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私立艺术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私立艺术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关于1.5 mol 氢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质量是 4 g               B.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33.6 L     C.电子数是 3mol            D.分子数是 9.03 ×1023 个  参考答案: A 略 2. 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KI溶液中的碘单质: 加入乙醇萃取后分液 B. 除去KC1溶液中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C.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CO气体: 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BaSO4中少量BaCO3: 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参考答案: D 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A错误;B.加入NaOH溶液又引入了新的杂质钠离子且通过后续操作过滤不能除去,B错误;C.CO与铜不反应,无法除掉杂质,C错误;D.BaSO4中混有少量BaCO3,可加入适量盐酸将BaCO3溶解而除去,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等问题,根据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和量,并且操作简单可行,除杂时要注意结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离。 4. 密度为的溶液V mL,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的质量为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5. 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A.2︰1           B.1︰2           C.3︰1         D.1︰3 参考答案: B 略 6. 科学家最新研制的利用氯化氢和氢气生产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容器①中进行的反应为Si(粗)+3HCl(g)====SiHCl3(l)+H2(g);容器②中进行的反应为SiHCl3+H2====Si(纯)+3H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工艺流程的优点是部分反应物可循环使用 B.最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Si和SiHCl3 C.反应①和②中HCl均作氧化剂             D.反应①和②属于可逆反应 参考答案: A 略 7.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H3常用作制冷剂 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Na2SiO3常用作制木材防火剂 D.NaHCO3常用作面粉发泡剂 参考答案: B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氨气液化吸收热量; B.烧碱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的碱性和腐蚀性; C.依据硅酸钠熔点高,不易燃烧的性质解答; 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A.氨气液化吸收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可以做制冷剂,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 C.硅酸钠熔点高,不易燃烧,用硅酸钠水溶液浸泡木材能够防火,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NaHCO3常用作面粉发泡剂,故D正确; 故选:B. 8. 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考点】电子式. 【分析】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B、溴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C、MgF2电子式中2个氟离子在镁离子两边; D、O原子和C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析:A、HCl为共价化合物,HCl电子式书写错误,故A错误; B、NaBr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MgF2为离子化合物,镁离子与两个F﹣形成离子键,故C错误; D、O原子和C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二氧化碳,所以其形成过程为,故D正确. 故选D. 9.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图1可用于吸收多余的NO B. 图2可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 C. 图3可用于比较Fe与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 图4可用于测定CO2的生成速率 参考答案: C A、NO不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表现出还原性,不表现漂白性,故B错误;C、铁表面析出红色的铜,可说明铁比铜活泼,故C正确;D、气体从长颈漏斗溢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该改成分液漏斗,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氮氧化物一般用NaOH吸收,①NO2的处理:将NO2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②NO的处理:①将NO通入NaOH溶液中的同时通入空气,发生反应4NO+3O2+4NaOH=4NaNO3+2H2O,或将NO与NO2的混合气体同时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当NO的体积小于或等于NO2,则可保证NO被完全吸收。 10. 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①空气   ②CO2 ③Ar   ④H2      ⑤N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①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金属镁和它们可以反应,空气不能做冷却剂,故错误;②2Mg+CO2=2MgO+C,能发生反应,不能做冷却剂,故错误;③不反应,可以做冷却剂,故正确;④不反应,可以做冷却剂,故正确;⑤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不能做冷却剂,故错误;故选项C正确。 1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高温干馏               B.煤的气化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柴油等    D.石油的催化裂化 参考答案: 略 略 12. 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C→CO2 B. CO2→CO C. CuO→Cu D. H2SO4→BaSO4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要添加氧化剂才能发生,故A正确;B.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添加还原剂才能发生,故B错误;C.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添加还原剂才能发生,故C错误; D.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利用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故D错误,答案为A。 13.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时,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试样 NaCl溶液(Na2CO3) NH4Cl固体(I2) CO2(SO2)[来 NaBr溶液(Br2) 除杂试剂或方法 澄清石灰水 加热 NaOH溶液 用CCl4萃取、分液 参考答案: D 14. 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已知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 所在的一组是 A. 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盛有煤油的试剂瓶中,以便隔绝空气和水 B.150 mL 1 mol·L?1NaCl溶液与75 mL 1 mol ·L?1 Na2CO3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会生成蓝色沉淀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样品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看见黄色火焰,说明样品中含钠元素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2分)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退色的原因。     [分析与猜想] (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 + 2H2O == 4NaOH + 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退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退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 A.氧气有漂白性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                                           [实验与判断] 请完成下列表格: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      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 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       。 (3)可用右图装置对溶液中不很稳定的物质进行探究,在①处装入的物质是    (填选项,下同),②处装入的物质是    。 A.酚酞试剂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C.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溶液 (4)气体③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出X来,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注明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   (1)三氧化硫跟水反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3)氧化铁跟盐酸反应   (4)氧化铜跟铝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铝和铜 参考答案: (1)SO3十H2OH2SO4(化合反应) (2)2KMnO4K2MnO4十MnO2+O2↑(分解反应) (3)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4)3CuO+2AlA12O3+3Cu(置换反应) 18. X、Y、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X、Y、Z三种物质焰色反应均呈现黄色,X为碱,Y为正盐,Z为酸式盐,则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与Z反应方程式为        ▲           (2)若Y是一种黄绿色气体,X是黑色粉末,Z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①写出工业上用以实现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I中若有0.1molX参加反应,生成Y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STP), (3)若X是一种金属单质,X、Z分别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Y。 ①写出Y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单质X与铁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___Na2CO3+CO2+H2O=2 NaHCO3_、NaHCO3 +NaOH= _Na2CO3+H2O                 (2)①______Cl2+Ca(OH)2=Cl-+ClO-+Ca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2.24L(STP), (3)①KAlO2____,      ②2Al+Fe2O3=2Fe+Al2O3_______,      ③2Al+2OH-+2H2O=2AlO2-+3H2_____。 19. (10分)在下列各变化中,E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