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特基二极管公司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肖特基二极管公司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肖特基二极管公司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x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2 二、 集成电路封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 三、 必要性分析 5 四、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6 五、 企业战略的概念 8 六、 目标的作用 10 七、 目标管理的理论 12 八、 领导职能 13 九、 计划职能 13 十、 基本的竞争战略 13 十一、 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17 十二、 影响战略评价的要素 22 十三、 战略评价中的关键问题 23 十四、 项目简介 26 十五、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 29 劳动定员一览表 30 十六、 发展规划 31 十七、 SWOT分析说明 38 一、 产业环境分析 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xx亿元、增长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xx%。区域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区域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有着较大空间。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到xx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xx年翻一番以上。xx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xx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xx元、xx元。xx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xx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xx元、xx元,由此,区域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 二、 集成电路封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作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组成部分,封测技术要求较高。现阶段我国集成电路封装市场中,DIP、SOP、QFP、SOT等传统封装仍占据我国市场的主体,约占70%以上的封装市场份额;BGA、CSP、WLCSP、3D堆叠等高附加值封装技术占比较小,仅占总产量约20%6。随着集成电路行业趋向系统集成商方向发展,对封测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先进封装技术的封测企业将赢得市场的先机。 国内优势封测厂商已掌握集成电路先进封装的主要技术,能够与国际封测企业竞争。市场参与主体中,国内部分集成电路封测企业由于工艺成熟、在直插封装和表面贴装中的两边或四边引线封装方面具有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领先等优势,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表面贴装的面积阵列封装领域,我国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企业凭借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金的支持,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进口替代、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和产业支持的大背景下,我国半导体封测行业(尤其是集成电路封测行业)销售占比将不断提高,封测技术研发投入将不断增大,竞争优势将逐步提升。 当前,集成电路封测技术目前主要沿着两个路径发展,一种是朝向上游晶圆制造领域以减小封装体积,逐步实现芯片级封装,这一技术路径统称为晶圆级芯片封装(WLCSP),包括扇入型封装(Fan-In)、扇出型封装(Fan-Out)、倒装(FlipChip)等。 另一种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则是将原有PCB板上不同功能的芯片集成到一颗芯片上或模块化,压缩模块体积,缩短电气连接距离,提升芯片系统整体功能性和灵活性,这一技术路径叫做系统级封装(SIP)。SIP工艺是将不同功能的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模块里,大大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是延续摩尔定律规律的重要技术。以系统级封装为代表的封装技术是集成电路封测的发展趋势。根据Yole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系统级封装规模为134亿美元,占封测市场约23.76%的份额,预计全球系统级封装规模未来5年将以年均5.81%的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188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据苹果官网介绍,苹果最新款蓝牙耳机AirPodsPro使用了系统级封装,该封装技术实现多种功能的同时还满足了产品低功耗、短小轻薄的需求。 倒装/焊线类是系统级封装的主流技术方式。系统级封装实现的路径包括倒装/焊线类、扇出式以及嵌入式等多种方式,其中倒装/焊线类系统级封装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根据Yole预测数据,2019年倒装/焊线类系统级封装产品市场规模为122.39亿美元,占整个系统级封装市场超过90%,预计到2025年倒装/焊线类系统级封装仍是系统级封装主流产品,市场规模将增至171.7亿美元。未来随着市场对于封装产品短小轻薄特征的需求不断增长和SIP系统级封装技术的进步,系统级封装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 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是决定企业将采取何种战略,以及如何对所选战略进行评价和实施,即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的全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的基本思路是:企业高层领导者要根据企业宗旨和目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外部环境,确定存在的经营机会和威胁;评估自身的内部条件,认定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比较企业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建立长期目标,制定可供选择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战略实施。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多地列出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所以设计战略方案是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以决定哪一种方案最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最后作出决策。战略实施就是要将备选战略转化为行动方案,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进行企业资源的配置,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管理工作,并通过计划、预算和进程等形式实施既定的战略。