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明亮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明亮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温度为T时,向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B(g)C(s)+xD(g)△H>0,容器中A、B、D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 起始 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30min A浓度(mol?L﹣1) 3.5 2.3 2.0 2.0 2.8 3.0 3.0 B浓度(mol?L﹣1) 2.5 1.3 1.0 1.0 1.8 2.0 2.0 D浓度(mol?L﹣1) 0 2.4 3.0 3.0 1.4 1.0 1.0 A.反应在前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D)=0.3mol?L﹣1?min﹣1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C.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D.反应至15min时,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升高温度 参考答案: AC 解:A、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v(D)=mol?L﹣1?min﹣1=0.3mol?L﹣1?min﹣1,故A正确; B、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是固体,浓度可以看作是1,故B错误; C、根据0到5min之间A、D的浓度变化量之比可知,D的浓度的变化量是A的2倍,A、D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x=2,所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 D、比较15min﹣20min之间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可以看出,D减小了1.6mol/L,同时A、D都增加了0.8mol/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改变的条件为降低温度,故D错误; 故选AC. 2.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 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酸的有:   A. 8种          B. 10种 C. 12种         D. 14种 参考答案: D 略 3. 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的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8 g的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 mol·L-1 参考答案: C 略 4.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             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    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 参考答案: 答案:D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一定有SO42﹣ B.滴入KMnO4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证明CH2=CHCH2CHO中一定有碳碳不饱和键 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一定有CO32﹣或SO32﹣ 参考答案: C 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分析:A、引入氯离子,可能生成AgCl沉淀; B、醛基具有还原性,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溶液呈碱性; D、碳酸氢根与亚硫酸氢根也具有此实验现象. 解答:解:A、可能生成AgCl沉淀,应先加盐酸,如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检验,故A错误; B、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故C正确; D、HCO3﹣或HSO3﹣也能与酸反应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检验和性质的比较,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6.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乙醇或苯等与水组成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O等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参考答案: D 7.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 = 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是还原产物,反应中1 mol CuSO4失1 mol电子    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参考答案: C 【Ks5u解析】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6价,A. Cu2S是还原产物,反应中1 mol CuSO4得1 mol电子,错误;B.5 mol FeS2发生反应,由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可知,有3mol×[6-(-1)]=21mol e-转移,错误;C.S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由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17个硫酸根离子中有3个SO42-是氧化产物,正确;D.FeS2既是还原剂又是还原剂,错误;选C。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参考答案: 答案:C 9. 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2H2O+O2=4Fe(OH)3 B. 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 C.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 D.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参考答案: D 【知识点】原电池原理 解析:根据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Fe-2e-=Fe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O2+4e-+2H2O=4OH-,Fe2++2OH-=Fe(OH)2,A、Fe(OH)2易被氧化,故A正确;B、铜做正极,不参与反应,故B正确;C、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从Fe移向Cu,故C正确;D、发生的是吸氧腐蚀,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理解时要与氧化还原反应相联系。 10.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 OH- == NiOOH + 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由充电时方程式中的Cd和Ni的化合价的变化可知,Ni(OH)2作阳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所以电极反应式为:Ni(OH)2-e- +OH-===NiOOH+H2O;Cd(OH)2作阴极,Cd(OH)2+2e- ===Cd+2OH-;充电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Cd作负极,Cd-2e-+2OH- ===Cd(OH)2,Cd周围的c(OH-)下降,OH-向负极移动。     11. 25℃时,四种均为0.1mol?L﹣1的溶液,其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溶液 NaCl CH3COONH4 NaHCO3 pH 7.0 7.0 8.4 9.9 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酸性:H2CO3 > B.水电离产生的c(H+):① = ② C.溶液③中:c(HCO3﹣)+ c(CO32﹣)+ c(H2CO3)= 0.1mol?L﹣1 D.溶液④中:c(Na+)> c()> c(OH-)> c(H+) 参考答案: B A.碳酸氢钠溶液的pH小于苯酚钠,说明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小于苯酚钠,则酸性:H2CO3> >NaHCO3,A正确;B.氯化钠不水解,不影响水的电离,醋酸铵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电离产生的c(H+):①<②,B错误;C.溶液③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CO3﹣)+ c(CO32﹣)+ c(H2CO3)=0.1mol?L﹣1,C正确;D.苯酚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则溶液④中:c(Na+)>c()>c(OH-)>c(H+),D正确,答案选B。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NaHSO4溶液中滴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2H++SO42﹣+Ba2++OH﹣═H2O+BaSO4↓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 C.加热可增强纯碱溶液去污力:CO32﹣+2H2OH2CO3+2OH﹣ D.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ClO﹣+CO2+H2O═HCO3﹣+HClO 参考答案: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二者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完全; B.碘离子氧化性强于二价铁离子,氯气少量先氧化碘离子; C.碳酸根离子为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应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D.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钙. 【解答】解:A.向NaHSO4溶液中滴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H++SO42﹣+Ba2++OH﹣═H2O+BaSO4↓,故A错误;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离子方程式:2I﹣+Cl2═I2+2Cl﹣,故B错误; C.加热可增强纯碱溶液去污力,离子方程式:CO32﹣+H2O?HCO3﹣+OH﹣,故C错误; D.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ClO﹣+CO2+H2O═HCO3﹣+HCl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反应应遵循客观事实、遵循原子个数、电荷数守恒规律,注意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分步水解,题目难度不大. 13.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与对应现象或结论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石油,分别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纯净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如果“a进b出”可用于收集,如果“b进a出”可用于收集 D.装置④:持续通入气体,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 参考答案: C 14. 向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测得起始容器压强为p,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H=-196 kJ·mol-1,维持容器温度不变,测得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0.7p,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充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