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私立宁达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私立宁达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参考答案: B 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 A 3. 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有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参考答案: 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性的,环境选择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①错误;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错误;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③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④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⑤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4. 对有关突触结构及其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需要ATP参与 C.突触间隙中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D.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参考答案: A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据此答题. 【解答】解:A、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前膜能释放抑制型神经递质,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要ATP参与,B正确; C、兴奋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因此突触间隙中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C正确; D、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正确. 故选:A. 5.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的重新组合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数目变异 参考答案: A 6. 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物种的细胞所含有机分子的结构都不同 B.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其元素含量都相同 C.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之一在于DNA分子在细胞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参考答案: C 不同物种细胞所含有机分子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糖类和脂质在不同物种的细胞中结构没有特异性,各细胞都相同,A错误;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其元素种类大致相同,而含量相差较大,B错误;DNA在原核细胞中存在于拟核和质粒中,而DNA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故C正确;细胞学说并未揭示细胞的多样性,D错误。 考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学说的内容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有关细胞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7. 右图是一种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的面积变化图。请据图分析,在此变化过程中可能合成的物质是                                 A.呼吸酶             B.分泌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参考答案: B 8.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适用于豌豆,不适用于蓝藻 参考答案: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存在相同作用。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3:1、9:6:1、15:1等;A错误。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以相同,如豌豆的Dd与DD都表现为高茎;B错误。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C错误。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适合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豌豆属于真核生物,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因此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适用于豌豆,不适用于蓝藻,D正确。 9. 如右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表示的是ATP    B.③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所有原核生物都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有关图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图中所示的全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C.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作中介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因此①是内含子 参考答案: D 11. 苗(枝条)与茎的区别是     A. 苗是生长有叶和芽的茎                 B. 苗的节间比茎的长     C. 苗的节间比茎的短       D. 苗上无叶痕 参考答案: A 1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都需要用碱性染料染色 B.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与斐林试剂使用方法类似,均为混合后使用且应现用现配 C.二氧化碳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用苏丹Ⅲ染液给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应用酒精洗去浮色 参考答案: C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1、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 2、观察DNA和RNA的分布,DNA对甲基绿染色剂的亲和力大,被染色成绿色.RNA对吡罗红的亲和力大,被染成红色.两试剂需要现配先用. 3、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使用时需要现配先用. 4、苏丹III染液鉴定脂肪,显微镜下可见橘红色的脂肪颗粒,苏丹Ⅳ是红色.染色后应用酒精洗去浮色. 【解答】解:A、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A正确; B、当吡罗红与甲基绿染色剂的混合后,吡罗红与核仁、细胞中RNA中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甲基绿与细胞质中的DNA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后使用且应现用现配,B正确; C、酒精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错误; D、苏丹III染液鉴定脂肪呈橘红色,染色后应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D正确. 故选:C. 13. 大约在70个表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一个表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白化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问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A.l/140           B.l/280           C.l/420           D.l/560 参考答案: C14.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若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参考答案: D 15. 下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能保持不变 B.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若该细胞置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参考答案: B 16.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的数量越多,酶的活性越高 B.酶的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 C.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D.在适宜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参考答案: A 17. 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生态工程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工程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参考答案: 答案:C 18. 将胰岛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肝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肝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C.该基因可转录多次,产物经加工可形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参考答案: C 小鼠肝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中含有4种碱基(A、T、C、G)和4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4种碱基(A、C、G、U)和4种核糖核苷酸,所以小鼠肝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A正确;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用32P标记)的某个细胞,连续进行n次有丝分裂,形成2n个子细胞,其中含有32P标记的子细胞有两个,因此,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B正确;该基因可转录多次,产物经加工形成的mRNA是相同的,以此mRNA为模板经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也是相同的,C错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也就对应多种tRNA,D正确。 19.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相同 B.在人体的血液中,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被红细胞吸收 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钠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D.经高尔基体分类加工的蛋白质,有的经细胞膜胞吐出细胞 参考答案: C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