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栟茶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栟茶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44年,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 C 2.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两倍 参考答案: C 3. 右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两者之间变化的关系与右图走势相符的是   X Y A 耗氧量 体温 B 抗原数量 抗体数量 C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浓度 D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甲状腺激素浓度 参考答案: 答案:C 5. 如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B淋巴细胞在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参考答案: C B淋巴细胞在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相应抗体,因此发生的过程是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B淋巴细胞接受特定的抗原刺激,病毒不会进入B淋巴细胞,因此不会出现RNA复制或逆转录,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五个过程,且明确B细胞是可以增殖分化的细胞,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6. 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要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一个呈 A. 蓝绿色         B. 黄绿色       C. 黄色        D. 橙黄色 参考答案: D 7. 甲、乙两只黑色短毛雌鼠,甲与一只白色短毛雄鼠丙交配,其后代三只全为黑短;乙与丙交配,后代三只全为黑长,丙鼠的基因型可能为 (控制毛色的基因用C、c表示,控制毛长的基因用D、d表示) (   ) A.CcDd       B.ccDd       C .ccDD                D.Ccdd 参考答案: B 8.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法 B.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 D. 用淀粉做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斐林试剂鉴定最好 参考答案: A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探究酵母菌数量、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以及酶的特性实验等,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对酵母菌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A正确;在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而染色在漂洗操作后,C错误;用淀粉做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碘液鉴定最好,用斐林试剂需要加热会改变设定的温度,D错误。 9. 口蹄疫是一种由RNA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主要成分是病毒的结构蛋白VP1),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可直接分离得到目的基因 B.⑥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可筛选能表达疫苗的细胞 C.目的基因载体是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农杆菌 D.该技术运用的原理有基因重组、细胞的全能性 参考答案: D 10.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外毒素主要通过⑤途经来刺激细胞3 B.物质a为抗毒素,并且只能由细胞4分泌 C.细胞2、细胞3不但来源相同,分化场所也完全相同 D.细胞4分泌的物质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参考答案: B 11. 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①目镜10x   ②物镜10x   ③目镜16x   ④物镜40x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C 12. 下列对膝跳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反射 B. 效应器的传出神经受到刺激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 C. 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只有两个神经元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膝跳反射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 【详解】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动作,但该过程没有反射弧的全部成分参与,故不属于反射,A错误;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但不能向脊髓传导,B错误;膝跳反射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只有两个神经元,D正确。 【点睛】膝跳反射的过程:感受器(膝部韧带)→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腿部肌肉)。 13. 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 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 D.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 参考答案: D 14. 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阶段Ⅰ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还原三碳化合物 B.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 Mg2+等提供动力 C.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Ⅱ、Ⅲ 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参考答案: A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ATP的合成,②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为二氧化碳的固定,④是无氧呼吸,⑤是有氧呼吸.Ⅰ表示光反应,Ⅱ表示暗反应,Ⅲ表示细胞呼吸. 【解答】解:A、阶段Ⅰ表示光反应阶段,该阶段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在暗反应阶段还原三碳化合物,A正确; B、过程①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能够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的是④⑤,B错误; C、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过程Ⅰ(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Ⅲ(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而过程Ⅱ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 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A. 15. 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分子中氧原子个数最少为:                             A. m-n+z         B. m-n-z                C. m-z+n                D. m+z+n 参考答案: C 16.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YyRr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D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E~I时期细胞中的两倍 B.L时期基因组成可能为YYRR、YYrr、yyRR、yyrr C.E、M时期,由于DNA分子的解旋,染色体逐渐恢复为染色质 D.在G和I时期,细胞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参考答案: C 17. 如图表示人小肠结构中的两种细胞。关于这两种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遗传信息相同 B.所含RNA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同 C.此功能有差异 D.有些细胞器在数量上相差很大 参考答案: B 18.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 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 min后仍 未有凝固迹象 14 min内 完全凝固 1 min内完 全凝固 1 min内 完全凝固 15 min后仍 未有凝固迹象 注: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 参考答案: B 19.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高尔基体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激素的分泌      B.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动物分泌物的形成 C.DNA的复制、糖类等有机物的合成   D.胃蛋白酶的合成、核糖体的形成 参考答案: B 20. 经科学家研究知道,控制合成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基因的表达是将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的充分必要条件。下图表示了 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格中数据是研究者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据此可推断:(     ) A.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它们对3-BrPA的敏感性最强 B.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MCT1的基因 C.由图可推断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D.细胞中的MCT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该细胞对于3-BrPA的敏感性越低 参考答案: C 21. 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