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工具项目敏捷制造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五金工具项目敏捷制造 五金工具项目 敏捷制造 目录 一、 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对运营管理的影响(1920~1970年) 2 二、 科学管理(1910~1920年) 8 三、 运营管理及其重要性 10 四、 运营管理的目标和实质 11 五、 精益生产的概念与目标 11 六、 精益生产体系 13 七、 价值流图 17 八、 精益生产体系 18 九、 精益生产的概念与目标 23 十、 价值流图 24 十一、 项目简介 25 十二、 产业环境分析 28 十三、 射钉紧固器材行业竞争格局 29 十四、 必要性分析 30 十五、 进度计划方案 3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31 十六、 项目投资计划 32 建设投资估算表 34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5 流动资金估算表 37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38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39 一、 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对运营管理的影响(1920~1970年) 科学管理十分强调运营系统规划和设计以及运行与控制的技术因素,而人际关系学说则强调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1、数量模型与管理科学 20世纪20~70年代,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的大师们创建了运筹学与管理科学,使运营管理真正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 数量模型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工厂的发展。早在1915年,F.W.哈里斯提出了第一个模型: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20世纪30年代,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三个人,H.F.道奇、H.G.罗米格和W.A.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 20世纪20~70年代,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包括众多数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相继提出了各种数量模型,如数学规划、对策论、排队论、库存模型等,促成了运筹学的创立与发展。这些数量模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勤组织和武器系统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在工业生产组织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战后,研究和改进数量方法的工作仍在进行,人们相继提出了预测技术、项目管理中的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路线法、MRP等。 2、行为科学 (1)梅奥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主导,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 霍桑工厂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都比较完善,但生产效率不高,工人情绪低落。为了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家开展了实验研究。整个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即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第一阶段:照明实验。照明实验从1924年11月开始到1927年4月结束。实验通过改变照明条件来验证提高照明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实验结果表明: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 第二阶段:福利实验。福利实验从1927年4月开始到1929年6月结束。从福利实验开始,梅奥开始参加霍桑实验。实验通过改变福利条件来探究福利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包括工资、休息时间、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均不会影响工厂的产量;②被重视的自豪感对工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访谈实验。访谈实验从1928年开始到1931年结束。实验的最初目的在于就工厂的管理制度、工人的态度、工作条件等拟定好的访谈问题征求工人的意见。然而,工人对已经拟定好的访谈问题的兴趣并不大。了解到这一点后,访谈者将访谈计划更改为事先不设定访谈内容,不设定访谈时间。整个访谈实验进行了两年多。在此期间,工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工人的情绪和对工厂的认同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 第四阶段:群体实验。群体实验从1931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该实验的具体做法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并在这个班组实行计件工资制,以此来验证通过此类激励办法可以让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班组的产量只保持在整个工厂的中等水平。同时,实验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以及它对人的行为所起的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结起来,梅奥霍桑实验得出了以下三个重要结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有更大的影响; •组织应重视工作团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作用。 这些成果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运营管理注入了新的元素。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人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虽然可以同时存在,但只有低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注重高一层次的需求,即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同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求占主导、支配地位,这种需求称为优势需求,人的行为主要受优势需求驱动; •对同一个人来说,环境变化会让人的需求层次发生变化。 (3)其他行为科学理论 195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教授在《企业的人性问题》一书中提出人性假设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坚持消极的一面,假定工人都不喜欢工作,必须经过管制——奖与罚,才能使他们干好工作。这一看法起初在汽车业及其他一些行业得到普遍认同。后来,全球竞争威胁的加大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看法。Y理论与X理论的观点正好相反,假定工人很乐意工作,认为工作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威廉•大内提出了Z理论。该理论集成了日本的诸如终生雇用、关心雇员及协同一致的观点,以及西方的诸如短期雇用、专门人才以及个人决策与职责的传统观点。 1959年,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在《工作的激励》一书中又进一步发展了激励理论,提出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 3、运营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不同于工业工程和运筹学领域的研究,专家们开始专门研究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1957年,爱德华•鲍曼和罗伯特•费特的著作《生产与运作管理分析》出版。1961年,埃尔伍德•布法的《现代生产管理》一书面世。这些专家注意到了生产系统所面临问题的普遍性及把生产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重要性。