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职业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职业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现有pH=5的CH3COOH溶液10 mL,要使其pH增大3,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向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 L                  B.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        C.加入一定量pH=8的NaOH溶液        D.加入NH4Cl固体 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物质性质和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具有碱性,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B.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玻璃的腐蚀剂 C.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可作航空和潜水的供氧剂 D.活性铁粉具有还原性,在食品袋中可用作除氧剂 参考答案: D A项,次氯酸钠溶液显碱性,与消毒、漂白无关;次氯酸钠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性质与用途没有相关性,错误;B项,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属于特殊性质,不是利用HF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反应,错误;C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释放O2,所以它作供氧剂,与漂白性无关,错误。D项,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吸收食品袋内O2,作除氧剂,性质与用途一致,正确。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B.σ键是镜像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π键是由两个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的 D.σ键 都是由两个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参考答案: C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分析:A、s轨道的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相互重叠时无方向性; B.σ键是球对称,π键为镜面对称; C.π键为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 D.σ键为s或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所以有p﹣pσ键和p﹣s键. 解答:解:A、共价键都不一定有方向性,如s轨道的电子云相互重叠时无方向性,故A错误; B.σ键“头碰头”重叠为球对称,π键“肩并肩”重叠为镜面对称,故B错误; C.π键为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而σ键为s或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故C正确; D.σ键为s或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所以有p﹣pσ键和p﹣s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类型,注意判断共价键的一般规律及电子的重叠方式是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难点,侧重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NH4Cl(s)  △H<0,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B.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C.温度一定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随外加酸(碱)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由于Ksp(BaSO4)小于Ksp(BaCO3),因此不可能使BaSO4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 参考答案: C 略 5.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正确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试管中现象 A 浓氨水 生石灰 Al2(SO4)3溶液 先沉淀后消失 B 浓硝酸 铜 淀粉KI溶液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溶液仍为无色 C 浓盐酸 二氧化锰 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褪色 D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氢硫酸 溶液出现浑浊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沉淀不溶解,故A错误;B.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可观察到试管口出现红棕色,硝酸能氧化I-生成I2,溶液显蓝色,故B错误;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题中没有加热,不能生成氯气,故C错误;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能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溶液中会出现浑浊,故D正确;故选D。 6.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Ca(ClO)2、Na2SO3、FeCl3溶液蒸干均得不到原溶质 B.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Fe2+水解 C.室温下,向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CH3COOH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 D.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参考答案: A 【知识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解析:A、Ca(ClO)2溶液易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蒸干溶液时得到碳酸钙,分解又生成氧化钙,FeCl3加热促进水解生成Fe(OH)3和HCl,Fe(OH)3易分解生成Fe2O3,HCl易挥发,最后得到Fe2O3固体,亚硫酸钠不稳定,在加热过程中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钠,所以最后得到硫酸钠,故A正确;B.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而不是水解,故B错误;C、室温下,向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比如醋酸钠,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故C错误;D、CH3COONH4溶液阴阳离子水解均促进水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明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即可解答,注意利用加水促进电离及同离子效应来分析解答.难度中等。 7. Fe、CO、CuO、NaOH溶液、Na2CO3溶液、Ba(OH)2溶液、稀H2SO4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参考答案: D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25ml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8.00mlKMnO4溶液    B.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试纸时,会使结果偏大    C.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可用NaOH溶液分液     D.为了得到较为干燥的Al(OH)3沉淀,可采用抽滤的方法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羟基乙酸(HOCH2COOH)的缩聚物: B.H2O2的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 C.在CS2、PCl5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淀粉和纤维素的实验式都为 CH2O 参考答案: B 略 10. 分子式为C4H8的含C=C结构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参考答案: A 略 11. 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参考答案: BC 解析:锡青铜属于合金根据合金的特性,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判断A错;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失电子保护铜,B正确;潮湿的环境将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正确;电化学腐蚀过程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错。   12. 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O,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2Cu2O 6Cu+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Cu2O D.每生成19.2g Cu,反应中转移0.6mol电子 参考答案: A 13.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Ca2+离子结构示意图:         B. N原子轨道表示式:    C. Cr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54s1       D. S原子电子式 参考答案: C 14.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在如下①-④的各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滴加浓硝酸    ②滴加浓硫酸    ③滴加酒精    ④灼烧     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①和③ 参考答案: C 15. 利用电化学原理还原CO2制取ZnC2O4的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液不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H2SO4溶液作电解液 B. 阳离子交换膜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C. 工作电路中每流过0.02 mol电子,Zn电极质量减重0.65g D. P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CO2-2e-=C2O42- 参考答案: C 如果用H2SO4溶液作电解液,溶液中氢离子会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气,影响2CO2+2e-=C2O42-反应的发生,A错误;用阳离子交换膜把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它具有选择透过性,它只允许H+透过,其它离子难以透过,B错误;Zn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 Zn2+;当电路中每流过0.02 mol电子,消耗锌的量为0.01 mol,质量为0.65g,C正确;Pb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CO2+2e-=C2O42-,D错误;正确选项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2FeCl3+2FeCl2+2HCl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参考答案: (1)三颈瓶    球形冷凝器(或冷凝管) (2)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     加入晶种 (3)小于   D    (4)趁热过滤    C (1)熟悉化学实验仪器,特别是有机合成的仪器比较特殊。 (2)溶液浓度越高,溶质溶解度越小,蒸发或冷却越快,结晶越小; 过饱和主要是缺乏晶种,用玻璃棒摩擦,加入晶体或将容器进一步冷却能解决。 (3)抽滤涉及的仪器安装,操作细则颇多,要能实际规范操作,仔细揣摩,方能掌握。 用滤液(即饱和溶液)洗涤容器能减少产品的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