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潮州市国立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年广东省潮州市国立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试剂的贮存方法正确的是                                       (     ) ①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②氯水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最好是现用现配;③液溴保存在带有胶塞的试剂瓶中,用水封;④Na2SO3应密封保存,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⑤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因此装有二者的试剂瓶应放在同一贮存柜中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         D.③⑤ 参考答案: C 略 2. 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 ,且具有相同的电子层,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A. B、A、D、C、E                     B. C、D、B、A 、E  C.B、A、C、D、E                      D.C、D、A、B、E 参考答案: A 略 3. 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B.分子数之比为1∶1 C.原子总数之比为4∶3 D.质量之比为1∶1 参考答案: B 略 4. 下列物质中,只有极性键的是     A、Na2O2      B、Cl2         C、CH4           D、H2O2 参考答案: C 5. 实验中需要2 mol/L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量的样品质量分别为 A. 950mL, 201.4g    B. 1000mL,212g       C. 500mL, 286g      D. 1000mL, 201.4g 参考答案: B 6. 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参考答案: B 略 7. 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粒子中,中子数相同的是w.w.w.k.s.5.u.c.o.m A.40K和40Ca       B.19F和20Ne         C.14C和14N       D.234U、235U和238U     参考答案: B 9. 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不定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原因相同的是(   ) A. 浓盐酸和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 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法进行提纯 C. 氯水和二氧化硫气体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硫酸亚铁和亚硫酸钠在空气中久置后均会变质 参考答案: D A、浓盐酸易挥发,所以置露在空气中因溶质减小而浓度降低,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置露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浓度降低,二者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B、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释放出来后,再相遇又生成氯化铵得以提纯,是化学变化过程,而碘受热易升华,转化为碘蒸气后再冷凝为碘单质,是物理变化过程,二者的原因不相同,故B错误;C、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将品红溶液氧化而褪色,而SO2是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不稳定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二者原理不同,故C错误;D、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易被空气氧化成Fe3+而变质,亚硫酸钠中的SO32-也易被空气氧化成SO42-而变质,故二者变质的原因是相同的,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 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3+>Cu2+) A. 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Cu2+                     B. 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参考答案: A 12.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SO4的摩尔质量(g/mol)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g)在数值上相等 B. 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氮气分子的质量比为8∶7 C. 28 g氮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D. 在标准状况下,0.5 NA个氯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11.2 L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H2SO4的摩尔质量(g/mol)与NA个硫酸分子物质的量 为1mol的质量(g)在数值上相等,A正确;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氮气分子的质量比=32:28=8:7,B正确;C、28 g氮气物质的量=28/28=1mol,所含原子数目为2NA,C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0.5 NA个氯气分子物质的量为0.5mol,所占的体积=0.5mol×22,4L/mol="11.2" L,D正确。答案选C。 13. 化学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的应急措施是     A、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用湿抹布扑盖  C、找老师一起想办法   D、逃跑 参考答案: B 略 14.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2(g)+ 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 A.H2、I2、HI的浓度相等 B.1个I—I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 C.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参考答案: B 略 15. 《天工开物》中对制造染料“蓝靛”的叙述如下:“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文中没有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A. 溶解 B. 搅拌 C. 升华 D. 蒸发 参考答案: C 【详解】A、“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涉及到溶解,故A不选; B、“搅冲数十下”涉及到搅拌,故B不选; C、升华是指由固态受热直接变成气体,文中没有涉及,故C选; D、“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涉及到蒸发,故D不选; 故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480mL0.2mol·L-1稀H2SO4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有关问题 (1)计算所需浓H2SO4,体积为(保留一位小数) 需要浓H2SO4体积为__________ mL。 (2)量取浓H2SO4 用__________ mL量简量取所需浓H2SO4(填“5”、“10”、“50”或“100”) (3)在100mL烧杯中稀释浓H2SO4 向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H2SO4,并不断搅拌。冷却到室温。 (4)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__________中(填实验仪器);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并用少量的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①没有进行操作步骤(5)______________ ;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继续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_; ③容量瓶没干燥,底部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 ④在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 (6)轻轻摇匀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7)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__________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___,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参考答案: (1)5.4    (2)10    (4)500mL   引流    (7)胶头滴管    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①偏低    ②偏低    ③无影响    ④偏高 解析:(1)根据可知浓硫酸的浓度=18.4mol/L,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L,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18.4mol/LVL=0.2mol/L0.5L,解得V=0.0054L=5.4mL; (2)需要的浓硫酸为5.4mL ,选用10mL的量筒; (4)移液是将稀释并冷却的溶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7)定容时,继续向容量瓶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定容,要逐滴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① 未洗涤烧杯内壁,会导致溶质损失,溶液浓度偏低,因此答案是偏低;②定容摇匀后又加水,使溶液的体积偏大,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③容量瓶没干燥,内壁附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④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A、B、C、D、E、F、G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元素A的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A、D同主族,B、C为同周期元素,且与A能形成相同电子数的化合物,C与F同主族,F的质子数为C的2倍,元素E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1,B、C、F的质子数之和等于E、G的质子数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由上述至少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2)A分别与B、C、G能形成相应的最常见三种化合物,这三种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A、C、G能形成一种3原子分子,试写出它的电子式                ,C与D能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78的化合物,它的电子式为                ;②中所含的化学键有:                         。 (4) D、E两种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相应的简单离子,则两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将D、E两种元素的单质同时投入水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且无固体物质剩余,则所投入到水中的D的单质和E的单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O2、Na2O2、HClO、NaCl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H2O>HCl>CH4 (3) (1分)     (1分)   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4) Na+>Al3+(1分) 23∶27(1分)  Na+Al+2H2O===NaAlO2+2H2↑ 18. 用多种方法鉴别下列两组白色粉末物质(注:①能够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②鉴别方法可以不用填满,若序号不够也可以自己再添)。 (1)Na2CO3和SiO2 ①                                                                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