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公共管理专业

举报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丹凤县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 宗教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其信仰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够反映此地区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及当地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是研究该地区的重要参考因素。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于陕西省商洛市。在近些年来丹凤经济发展迅速,当地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向往。丹凤县商镇某村出现以秦某家庭为宗教活动场所的现象,可见宗教在当地发展迅速。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访查 对丹凤县宗教的发展概况及当地人们的宗教信仰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了当地人们宗教信仰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宗教对他们自身的影响,并且对宗教规范发展提出建议。研究主要为了帮助当地人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积极的引导意义。 关键词:丹凤县;宗教;信仰;农村 Abstract At first people living below the level of production, in order to survive on the initiation of the gods, through special ceremonies to worship the gods, and the gods let them hunting can smoothly, can hit more prey, resulting in the faith. To the feudal period, and gradually combined with the king of the people to become a tool of thought. In modern society, religion spread faster and wider.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people in Danfeng County have been met in terms of material life,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needs more and more yearning.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believe in religion in rural areas is increasing, which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rural life is quite large. This article through literature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Danfeng County religion and its religious beliefs. Keywords: Danfeng County; religious;belief; rural areas 前 言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近几年来,宗教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范围变广。宗教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丹凤县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除了伊斯兰教没有清真寺院,其他的宗教都有自己的建筑场地。各宗教都有自己的信徒。宗教让人在精神上找到依靠和庇护,寄托心灵,使人平静,消除痛苦,慰藉精神,约束人们的行为,利于和谐稳定。但宗教的一些思想社会主流背道而驰,存在虚无迷信的成分,这容易让人思维混乱。可见,正确的看待和思考宗教是有必要的。引导宗教规范发展,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消除它的消极成分,这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对人际关系的和睦是有利的。此次研究丹凤县宗教发展概况和当地人们的宗教信仰,为了让大家能真正认识宗教,正确看待宗教,能给大家的生活提供积极的引导。 一、丹凤县的概况以及宗教种类 (一)丹凤县的概况 “丹凤县在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部分的南面山脚,因为县城处在丹江之滨,凤冠山下而闻名[1]。” 全县西北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东南的比较低,河谷相互间隔,形成了一个“掌”字状的地貌,是一个土石山区县。[2]丹凤全县下辖11镇10乡,总共约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7万人,丹凤县属于商洛市管辖。 丹凤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3]在六千年前,丹凤县就出现过先民聚落;在古代,是殷契的封国,叫做商;战国时期,是卫鞅的封地,称为商邑。全县总共有231处文物,其中,商镇的 “四皓墓”、棣花镇的“二郎庙”、龙驹寨镇的“船邦会馆”、武关镇的“武关要塞”、铁峪铺镇的“龙台观”等人文景观较为有名。“丹江漂流”被人们称为为“西北第一漂”。丹凤是革命老区,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代表有 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郑卫三、李先念、王震等人,他们先后在丹凤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战斗事迹。丹凤曾是陕南革命根据地中心。 (二)宗教的种类 1.道教 东汉时期,张道陵在四川重庆鹤鸣山 创建了道教 ,后来逐渐传到了中原境内。遵从老子为道教的始祖,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把《道德经》为当做道教的经典要义[4]。道士主要是做道场法事的。 丹凤县的道教寺观主要有龙驹寨镇的紫阳宫、 古路河的祖师庙、铁峪铺的龙洞庙、双漕的红岩寺、桃坪的松树尖庙等。 解放前,每年农历十月十五白阳关乡举行祖师会,它的规模很大,与会期间,当地道士念黄经三天,款待数百人的香客。每过会的人大多都募捐钱、粮。当地道士曾多次背“金架”朝武当山。过会主持人由地方有权势的人轮流。 据统计,全县在1950年有24个道士,9个道姑,1988年后仅留3人。松树尖庙的道姑石姑娘经常用草药给山民治病,并且在1946年和李厚基掩护过原教导员黄敏,对革命作过贡献 。