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广东2020.11.3号)

举报
资源描述
连春兴连春兴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 -以必修第一册为例以必修第一册为例我准备讲两方面问题:我准备讲两方面问题:一、如何认识课程目标及课程的变化一、如何认识课程目标及课程的变化二、教材章节分析及教法建议二、教材章节分析及教法建议一、如何认识课程目标及课程的变化一、如何认识课程目标及课程的变化1 1、培养总目标(、培养总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在这样的总目标下,我们再看数学课程目标在这样的总目标下,我们再看数学课程目标怎样体现关注人的发展的。怎样体现关注人的发展的。2 2、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目标四基、四能四基、四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动经验;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发展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抽象、推理、建模、想象、运算、数据分析:抽象、推理、建模、想象、运算、数据分析必备品格必备品格:提高数学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养好学习习惯,发:提高数学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养好学习习惯,发展学习能力;展学习能力;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注意注意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整合三维目标整合三维目标的表述方式,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表述方式,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3 3、教材体系的变化、教材体系的变化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类课程的功能各类课程的功能定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位,与高考综合改革衔衔接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设置,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设置,全修全考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选修选考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修,学生自主选修,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就业或,为就业或高校录取提供参考。高校录取提供参考。如必修两册(高一完成如必修两册(高一完成2184=1442184=144)第一册(体现预备知识的两章,共第一册(体现预备知识的两章,共1818课时):课时):第第1 1章章-集合与常用逻辑集合与常用逻辑第第2 2章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这两章内容是学好高中数学的这两章内容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基本工具基本工具,放在高一之,放在高一之初,能起到很好的初高中衔接、过渡,平复新生畏难初,能起到很好的初高中衔接、过渡,平复新生畏难情绪的作用。情绪的作用。具体说第一章具体说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编写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编写集合与逻辑是数学语言基础,开宗明义放在首位集合与逻辑是数学语言基础,开宗明义放在首位集合,为定义函数和研究函数的集合,为定义函数和研究函数的局部性质局部性质提供提供语言基础,体现出从初中到高中,符号语言抽象语言基础,体现出从初中到高中,符号语言抽象程度的提升。程度的提升。常用逻辑内容中,常用逻辑内容中,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提法,体现出对的提法,体现出对命题认识的深化,命题认识的深化,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为相关命为相关命题的否定,提供了语言基础。题的否定,提供了语言基础。相比旧教材,放置在高二才讲逻辑用语,数学教相比旧教材,放置在高二才讲逻辑用语,数学教学的学的效益要高效益要高很多。很多。再如第二章的编写再如第二章的编写类比类比等式性质与不等式,为学生统驾相等关系等式性质与不等式,为学生统驾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提供了视点高位。与不等关系,提供了视点高位。从不等式性质到基本不等式,强化了基本不等从不等式性质到基本不等式,强化了基本不等式的式的模型模型功能。比放在数学功能。比放在数学5 5前置很多。前置很多。把把“三个二次三个二次”合编一起,揭示了高中数学学合编一起,揭示了高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思想方法,用习的一般思想方法,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不等式内容不等式内容删除删除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突出主干,避免不突出主干,避免不顺。顺。第一册(体现函数主题的三章,共第一册(体现函数主题的三章,共5252课时)课时)第第3 3章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变化在于在函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变化在于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之后,的概念与性质之后,编排幂函数编排幂函数,而且紧接编而且紧接编排排3.4-3.4-函数的应用(一)(分段函数)函数的应用(一)(分段函数)较比较比旧教材的指、对、幂函数研究顺序要好许多。旧教材的指、对、幂函数研究顺序要好许多。第第4 4章,指、对函数变化不大,章,指、对函数变化不大,但把但把“函数建函数建模模”放在最后放在最后,不像原数学,不像原数学1 1,单独设章。,单独设章。最大亮点是三角函数放第最大亮点是三角函数放第5 5章,结构紧凑,避章,结构紧凑,避免了函数免了函数1 1、函数、函数2 2的提法,更突出函数主题。的提法,更突出函数主题。第二册(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计第二册(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计6969课时)课时)第第6 6章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独设章单独设章,比原,比原教材放在数学教材放在数学4 4,把三角函数生生切断好。尤其,把三角函数生生切断好。尤其增设增设“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突一节,突出了学以致用。出了学以致用。第第7 7章复数,增设选学内容章复数,增设选学内容“复数的三角表示复数的三角表示”,学习了,学习了“1 1的的n n次方根次方根”和隶模佛定理,完善和隶模佛定理,完善了知识结构。了知识结构。