在执行战略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对战略的实施成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同时,将战略实施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战略管理体系中,确保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修订原有的战略,或者制定新的战略,开始一个新的战略管理过程。因此,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的、不断发展的全过程整体性管理过程。 战略评价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外部及内部因素处在不断变化中,所有的战略都将面临不断的调整与修正,所以,管理者有必要了解战略管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活动包括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过程是指对一个组织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由此,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战略分析与选择即战略规划阶段和战略实施与评价阶段。战略规划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定义企业使命、建立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出企业的组织方针、建立实现企业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选择决定用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战略方案、分析与评价企业内外战略环境。战略实施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实现企业战略的组织结构、确保实施战略所必要的活动能有效地进行、监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战略评价等。 五、 企业战略的概念 企业有成功,也有失败。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成功,而另一些企业却失败了?为什么在激烈竞争的饮料行业娃哈哈一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而另一方面又陷入苦苦挣扎之中?同样,为什么沃尔玛在零售业当中占据和保持强势的市场地位,而卡玛特却一蹶不振?答案是没有标准的,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企业所实施的战略,对于该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战略包括了企业的意图、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政策。持有此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他认为: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决定着企业正在从事或者应从事的经营业务以及应该属于何种经营类型,它涉及企业所有的关键活动,而且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紧密相连。因此,它应是长期计划的演变和发展。它体现了战略的两个基本特征:前瞻性战略形成在经营活动发生之前;主观性反映企业高层主管对未来行动的主观愿望。 另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安索夫。他根据自己在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多年的管理经验,以及在大学里教学和咨询的经验,于1965年发表了著名的《企业战略论》。他提出;企业战略就是决定企业将从事什么事业,以及如何从事这一事业。这种战略更强调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企业的产品构成和目标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竞争范围的确定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实中许多企业因业务范围过宽而形不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样也有许多企业因业务范围过窄而失去发展的良好机会。因此,确定企业正在从事何种事业或决定企业将要进入哪种行业,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研究的中心议题。 此外,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了《竞争战略》一书。波特认为,战略的形成是一个设计过程。波特的研究为企业战略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而不是理论框架,他主张分析企业环境中影响竞争的五种力量,并提出了企业应用的通用战略: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目标聚集等。他的观点至今为很多企业制定战略所用。 近年来,随着对MBA教育的争论,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明茨伯格的言论也备受人们关注。明茨伯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他认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营者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战略不同的定义。他提出了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明的,即计划、计策、模式、定位和观念,即5P。 企业战略所表现的形态是多样的。作为计划的战略应该是公开的,用于指导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作为计策的战略是用于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战略势态,虚虚实实;作为模式的战略表明战略不仅可以是行动前制定的,即是由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出来的,而且可以是人们行动的结果;作为定位的战略应当确定企业在环境中的位置,包括行为选择和在行业中竞争地位的选择;作为观念的战略应当体现企业中人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识方式,是人们思维的产物,一种能够使企业成员共享的观念,有了这种不仅能够共享而且能够转化为全体成员共同行动的观念,战略才可能得到准确的执行,才能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就是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资源条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在谋划过程中必须始终牢记企业愿景和宗旨。 六、 目标的作用 所谓目标,就是管理活动努力的方向。组织的目标明确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在开始任何行动之前,管理者必须清楚地确定追求的目标,并且必须表达透彻而使人人理解它。这就是目标原则。 确定的目标必须在这个组织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但目标的达到又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如果确定的目标不能够达到,就没有吸引力,将会被抛弃;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目标没有一定的难度,则目标潜在的刺激作用就失去了,无激励向上的积极意义。 组织目标应该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指明管理方向。目标的必要性表现为它是管理活动的最终方向,即方向的需要。一个组织不仅要有总的目标,其内部各个部门或个人也都应有明确的分目标。所谓明确,即有书面的说明。目标的说明不仅应指明组织及其成员的努力方向,还应指出组织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使组织内各方面的努力能够相互协调,为追求一个共同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第二,激发成员潜力。目标除了指明方向之外,还是激发组织内每一个成员潜力的激励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