黄龙洞道士李厚基,解放前先后在该洞掩护过革命战士,在解放后继续为革命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现今,紫阳宫,龙台观等已经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佛教 佛教从印度传入,它的教祖是释迦牟尼。东汉后逐渐传入本县,唐朝时期得到快速发展。丹凤县著名佛寺有棣花镇的法性寺、商镇的灵光院。还有大峪寺、白衣寺、资峪寺和寺坪的青云寺、毛坪的石佛寺。老君河西的普陀寺, 有180亩土地,庙会期间,数百席的侍客,食具不需要从向别人借。据1950年调查,全县有和尚16人,尼姑3人。各庙宇大多都有田产,金山寺在解放后仍有百多亩的耕地。 3.基督教 自从《天津条约》允许外国教士到内地自由传教后,很多外国教士来陕传教。 比如:挪威人王耀基牧师来龙驹寨镇传教。二十九年在龙驹寨东街建造教堂,也就是福音堂。 神职人员多利用诊病发展教徒。当时所收的教徒主要来自于东到商南界、南到竹林关,北到庾家河、西到棣花的广大区域。基督教在商镇、棣花、铁峪铺、张家塬、古路河、庾家河等地设立支堂。据统计, 1978年有123个教徒, 1987年恢复教堂(活动点),允许在教堂内进行宗教活动 。1987年有500个教徒,由龙驹寨人主持教务。在1990年省宗教局曾派龙驹寨人刘兴隆回龙驹寨教堂协助整顿教务。同年,又派棣花教徒戴耀书赴三原圣经学校学习。 4.天主教 丹凤县的天主教教徒都会在礼拜天,前往教堂念经。如果教徒们碰到结婚、举丧、求医,要祈福免灾的情况下都会做弥撒。每年都在圣母节、圣诞节、复活节、降临节,天主教教徒们都要扩大举行宗教活动。 在龙驹寨镇天主教有57间房和16亩水旱地。天主教在棣花镇贾塬村、毛里岗乡黑沟村、商山、白杨店等地方设有支堂。1950年有教徒600余人。1987年退回县人民银行所占教堂,天主教始恢复教务活动。1978年有教徒236人。1982年有教徒177人,现有教徒100多人。1990年筹建仿欧式教堂,翌年竣工,为商洛各教堂之最。 5. 伊斯兰教 在唐朝高宗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来逐渐传入丹凤县境内。伊斯兰教又被人们称为“回教”或者“清真教 ”。每年回历3月为纪念创始人穆罕默德,教民们杀羊、宰牛当作献礼,诵读《古兰经》、祭祀“穆圣”,这段时间被称为“圣纪日”。[5]据1971年统计,本县伊斯兰教徒仅8人,1983到1990年为20多人。其中阚姓的教徒居多,隶属于西安清真寺。解放后一度停止宗教活动,八十年代后恢复。然而素无清真寺院。 二、丹凤县宗教信仰的现状 丹凤县下辖21个乡镇,206个村。通过文献调查法和实地访查了解了丹凤县,在农村信仰宗教的人主要是些中老年人,妇女和体力劳动者,而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了解乡镇村民信教原因,方式,信教后对他们自身的影响,聚会活动等;实地访查主要以商镇,棣花镇,龙驹寨镇为主,参观了一些宗教建筑,比如龙驹寨镇的紫阳宫,商镇老君殿的灵官殿,棣花镇的法兴寺。在商镇某村的秦某家里,笔者参加了由秦某组织的基督教聚会活动,学着秦某祷告的样子,笔者自己也做啦祷告。根据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丹凤县当时人们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且大多数人处于小学以下的水平;在性别差异上主要是男多女人,而且集中在青壮年人和中年人阶段。截止2012年,丹凤县人口总数约30万人,信教人数约占总人数13%。在2012年性别差异上仍然是男多女少。近些年来,丹凤县教育发展迅速,青壮年的人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经济发展迅速,信息交流加快,中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丹凤县各乡镇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中老年人人数较多。丹凤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龙驹寨镇,商镇,棣花镇,铁峪铺镇,竹林关镇,武关镇,双漕乡等地。 在丹凤县,农村宗教信仰的表现: ①宗教信仰的种类比较全 丹凤县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而精神世界有待充实。丹凤县人们信仰的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各宗教有自己的信徒。道教、佛教在丹凤县有不少的宗教建筑,比如,道教的有紫阳宫,龙台观等,佛教的有法性寺,灵光院等。还有,基督教有福音堂,天主教有天主堂。但伊斯兰教在丹凤没有清真寺。 ②人们信教存在功利性 近些年来,丹凤县的人们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看病贵,子女上学,老人养老等,困扰着他们。宗教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它的教义能够使人们的情绪平稳,它使他们内心得到安慰,得到寄托,有所依靠。丹凤农村的人们信教图个心里安慰,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比如,商镇某村村民每年都去拜观音,财神,求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发财。 ③信教的人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丹凤县当时人们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且大多数人处于小学以下的水平。 丹凤县农村信仰宗教的人主要是些中老年人,妇女和体力劳动者,而且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丹凤县商镇某村的秦某,她是笔者村里负责传播基督教教义的人,她的家是村里基督徒活动聚会的场所。她是中年妇女,接受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信教的人大多是中年人。总之, 他们接受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文化水平较低。 三、丹凤县宗教信仰的特点与问题 (一)宗教信仰的特点 1.宗教信仰的民俗性 纵观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且已经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从对宗教态度上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人们的性格以及他们热爱生活的程度。我们县那边儿有不少的庙观和教堂,每逢节日都会有活动,当天人们来往不觉。每次到礼拜的时间或者圣诞节等节日,许多教徒到他们自己的场所聚会,经声洪亮,磬声不断。每年,年初人们都要祭祀观音和财神来庆祝,希望在今年能够风调雨顺。在丹凤县商镇每年年初都有人去庙内拜观音和财神, 希望在今年能够风调雨顺, 这已经成为人们每年年初必须要做的事情。借此机会大家可以聊天,拉家长,年纪小的要给年长的去拜年。在以前我觉得人们之间的矛盾特别多,总会有一些人打架,为了小事儿邻理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导致了人们之间关系的不和睦。现在许多人信仰宗教后言行举止发生了变化,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同时这也体现了民族的特色。宗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性格而且让人们学会了思考。人们将平时的风俗习惯和宗教的教规相结合,以及当地政府结合当地的风气来引导宗教发展并且把部分宗教建筑设为了文物景区。这些让宗教更加富有民族性,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