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情境教学法分析研究 教育教学专业

举报
资源描述
浅议物理情境教学法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物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对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方法,以及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物理教学效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物理教学效果的理论研究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对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以及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理论研究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字:情境教学法,创设,提升 1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创设或者引入以形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的内容,进而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相关的教育理论,情境教学法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特别适合物理教育,它能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快乐,故而是一种特别受到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理的教学效果。 2 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情境创设,才能在情境教学中对相关方法加以准确的运用,所以,情境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2.1 直观性和暗示性相统一的原则 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需要教师在运用时既要体现教学的直观性,也需要在面对创设的情境时,把学生的思维和创设的情境联系在一起,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联想,引起学生的情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 2.2 指导性与自主性相统一原则 教师在整个情境教学中处于主导状态,但是,这并不能取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相反,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之间要形成一种互相促进、互相尊重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挥主导性和自主性。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2.3 轻松性和体验性相统一原则 情境教学法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挥在自身的想象力,进而解决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难题。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是重视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都非常重要,遵循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享受教学活动带来的乐趣,进而学会独立自主的思考。 3 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主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角色扮演,课内游戏、绘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情境预设的教学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中创设情境的方法,以论述情境教学法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1 实物演示法 学生由于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对课本中的很多物体还不是非常熟悉,这就造成了物理学习的困境。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实物能弥补这种不足,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去感知课本中的事物,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3.2 现代媒体展示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近年来多媒体在全国得到了大力普及,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情境教学方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在进行相关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较为贴切的视频片段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中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课文意境的感知和理解,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这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视频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阅读课本,进而更加简便细致地分析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意图。 4 应该注意的问题 创设情境主要是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课文的意境,进而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提升物理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来讲,要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营造一种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努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交叉活动在教师的带领和启示下,依据学生经验和生活感悟,对课文的情境进行创造和辨析,并进行充分的联想,让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活动,进而形成活跃生动的气势,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注意神情和举止。教师是教学情境的主导者,教师进入课堂的时候要保持愉快的精神。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和学生的听课神经密切相关,拥有良好的情绪才能使学生自主地跟随教师的心情去体会和感受文本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和自身的情境融为一体,进而进入了知识的世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把握好课堂的节凑,使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和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衔接起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去吸收新的知识。 最后,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应该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样可以使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有情境教学的穿插。在运用情境教学中时,教师应该用心灵去感受教学情况,创造出较好的情境预设,然后以引人入胜的开讲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教学中的衔接环节要注意教学情境的优化,使情境教学显得兴趣盎然、张弛有度。同时,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还应该有总结发散的收尾,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知识保持持续的兴趣。 5 结论 教师只有努力创设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和心理特点的情境,才能最大程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切实提升物理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晓娜.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 崔峦. 不断探索 深化改革——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J]. 物理教学. 2007(02) [3] 葛现茹. “形式焦点式”语言教学:形式与意义的整合[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4] 李小娟. 小学体育课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 苏州大学 2010 [5] 于莉. 小学低年级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 陈敏凤.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五法[J]. 广西教育 2010年31期 [7] 侯君虎,吴崇兰. 创设教学情境 激励学生创新——《倍的认识》练习片断与评析[J]. 湖北教育. 2003(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