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工商管理专业

举报
资源描述
论文题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都发生了很多公司造假违规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背后,这些公司都被揭示出存在着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这意味着公司不能有效地发现或防范可能的风险,也引发了公众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关注热潮。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不仅反映了公司自身内部控制系统执行和完善情况以及对信息披露责任的认识,更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监管者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近两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首先界定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定义和范畴;其次,对收集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再次,结合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数据,对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状况进行了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的分析。规范上市公司的内控缺陷披露行为,为完善我国内控缺陷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实证证据。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anies have undergone a series of false violations, such as the Enron event of USA and the Green Earth event of China. Behind these events, these companies have been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of weak internal control, which means that companies cannot find or prevent against the possible risks effectively and raises public’s concern boom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formation.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not only reflected whether they have established their ow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but also affected the judgments and decision-making of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regulator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y.This paper studied on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statu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y. First of all, it defined the scop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Secondly, it analyzed the collected data of disclosed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by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found out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of current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Thirdly, the paper based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data of sample companies, analyzed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authenticity, legal compliance and fairness of the status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disclosure.Thus regulat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activities of listed company,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system, so it can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fluencing Factors Listed companies 目录 第1章 绪论 6 1.1研究背景 6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6 1.2.1研究目的 6 1.2.2研究意义 7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3.1国内研究现状 7 1.3.2国外研究现状 8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9 1.4.1研究内容 9 1.4.2研究方法 9 1.5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 10 1.5.1相关概念 10 1.5.2研究理论 10 第2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 12 2.1缺乏对内控缺陷改进状况的说明 12 2.2缺乏关于内控情况的实质审计意见 13 2.3内控缺陷披露可读性不强 14 2.4存在不完整披露或不披露的现象 14 第3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15 3.1主观原因 15 3.1.1上市公司内部缺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 15 3.1.2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步较晚 16 3.2客观原因 16 3.2.1内控缺陷的影响程度和标准难以认定 16 3.2.2对内部控制披露管理不力 17 3.2.3投资者对内控缺陷信息缺乏需求 17 第4章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应对措施 18 4.1健全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制度 18 4.1.1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内容做出统一规定 18 4.1.2加快内部控制缺陷制度建设 18 4.1.3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内控审计作用 19 4.2提高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主动性 19 4.3提高投资者对内控缺陷信息的需求 20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辞 22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进入 21 世纪以来,企业的财务造假和经营丑闻频繁发生。最著名的“安然事件”被曝光之后,又接连发生了世通、施乐等会计造假风波,无不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回顾这些事件,不难发现这些公司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虽然这些公司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但是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都是它们最终发生灭顶之灾的导火线。我国证券市场上内部控制及相关信息披露的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外表光鲜的上市公司,如生态农业、绿大地和巨人集团,在被查出造假违规后,都被揭示出有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开始建立和完善内控规范体系。借鉴美国 SOX 法案实施的成功经验,上交所和深交所在 2006年分别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内控指引》)。《内控指引》中指出,上市公司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形成自我评价报告予以披露,这为我国后来提出完善的规范性文件奠定了基础。到了 2008 年 6 月,证监会、财政部、保监会、银监会、审计署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再到 2010 年,五部委又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里面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评价和报告做出了新的规定。至此,内部控制信息在我国也从自愿性披露向强制性的披露阶段过渡。与此同时,这些法规的颁布催生了公众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关注热潮。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试图从一些进行内控规范试点的上市公司入手,研究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最终从企业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优化这两个方面来改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状况,这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上,通过对内控规范试点公司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以使上市公司更加了解自身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对其进行改进,增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和信息含量,向投资者提供更准确、有用的内部控制信息。 1.2.2研究意义 监管部门在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情况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帮助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在理论上,本文通过对试点公司的内控缺陷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内控缺陷披露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上市公司制定有关内控信息披露机制,特别是内控缺陷披露机制提供依据,同时,可以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提供参考。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动机研究方面,王加灿和唐国平(2011)基于沪市 A 股上市公司 2009 年的数据,并结合信息传递理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得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为了区别于其他质量低的公司,有动机去自愿披露缺陷信息,这给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较大的参考。倪利(2011)从企业的角度考虑,认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还能帮助公司降低未来的诉讼成本。康均、陈靓和刘曦(2009)与杨德明(2011)从主要债权人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银行风险更多地来自于贷款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银行需要及时获得贷款企业包括内控缺陷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状况分析方面,李明等(2009)以民生银行为案例,选取了 2001至 2007 年的年度报告,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的披露状况,发现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受政策监管力度的影响,出现特定年度突然增多或减少的现象。冯建和蔡丛光(2008)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部分 A 股上市公司 2003 至2006 年的年报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2006 年以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还非常有限(2003 年 9 家、2004 年 12 家、2005 年 7 家、2006 年 5 家),导致这一情况发生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2006 年以前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尚处于自愿披露阶段。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刘亚莉等(2011)研究发现,有效的公司治理会加大企业对内控缺陷披露的压力,反之,当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很可能会发生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却选择不披露的情况。在外部审计方面,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外部审计能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产生很大的影响,方红星和孙翯(2010)、陈丽蓉和牛艺琳(2010)的研究就支持了以上的观点。 1.3.2国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Krishnan(2005)以执行 SOX 法案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和 Jian Zhou 等(2007)的研究都支持了以上的观点。在公司规模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规模小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Jeffrey Doyle 等(2006)选取了 2002 至 2005 年披露了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 779 家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类公司很多都是规模较小,成立的时间短,公司基础还不是很稳固,但它可快速地改变经营业务,迅速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