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举报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豁然(huò) 翕忽(xī)俶尔(shū)屋舍俨然(shě) B.垂髫(tiáo)邑人(yì)间隔(jiàn)蒙络摇缀(chuò) C.篁竹(huáng)荇菜(xìng)窈窕(yǎotiǎo)犬牙差互(cī) D.芼之(mào)佁然(yí)好逑(qiú)悄怆幽邃(qiā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B.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D.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B.其岸/势犬牙差互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6.古诗文默写。(每空2分,共16分) (1)关关雎鸠,。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2)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4),。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4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3分) 诗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巧对下联。有一年冬天,苏轼和佛印和尚踏雪赏梅,佛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面几个字是苏轼的下联。试根据对联的有关常识,重新排列这几个字,使它和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联: 二、古诗文阅读(60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9-10题。(6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10.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3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8分) (1)水尤清冽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4)悄怆幽邃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4.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1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8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2)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 (3)麻枲之属____________(4)迫暮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乙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