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举报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1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颈项(jǐng)脚镣(liào)蜿蜒(wān)飞翔(xiáng) B.睥睨(pì)稽首(qí)旸谷(yáng)执拗(niù) C.劈开(pī)鞭挞(dá)瞬间(shùn)深渊(yuān) D.忏悔(chàn)虐待(nuè)浸润(jìn)胆怯(qiè)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 B.同学们尽情领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雄姿,对兵马俑的写实造型艺术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啧啧称奇,长吁短叹。 C.你如果总是这么盛气凌人,将来会失去很多朋友的。 D.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B.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种种惨绝人寰的暴行,也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C.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4.根据情境选出最得体的一项()(2分) 你的同学送你一张足球比赛的入场券,约你一同去看,你却因故不能前往,你的回答是: A.今晚我有事,你另约别人吧! B.我对球赛不感兴趣,你自己去。 C.对不起,改下一场,我有事。 D.听说这场球对两队保级很重要,只可惜我有事不能与你同饱眼福,谢谢你了! 5.选出说法有错误的一项()(2分) A.《雪》渲染了不同情调的雪景,在对比中颂扬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 B.《雷电颂》是主人公郭沫若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抒情散文诗,传达了与旧世界决绝,讴歌光明的心声。 C.《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D.《组歌(节选)》寄寓浪、雨的形象,抒写了对美好事物的“守护者”与“奉献者”赞美的情怀。 二、默写题(10分) 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秋色连波,。(范仲淹《苏幕遮》) (3),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与君离别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其二)》) (6)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7),胜事空自知。(王维《终南别业》)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9)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三、课外文言短文阅读。完成7—9题。(9分) 筑书巢①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②,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③不觌④,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选自陆游《渭南文集》。②这里指书橱。③妻子:妻子和儿子。④觌(dí):相见。 7.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①俯仰四顾()②宾客不至() ③或至不得行()④乃引客就观之()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9.请结合文章分析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8分)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其实,无需举那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10.选文第一段中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说说这句话在本部分文字中起什么作用。(2分) 11.选文第二段说:“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12.选文第三段说:“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选文原句作答。(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3--18题。(16分) 晨刘白羽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13.填空。(2分) 第①段依次描写、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 14.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4分) 15.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4分) 16.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7.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五、名著阅读考查(4分) 18.《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读者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六、写作(43分)(含书写分3分) 19.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值得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参考答案 一、1、答案:C.应为“鞭挞tà” 2、答案:B。长吁短叹,意思是“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在此不合语境。 3、答案:A。主谓搭配不当。 4、答案:D。既委婉地谢绝了,又表达了对同学的感谢和歉意。 5、答案:B。《雷电颂》的主人公不是郭沫若,而是屈原。 二、6、(1)举杯销愁愁更愁(2)波上寒烟翠(3)天街小雨润如酥(4)同是宦游人(5)瑟瑟谷中风(6)东风无力百花残(7)兴来每独往(8)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答案】7.①看②到③有时④靠近、走近 8.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9.室主人是一个情趣高雅、热爱读书、安贫乐道、不拘小节的人。 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四、(一)10.统领下文内容的作用11.为这位少女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读书,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