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导学案教案课堂练习

举报
资源描述
3.1百合花 茹志娟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 2.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 核心素养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重难点 1.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 2.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分析小说的情节。 5.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二、故事梗概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三、字音字形及词义 撂liào 忸怩niǔ ní: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讷讷nè:形容说话迟钝。 踌躇chóu chú: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执拗niù: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磕磕绊绊kēkē-bànbàn: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 尴尬[ gān gà ]: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也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讪讪shàn: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掂量diān liáng:指动作“掂”,即估计物品重量;也指“斟酌”,即思考事情可行性、话语深意等。 四、解读文本内容 1.梳理小说情节 1946年的中秋,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主攻团的团长派通讯员护送我前往包扎所。在路上,由于通讯员的羞涩,我对通讯员产生了兴趣。到包扎所后,“我”自告奋勇讨了向老乡家借被子的差事,也请通讯员帮忙动员几家再走。但通讯员出师不利,还说老百姓封建。“我”知道可能是他借被子时说错了话,便叫他带“我”去看看。他带“我”到了那户老乡家。接待我们的是个长得很好看的年轻媳妇。“我”替通讯员道歉,年轻媳妇却只是咬着嘴唇笑。经“我”说服,年轻媳妇抱出了被子交给我们。不久后,新媳妇也来包扎所帮忙。战斗打响了,半夜时担架队送来一个重伤员。这时,新媳妇和“我”发现那位重伤员正是小通讯员。虽然医生确认通讯员已经牺牲,但新媳妇却依然拿着针缝着他衣服上那个破洞。新媳妇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2.通读小说,分析小说中的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的形象特征。 明确:新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 小通讯员——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3.通过对小说人物及情节的把握来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1)找出小说中描写“百合花”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在“借被”、“献被”的过程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在“盖被”中提示小通讯员的心灵纯洁美好就像是一朵洁白无暇的百合花。 (2)本文中的“百合花”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美好心灵。除此,作者还赋予了它别的象征意义吗? 明确: 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四) 总结主旨 《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小说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 自主探究 1.小说中的通讯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性格特点:他是团部通讯员,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舍己救人。 简要分析:他是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2.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探究:(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如新媳妇看到重伤的是小通讯员,于是一针一线地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后来又将新婚时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遗体上。(2)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它的人物描写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3.小说标题是《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意蕴? 探究:“百合花”的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 4.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 探究:小说的情节结构单纯而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 5.小说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探究: 表现了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语言风格。《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小说细节描写是靠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安排得这样自然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 6. 这事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 探究:这篇小说并不是空洞地扇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真切感人。《百合花》里新媳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信手拈来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 自我检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2.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 3.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4.微写作 结合《百合花》中通讯员的形象特征,谈一谈新时代下的青年应该具有何种修养。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评分说明】本题共3分。选B给3分,其他选项不给分,两个选项及以上不给分。 【解析】理解不当。通讯员的话表达的是没有借到被子的不满,他得知真相后也没有自责。 2.参考答案: ①突出“新”字,更易于体现女性之美,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 ②能够突出那条白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更能表现她对革命的支持与对烈士的关爱,从而凸显其心灵之美。 ③能为借被子、给伤员擦拭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④更易于表现借被之难与帮忙之羞涩,从而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感情的圣洁美好,突出小说的主旨。 3.参考答案: 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4. 参考答案(略) 3.1百合花 茹志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1946年的中秋,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团长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在路上,通讯员很羞涩,一直小心地和“我”保持距离。通过交谈,“我”得知他是天目山人,入伍前是帮人托毛竹的。到包扎所后,“我”自告奋勇讨了向老乡家借被子的差事,也请通讯员帮忙动员几家再走。但通讯员出师不利,还说老百姓封建。“我”知道可能是他借被子时说错了话,便叫他带“我”去看看。他带“我”到了那户老乡家。接待我们的是个长得很好看的年轻媳妇。“我”替通讯员道歉,年轻媳妇却只是咬着嘴唇笑。经“我”说服,年轻媳妇抱出了被子交给我们。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刚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和通讯员都感到过意不去。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 不久后,新媳妇也来包扎所帮忙。战斗打响了,半夜时担架队送来一个重伤员。担架员介绍说,这位同志是为保护担架队才受重伤的。这时,新媳妇和“我”发现那位重伤员正是小通讯员。虽然医生确认通讯员已经牺牲,但新媳妇却依然拿着针缝着他衣服上那个破洞。卫生员让人抬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