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研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

举报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研究 ——以江苏省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和拥有经营权的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中,董事会是平衡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益不一致的关键,董事会的特征一定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本文以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的全部江苏省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相关数据的选取皆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将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和董事会会议次数设为自变量,对这四个变量与公司经营绩效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自变量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 关键词: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公司经营绩效 A Study o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 A Case Stud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lead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business ownership and shareholders. In the company's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the board is the key to consistent balance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owners and operators, the characters of the Board certainly has impact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all listed companies are Jiangsu Province,all original samples are from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and the selected data are all before December 31, 2013. The board siz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two jobs and the number of board meetings is set to unity argument, these four variable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were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finally the use of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 Key Words:board of directors;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board of directors; corporate performance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 1.2.1研究的主要内容 1 1.2.2研究方法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 1.3.2国内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理论研究 3 第二章 研究设计 4 2.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 2.2变量说明 4 2.3研究假设 4 2.3.1董事会规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4 2.3.2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5 2.3.3董事会和总经理两职情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5 2.3.4董事会行为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6 2.3.5模型建立 6 第三章 董事会治理状况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 7 3.1董事会治理状况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7 3.1.1董事会规模 7 3.1.2独立董事比例 7 3.1.3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状况 8 3.1.4董事会行为 8 3.2董事会治理状况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9 3.3董事会治理状况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9 3.4激励约束机制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10 3.5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3.5.1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现状 11 3.5.2影响因素分析 12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13 4.1结论 13 4.2建议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代表公司所有权的股东以及管控公司经营权的经理层之间的矛盾是由当代公司中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相互分离引起的。因此出现的企业治理就是为目前各部分人员思考的关键部分,大部分专家开始为怎样全面的健全企业管理开展全面的分析。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问题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最近的公司的治理体制中,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问题的正不断得到更正和改善 ,因此相关公司治理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谈,董事会的治理显得非常关键。