此外,他们还强调了排队论、仿真和线性规划在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自此以后,运营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 4、日本制造商对运营管理的贡献(1970~21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石油危机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提高和需求多样化,给丰田公司提供了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生产方式的机会。丰田生产方式震慑性地冲击了美国引以为豪的福特生产方式。极具戏剧性的是,福特汽车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险些破产,只好反过来向过去的学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学习生产管理。 日本汽车公司之所以后来居上,至今仍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其制胜法宝是精益生产方式。 5、21世纪初的运营管理(21世纪初~2015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多变,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高质量、低成本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摆在了企业组织的面前。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大规模定制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大量生产是对手工作业的革命,实现了低成本生产;精益生产是对大量生产的革命,实现了高质量生产;而大规模定制则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升华,实现了定制化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综合了大量生产的低成本和精益生产的柔性化的优点。实现大规模定制的策略是模块化与延迟化。这两项核心技术使本来相互对立的大规模生产与满足顾客定制化需求统一在了一起:大规模生产的是模块化设计的组件;通过延迟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顾客定制化的需求。 而使大规模定制真正落到实处的是: (1)以顾客需求深度调查为基础的客户关系管理; (2)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商务; (3)以价值链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 (4)基于流程优化或流程再造的精益六西格玛。 从管理者关注点的变化上,又可以把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即关注成本、关注质量和关注定制化。关注成本就是通过管理理论的应用从根本上降低成本。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组建汽车装配线对关注成本做了最好的诠释。关注质量就是通过管理理论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水平。关注定制化就是通过管理理论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定制化需求。需要说明的是,企业把管理重点放在质量上并不是不再管控成本,而是其成本管理已经非常到位,有实力把管理重点转移到质量上。同样地,企业把管理重点放在定制化上并不是不再提高质量,而是其质量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二、 科学管理(1910~1920年) 到了20世纪初,以弗雷德里克•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创立了科学管理原理,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泰勒是科学管理原理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同时实现雇主和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才能永久地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以此为出发点和基础,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其精髓在于: (1)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便采用科学的作业方法; (2)建立在方法研究基础上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3)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科学地选择并培训工人; (4)设立计划部门,负责方法研究与标准化、进度安排、成本分析、业绩考核与工资发放以及纪律检查等管理职能,即管理职能从实际执行业务中分离出来; (5)来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即推行科学管理原理,旨在实现工人财富和资本家财富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泰勒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但其思想并不总是受到工人的欢迎。工人认为采用这些方法后产出增加了,而他们的劳动报酬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当时,确实存在有些企业为追求效率而让工人过度劳动这一问题。最终,美国国会在公众呼声下就此事举行了听证会。1911年泰勒被要求到会作证,也就是这一年,他的划时代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了。那次听证会事实上促使了科学管理原理在工业领域的推广。 除了泰勒以外,还有不少先驱对科学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学者及其管理思想。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是一位工业工程师,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莉莲•吉尔布雷斯是一位心理学博士,她把心理学的成果应用于动作研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萌芽。吉尔布雷斯夫妇将研究集中在有关工人疲劳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节约动作的10个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用于操作和动作的改进与优化。 享利•甘特看到了非物质利益对激励工人的价值,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甘特图。利用甘特图,能够使计划的编制更加快捷和直观。 亨利•福特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为汽车行业采用大量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汽车进入了美国普通居民的家庭。20世纪初,汽车在美国开始畅销,福特公司的T型车大获成功,供不应求。为提高运营效率,福特组建了汽车装配线。需要指出的是,福特之所以能够使大量生产变成现实,一方面在于他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论,并充分采用了惠特尼提出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在于他把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系统地应用于工厂管理。 三、 运营管理及其重要性 运营管理可定义为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 一个典型的企业组织由多种职能相互配合来实现其目标。其中,运营职能是核心。运营职能旨在实现“输入一转换一输出”过程的增值,这就决定了其核心地位。企业组织的三个基本职能是运营、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职能,如人力资源、公共关系、后勤保障等。 企业组织的规划与控制,如选址规划、工作设计、质量控制、库存管理、进度安排等都是由运营职能来实现的。 企业组织的其他所有活动,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等都与运营管理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四、 运营管理的目标和实质 运营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增值。运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顾客满意,在此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