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黄潭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黄潭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能量转换                  B.合成蛋白质  C.控制细胞的代谢与遗传              D.储存能量物质 参考答案: C 2. 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性状及数量可能是(    ) A.全部黑色或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 D 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 C.物种的形成使得自然界中生物类型有所增加 D.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参考答案: B 4. 黑腹果蝇的第V号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现有一子代是第V号染色体三体的个体,基因型为EEe。其父本的基因型为Ee,母本的基因型为ee。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那么该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参考答案: C 5. 下图1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分裂图,图2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2的c阶段 B.如果将此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 裂至图1所示时期时,细胞中含放射性的DNA占总DNA的100%(不考虑细胞质中的DNA) C.图2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b和d D.在图2的e期才能观察到图1所示的图像,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B 参考答案: B 6.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某现象的实验是     (    ) A.苏丹III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油脂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0.3g/mL蔗糖溶液处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D.通过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来观察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不论死活,其细胞中的脂肪均可被苏丹III染色,A错误;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B错误;0.3g/mL蔗糖溶液处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但放在清水中仍可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因此细胞仍保持活性,C正确;利用层析法来观察色素的种类和颜色时,细胞在研磨时已经被杀死,D错误。 7. 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下列哪种的作用最强 A.唾液             B.胆汁            C.胰液            D.胃液 参考答案: C 8. 如右图,甲表示某种动物细胞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加入某种化合物并连续培养几小时后,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最可能是                       A.抑制了DNA复制                B.缩短了细胞周期 C.使细胞损伤死亡                  D.抑制细胞质分裂 参考答案: A 9. 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图中有5条食物链 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CO2和矿质元素均可被农作物利用 D.建立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 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参考答案: D 【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 【详解】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所以选D。 【点睛】本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者。 11. 下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过程发生的场所不一定是细胞质基质 B. 该过程合成的产物可能不是酶 C. 该过程中不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转运每种氨基酸工具不一定有多种 参考答案: C 12. 用纯合子果蝇作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 参考答案: C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通过组合①可知灰身红眼为显性性状,通过组合②可知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根据实验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的后代只出现灰身红眼,说明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于组合②的后代中,雌性个体只有红眼,雄性个体只有白眼,因此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组合①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C错误; D、组合②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D正确. 故选:C.     13. 酶抑制剂的作用是停止酶的作用或使之减慢,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种类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1只能识别并与底物1结合体现了酶作用的专一性     B.低温导致酶1分子中的肽键断裂,降低了酶1的活性     C.抑制剂甲挤占了底物2与酶2结合的活性部位,为酶2的竞争性抑制剂     D.由图可以看出抑制剂乙是非竞争性抑制剂 参考答案: B 14. 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B. 乙组细胞暂时没有进行分裂 C. 丙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 D. 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 参考答案: C 分析柱形图: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由分析可知,乙组细胞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A错误;乙组细胞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B错误;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这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关,C正确;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细胞中含有两条X和两条Y;乙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和一条Y(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含有2条X或含有2条Y(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组细胞中只含一条X或只含一条Y,D错误。 15. 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 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参考答案: A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1、群落的特征:物种丰富度、空间结构(垂直分层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解答】解: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A正确;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没有体现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B错误;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一种群,高矮不一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 D、鹿群属于种群,因此其高矮不一的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分层,D错误. 故选:A.   16. 下列有关酶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 A. 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 B. 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C. 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 D. 萨母纳尔得到脲酶结晶后,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参考答案: D 【分析】 酶的发现过程: 1.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扎尼:鹰的胃液可以消化肉块; 2.19世纪欧洲,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3.1857年法国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起发酵作用的是整个酵母细胞; 4. 1857年德国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5.19世纪中后期德国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6.1926年美国萨姆纳:从刀豆种子 提纯出来脲酶,并证明是一种蛋白质;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奥特曼: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详解】A.斯帕兰扎尼用一个金属笼子装肉后放入鹰的胃中,肉块不见了,证明化学消化存在,A正确; B.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因此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B正确; C. 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研磨,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最后该提取液能够将葡萄糖发酵为酒精,说明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作用,C正确; D. 萨母纳尔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后,并证明酶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点睛】注意:生物发展史中著名经典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如酶的发现过程。 17.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体严重缺铁会导致乳酸中毒 B. 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只存在于碱基 C. 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是导致衰老细胞代谢减弱的原因之一 D. 线粒体、叶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