刊等媒体的陆续报道。着力催化知识产权创造。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行动。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保持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2021年新增注册商标740件,新获得授权专利196件。今年一季度新增注册商标 216 件。四是服务再细化。2021年,该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瞄准全县乡村创业者从“窗口办”到“网上办”审批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新痛点,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办照进村”专项服务行动,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可持续、有影响力的市场监管服务品牌。专项服务行动打通了乡村办照“最后一公里”梗阻,让乡村创业者“足不出村”就能拿到营业执照。该局以该专项服务行动撰写的典型案例:《“互联网+政务服务”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成为2021年该县唯一被市委宣传部采编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集》公开出版的典型案例。 (四)在行政执法上体现“公信度”:全面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一是打造公平竞争环境。2021年共立案201起,涵盖食品药品、广告等14种案件类型,收缴罚没金额201.8万元,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15起,受理处置消费者举报投诉1075件,挽回经济损失31万余元。把涉企收费治理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着力点,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大力整治行政机关及其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乱收费行为,规范进出口环节、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行为,加强供电、供气等公共事业领域价格监管。2021年,该局办理的案件质量审核和法治考核取得了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第5名、渝东南第1名的优异成绩。二是推进双随机联合抽查。全面推进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双随机联席会议的纽带作用,牵头推进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部署,指导18成员单位完成“一单两库”建设,督促成员单位发起、完成联合抽查计划。2021年,牵头主持召开4次联席会议,发布联合抽查计划任务23个,随机抽查104户市场主体。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实现了检查对象随机、检查人员随机、检查结果100%公示。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的方式,避免人情监管、选择性执法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使监管检查行为更加透明化、规范化。对同一检查对象涉及多个部门监管的实施联合检查,避免了重复检查造成的企业反复迎检,减轻了企业负担。实行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使监管行为更加规范、透明。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手段。推进智慧监管。在全县餐饮服务行业推广应用“**阳光餐饮”APP,督促192所校园食堂成功安装“违规行为AI智能抓拍”设备,全力打造智慧监管模式。建立小作坊食品供货资质四级审批制度,按风险等级强化全县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实施信用监管。列入异常名录企业300户,清理吊销“僵尸”企业113户,强制注销个体184户。开启“社会共治”。开展“你点我查”等活动,实现部门自定对象、单一监管向社会征集、公众参与的转变,群众参与达1800人。四是探索信用约谈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企业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行政约谈制度》,制定统一的约谈流程、表格、内容,统一归档约谈资料。开展行政集中约谈21次,约谈失信企业177户。下一步将把约谈机制推广到消费投诉较多、违法行为较突出、涉及重大安全等领域,达到“事前约谈防范失信、事中约谈规范行为、事后约谈防止再犯”的目的。通过信用约谈等柔性执法手段,避免了只处罚不教育“一刀切”监管方式,让企业感受到柔性化、人性化执法的温度。 (五)在安全红线上体现“敏感度”: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和坚守“三大安全”底线,营造安全稳定的营商环境。一是坚决扛住疫情防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