8 8章立体几何初步、章立体几何初步、9 9章统计、章统计、1010章概率变化不章概率变化不大。大。4 4、人教、人教A A版教材行文结构的特色版教材行文结构的特色不得不提的主编寄语:数学有用(不得不提的主编寄语:数学有用(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学习方式学习方式-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实践探究、合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持之以恒的静心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有作交流,持之以恒的静心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所收获。注重基础,拾级而上,循序渐进,没有捷径。注重基础,拾级而上,循序渐进,没有捷径。按学习规律办事,按学习规律办事,理解概念、熟练技能、准确表达理解概念、熟练技能、准确表达,数学学习数学学习“三要素三要素”。重视训练,独立完成作业,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重视训练,独立完成作业,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学习。等等。学会学习。等等。各章的结构各章的结构章名章名章引言章引言章头图章头图1.1节节习题习题1.1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探究文文献献阅阅读读与与数数学写作学写作1.n节节习题习题1.n小结小结本章知识结构本章知识结构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复习参考题复习参考题各节结构各节结构导入语(问题情境)问题分析观察思考探究归纳 例题常规题开放题探索题实践题选学栏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 推广类比 当前内容 类比 特殊化练习习题这样编排,非常有助于学生阅读。这样编排,非常有助于学生阅读。例如例如章引言章引言,大多,大多包括三部分:包括三部分:(1 1)本章内容的引入,强调通过数学内外的适)本章内容的引入,强调通过数学内外的适当情境引入本章内容;当情境引入本章内容;(为什么学为什么学)(2 2)本章内容的概述,以使学生了解本章内容)本章内容的概述,以使学生了解本章内容的概貌;的概貌;(学什么学什么)(3 3)本章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了解本章的)本章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研究)方法。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研究)方法。(怎怎样学样学)再如再如节节“导入语导入语”一般一般强调强调从从背景出发,以问题形式引出本节所学主要背景出发,以问题形式引出本节所学主要内容。内容。如如3.23.2函数基本性质导入语函数基本性质导入语正文讲述中,正文讲述中,根据需要安排根据需要安排“观察观察”“”“思考思考”“”“探究探究”“”“归纳归纳”等等栏目,栏目,或穿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或穿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引导,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引导,注重注重“类比类比”、“归纳归纳”、“特殊化特殊化”、“一般化一般化”等逻辑方法的使用。等逻辑方法的使用。这些设计,都体现了教材这些设计,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与读者对话编写者与读者对话,希望学,希望学习数学要习数学要“走心走心”的意图。更突显的意图。更突显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理念。二、章节分析及教法建议(二、章节分析及教法建议(以必修第一册为例以必修第一册为例)第一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010课时)课时)第二章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8 8课时)课时)第三章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12课时)课时)第四章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616课时)课时)数学建模(数学建模(3 3课时)课时)第五章第五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2323课时)课时)总计总计7272课时。课时。第一章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集合与常用逻辑1 1、集合的教学、集合的教学(1 1)如何理解集合的概念)如何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集合”是是动词转换为名词动词转换为名词。如一队学生构成。如一队学生构成一个集合,是指一队学生构成的整体,而不是一个集合,是指一队学生构成的整体,而不是集合站队动作本身。集合站队动作本身。如果说没有集合的概念,数学无法发展,学生如果说没有集合的概念,数学无法发展,学生不一定理解,但不一定理解,但表达不等式表达不等式的解集,研究函数的解集,研究函数的的单调性单调性将很困难。将很困难。(2 2)、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 教学中要创设使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的情境,教学中要创设使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的情境,提供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图形语言互相转换的提供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图形语言互相转换的机会。机会。(3 3)、关于区间概念)、关于区间概念区间是由连续元素构成集合的简写形式,在初中,区间是由连续元素构成集合的简写形式,在初中,我们虽然没讲区间的表达格式,但也渗透了区间我们虽然没讲区间的表达格式,但也渗透了区间的概念,如称的概念,如称“2x3”2x3”是某不等式的解集,其实是某不等式的解集,其实质就是把质就是把2,32,3之间的实数作为一个之间的实数作为一个“整体整体”来看待。来看待。教材中把区间放在函数概念中,对函数概念形成干扰。教材中把区间放在函数概念中,对函数概念形成干扰。我们可以微调,在介绍完集合元素的列举法、描述法我们可以微调,在介绍完集合元素的列举法、描述法后,可以顺便给出集合的后,可以顺便给出集合的简写形式简写形式。再补充左开右闭、左闭右开、全开、全闭,等等。再补充左开右闭、左闭右开、全开、全闭,等等。在此说明边界点、包含不包含等概念非常容易接受。在此说明边界点、包含不包含等概念非常容易接受。(4 4)、集合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集合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从教材看,集合内容比较简单,如果不讲成从教材看,集合内容比较简单,如果不讲成“白开水白开水”,我们的能力训练点在哪里?,我们的能力训练点在哪里?注意集合不同表示方法之间转换注意集合不同表示方法之间转换例如例如A=A=小于小于6 6的正整数的正整数=1=1,2 2,3 3,4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