对于公司的整体框架来说,董事会处在关键地位,董事会不但是股东的代理代表而且是经理层的委托代表, 这些特殊属性使董事会享有股东大会所给于的诸多的权利和手段,同时也赋予了董事会需要负责任的要每时每刻去保障股东权益以及保证上市公司绩效达到最优等的职责。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很多方面取决于董事会的质量。总的来说,杰出的董事会需要具备以下特征:有条件将拥有不同天赋的内外部董事整合在一起,从而精准理智地思考判断公司所在的情境,不让有助于公司蓬勃向上的各项机会流失在指间,关于公司发展有重大后果的项目需要做出正确行为,从而有利于公司更好更强的发展。缺少董事会就不具备完善的企业治理,由于董事会是股东管理国内公司的重要方式。改善公司治理的很大因素取决于改善董事会治理。 1.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2.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对江苏省上市企业董事会内部结构管理情况和企业运作绩效的关系开展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和区别,寻找当前董事会治理存在的缺陷并踊跃于探索处理江苏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相关问题的适当策略,最后提出改善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意见和总结,为提升上市企业的经营绩效而奋斗,此外对其余非上市企业来说同样具有十分关键的借鉴意义。 1.2.2研究方法 (1)采用比较研究法,比较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国内外学者的不同定义,给出其含义。 (2)使用文献资料法,广泛查看有关国内外论文期刊和书籍,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我国的现状。 (3)采用经验总结法,在深入分析及比较后,提出影响内部治理结构的具体因素对经济绩效的关系提出对应的完善措施。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治理的分析国内外专家开展全面的探究。国外学者优先于探索内部治理,不管是在理论或实案例分析上,外国学者都己经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的分析。但是我国对内部分析时间不长,接下来指出部分国内外专家对内部治理的分析结果,有国外专家指出众多不同原因的混合体从而导致董事的监督动机不确定、不清晰是独立董事的行为动机和就着重指出董事必须考虑到为自身创建单独的监督学者声誉的的动力,在此期间,董事保证自己的声誉良好也一样关键。独立董事通常在众多企业工作,此类人群在众多企业服务,在开展本身工作的时候,无法确保对所有公司都进行全面的分析。独立董事和公司内部人相对比,在精准辨别由经理层的不能及时控制或是因为其不负责任的原因造成公司绩效方面的问题,是处于相对的信息获取不够占优势的。在参与决策制定的时候,内部董事也许利用公正的评估流程对高级经理层开展分析和分配资金。在此期间,通过以上来说独立董事就可以被选择扶持自身决策的所选择需要对独立董事进行提名,同时可以更换独立董事。在绝大部分时候,独立董事部也许非常情愿的同抱有对立的观点,特别是对于董事薪酬,上述情况对于企业来说最后也许造成支付资金方面合约并不合理。部分专家认同公司治理时期需要独立董事参加,Hermalin和Weisbach指出企业绩效没有上升后,提高公司绩效的困难更可能被独立董事所采用。这主要因为相对于内部董事的兼职来说,发展了独立董事的在职数和认为当董事会在独立董事比例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非正当竞价得到的金额在收购竞价公告日前后的数量很多与认为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着正式任命企业外部董事的信息时出现上升趋势。有学者指出,考虑到董事会编辑日程表,董事会大多数会议一般是在分析现实运作活动,因此外部董事不履行了进行有意义地监督经理的职责。出现问题时常常召开会议通常不自愿从事,所以董事会有时效率不高。由此可见,董事会议作用在于用于解决公司发生了的问题,却无法应用于事先避免公司问题治理的一项措施。我们由此可以得出,对公司不高的绩效所做出的决策往往会转为更为经常性的董事会活动。董事会行为对于企业治理的关键内涵就是利用凸显分析其关键性并深入地被了解,也就是为得到最佳的治理成果可利用调整具体的会议次数,比整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或改善企业章程可能使董事会的结构是更便利和更经济节约的。 1.3.2国内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理论研究 管理者能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主旨得到激励合作保证的体制之一是需要管理者能够建立合理的激励体制。在激励制度中股权激励是十分关键的,积极发展提升体现此类股权激励制度的效果实现成功从企业价值的完成情况因此类人群持股情况引起。有下面两种假设也就是管理防御和利益趋同,假定会存在于客观上关于企业价值以及管理者持股水平之间的联系。从以前发生的情况来看,因为国内管理者持股比例在中小上市公司中大致是所占不多,在管理者持股数量较高时会引起管理防御假设,但一般该假设发生概率很低。外部股东和管理者权益在管理者持股人数较多时,一致性的概率不会太低,管理者就会考虑多元化经营战略。影响企业多元化运作治理执行的重要因素就是融资决定企业的融资内部管理框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黑箱”运作被认为是委托代理理论作出的主要观念。在他们眼里,代表性的问题是委托代理问题即存在于企业的股东和经理人的矛盾。经理人行为以及公司投资机会的所有资源不在股东身上。同时经理人的情况不能被有效监督,为避免两者利益取向的不一致而导致的经理人行为的不端正,在策划关于经理人报酬合同上有必要考虑其经济获利与企业价值的共性,用别的话说,经理人的工薪与公司绩效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出现线性关系。此后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论断。唐现杰、宋惠民(2011)认为当代公司制度中最关键的组织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的首要任务。我国上市公司中绝大数存在着内部人员任意进行公司流转的操作,外部人员又弱于实施监管,对经理人的适当鼓励和制约不够积极,代理人侵害委托人权益等问题。所以,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特征为切入点是十分有意义的,辨认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和缘由,从而想出利于股权结构的计划,积极发展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合理的内部人员鼓励机制,健全外部治理保障体系等精确战略。 贾娜(2012)的研究主题是根据我国上市企业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联系和不同,依照两权分离观点、委托代理观点、利益相关者观点的重要前提,开始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全面方式,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非实操性分析,提出研究假设;之后从我国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