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分析公共管理专业

举报
资源描述
摘 要 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安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社会经济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国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满足当前的需求。所以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及其作用,然后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从中找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对问题的全面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并希望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进一步的完善给出一定的借鉴意见。 关键词:社会保障 改革 社会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 目 录 摘 要....................................................Ⅲ 1、前 言..................................................1 1.1、本文研究的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2、社会保障制度的概述......................................3 2.1、社会保障的定义..............................................3 2.2、国家针对供电公司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3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4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4 4.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4 4.2、统筹层次过低...............................................5 4.3、社会保障投入量低于实际需要.................................5 4.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不明确...............................6 4.5、历史隐性债务问题缺乏明确的处置方案.........................6 5、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 5.1、加强社保基金的统筹和监管...................................6 5.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其覆盖面.............................7 5.3、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7 5.4、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7 5.5、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7 5.6、供电公司完善社会保障的对策.................................7 6、结论与建议.............................................8 后记......................................................8 参考文献..................................................9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1、前 言 社会保障制度 陈锦锦,赵同亮:《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 2010, (23) 。 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所必需,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大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必须的一项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对社会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覆盖面太广、涉及问题太多,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难题,再加上其改革的措施还不够全面,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实现。所以加大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快速健康的发展。 1.1、本文研究的背景 社会保障 孙长学主编:《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是国家通过立法,它是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次分配所形成的一种专门的基金形式,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上的帮助,从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地有组织的制度、措施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在遭受生、老、病、死、伤、残及失业诸多风险时获得物质的帮助的一项权利;是国家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履行的、确保社会所有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责任;它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仅是单纯的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风险中所遭遇的个别一两件事情的,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包括国家财政支持的诸如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等多种保障项目;还有国家法律保证实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伤害保险和生育保险等诸多保险项目;还包括具有补充性质的补充保险项目。所以社会保障工程是对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保证,是维持社会稳定所必须的重大举措,但是要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却是具有很大的艰巨性和时间性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37 年牛津大学教授 A·Zimmern 首次使用“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这一词汇。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后来英国学者TH·马歇尔在其 1949 年的演讲稿《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中系统论述了公民身份理论(也有翻译成公民权),并第一次提出公民社会权利这概念。R·米什拉(2003)认为可以将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视为一种战后“合作主义”,起到了缓和阶级冲突的作用,而可以看作是战后“合作主义”的结束是撒切尔时代的福利制度改革,但他认为福利国家制度作为一种成熟的民主制度不是在短时期能够逆转的,而福利多元化将是福利制度改革的趋势。另外,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都相继出现,并随着各国的不断发展,各国研究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研究,而我国也不例外,具体研究状况如下: 张桂琳、彭润金(2005) 孙悦:《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D],《武汉大学》, 2006, (05) 。 的《七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一兼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春雷(2001)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等。这些书从综合性的角度对西方福利国家进行了整体考察,分析了福利国家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对各国福利制度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制度的特殊性;在养老领域我们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从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和制度特征及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到公共养老金的筹资模式比较,再到退休养老制度的改革;在医疗保障领域我们选择了全球化视角进行研究,包括:国外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模式、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的分析等。 从立法方面来看,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中立法先行已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之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社会保障立法为前提、基础和依据。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严重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已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既要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又要严格社会保障执行的法律监督。 罗志先(2005)《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马永国(2007)《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申静(2009)《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之思考》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生活现状、社会保障现状,并认为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和我国的土地征地制度和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农民工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不容忽视的特殊社会群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群体长期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长治久安。 崔万有(2009)《日本社会保障研究》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经济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辅以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日本社会保障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变及其改革,论述了不同时期社会保障的特点,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日本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经验。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十二五”期间已明确社会指出保障制度覆盖所有劳动者,并且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指导方针,因此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建立起统一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任务。 赵明:《对构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25) 。 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研究,对在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本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的改革现状分析的够透彻,对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能全面的了解,以及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全面性的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社会保障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这五项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说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保障了社会的稳定,而全面的改革也抚慰了各阶层的人们,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快速健康的发展。因此,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加强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社会保障制度的概述 2.1、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的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一种公共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制度,其最终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在遇到风险和灾难的时候,可以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力量为其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1989年国际劳工局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 刘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