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 我国工伤救济制度的困境与完善分析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我国工伤救济制度的困境与完善 摘 要 工伤损害制度于18世纪时期的产业革命开始,一直存在至今,可以说是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曾出不穷。工伤损害小到危害职工安全,影响职工生活;大到危害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工伤损害的救济问题也就是一个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各国也因此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予以受到工伤损害的人进行救济。随着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发展,工伤问题对社会、国家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工伤损害的社会问题,其中尤以救济问题最为突出。如何对劳动者遭受到的工伤损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合理的救济,成为我国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立足于我国的立法及实践来看,我国的工伤救济制度因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等各种原因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相关实践中,工伤救济存在着较多问题,如救济程序复杂、救济模式选择非“一”化、申请救济取证困难、弱势群体难以成功获得救济等等,在此现实下,国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来保障人民利益。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就目前我国已有的工伤损害救济制度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下的社会现状去发现已有工伤损害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对比发达国家的工伤救济制度并对其优秀部分加以借鉴,以此来试图寻求更完善的、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伤损害救济制度,从更好地促进社会民生的发展。 关键词:工伤;工伤损害;工伤救济制度;《工伤保险条例》 DIFFICULTIES AND PERFECTION OF INDUSTRIAL INJURY RELIEF SYSTEM IN 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injury system began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has existed until now. Inductrial injury harm is small to endanger worker safety, affect worker life; To endanger social order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the issue of the relief of work-related injury injury is also a concern at home and abroad, countries have therefore developed relevant systems to give relief to people suffering from work-related injury inj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today's societ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work-related injury on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is increasingly intensified, an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related to work-related injury damage are generated, among which the relief problem is the most prominent. 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asonably relieve the workers' injury at work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in China. Based on China's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China's industrial injury relief system has not been improved due to the impact of history, economy, politics, law and other reason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work-related injury relief in China, such as complicated relief procedures, non-unitization of relief mode,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evidence for applying for relief, and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relief for vulnerable groups, etc. In this reality, the country urgently needs to improv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subject is existing inductrial injury damage relief system in China is analyzed, together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current social to fi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ductrial injury damage relief system and unreasonable place,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inductrial injury relief system and the best part of the reference, in order to try to seek more perfect, mor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inductrial injury damage relief system,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industrial injury;industrial injury damage;industrial injury relief system;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Ordinance 目 录 1 绪论 22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22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22 1.3 课题研究方法 23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23 2 工伤救济的概念与制度沿革 24 2.1 工伤的含义及认定 24 2.1.1 工伤的含义 24 2.1.2 工伤的认定 24 2.2 工伤救济的含义 25 2.3 实行工伤救济的意义 25 2.4 我国工伤救济的制度沿革 26 2.4.1我国工伤救济的归责变化 26 2.4.2我国工伤救济的模式选择 27 2.4.3我国工伤救济的制度发展 28 3 我国当下工伤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30 3.1 缺乏统一的工伤救济规范标准 30 3.2 工伤认定程序复杂,救济成本过大 30 3.3 工伤救济缺乏预警机制 31 3.4 弱势群体进行工伤救济时维权困境较大 31 4 发达国家工伤救济制度的借鉴 32 4.1 美国的工伤救济制度 32 4.2 德国的工伤救济制度 33 4.3 日本的工伤救济制度 34 5 对我国完善工伤救济制度的几点建议 35 5.1统一相关立法,充分实现公平 35 5.2简化工伤认定程序 35 5.3建立工伤预防机制,转变陈旧理念 35 5.4实行劳动关系举证倒置制度 36 5.5适当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36 6 结语 参考文献 37 致谢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工伤的问题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一直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形式,行业种类丰富多样,比如农民工在工地上的人身损害、上班途中所发的交通事故等等。而当今社会中,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已经随着建设法治社会的影响而提升,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伴随着工伤损害问题的法律实务也越来越多,因此当职工受到工伤损害时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就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国的工伤救济制度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是在不断的法律实践中,我国的工伤救济制度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如救济程序过于复杂、救济模式的选择非“单一”化、申请救济时取证困难、弱势群体难以便捷获得救济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国目前的工伤救济制度并不完全符合当下人民群众的需要,因而需要发展和补充。因此本课题将主要从我国当下工伤救济制度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剖析我国工伤救济制度与实务中的不切合之处,研究国外工伤救济制度发展现状并借鉴发达国家工伤救济制度的长处,以此来对我国的工伤救济制度进行完善,更好地保障民生。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首先,确的是工伤损害救济是各个国家都惯有的一项制度并将其规定在成文法之中,进行工伤救济是保障民生的一项基本体现;其次,近现代以来,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在其本国法中都对工伤救济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德国1884年颁布的《劳工保险补偿法》、美国1908年制定的《美国联邦雇员伤害赔偿法》、日本于1947年颁布的《劳动基准法》以及《工伤事故补偿保险法》等等。很多专家学者对于工伤救济制度的研究也是多如牛毛,观点也不甚相同。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对于工伤救济模式的选择上,各个国家因救济模式的选择不同,从而导致法律实践中针对工伤损害救济的处理出现不同的结果。比如林嘉在《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竞合问题之探讨》中分析了欧洲主要国家当前所使用的救济模式,大部分国家主要是以补充模式为主,许多国家的相关法律适用也以此为基准,但仍有一部分国家适用其他模式进行工伤救济,举例来说,奥地利就主要适用免除模式进行工伤救济。因此从实践上来看,补充模式是当今各国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 就我国目前针对工伤救济制度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大多数是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我国对于工伤救济模式选择的问题、我国工伤救济制度立法的不足与缺陷、我国工伤救济制度的可完善之处等。大多数学者的出发点主要是从我国工伤救济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出发,从现实实例下手研究。如宋小龙在《工伤损害救济制度研究》中从工伤损害救济的成本、工伤损害救济制度在实务中的适用规范、工伤损害救济时的认定程序、工伤救济损害请求权竞合等方面剖析我国工伤救济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王颖在《工伤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中也是从目前我国工伤救济的实例出发,从中发现我国工伤救济制度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工伤救济诉讼中仲裁前置程序的限制等等。 1.3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工伤救济制度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工伤救济制度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整合,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对我国的工伤救济制度进行分析,寻找我国目前工伤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工伤救济与发达国家的工伤救济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我国工伤救济制度可完善的方面;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阐述当下社会中我国工伤救济中出现的实务问题,以此来显露我国当下工伤救济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结构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