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要点梳理+提分专练】 五年级语文自我提升精讲精练( 含答案解析 )

举报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 ✒一、概括主要内容 写人记事: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写景状物:写了什么景(物)的什么特点。 ✒二、把握文章中心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具体是作者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抒发什么情感,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赞美品质、告诉道理、抒发情感。 1.写人记事类的一般是在赞美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或借事喻理; 2.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秀丽迷人,表达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3.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4.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词句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含义一般包括表层和深层。 1.表面意义:字面含义、在文中指什么内容(答题时,逐一分析词句的含义,即写了什么内容)。 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答题时,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四、分析句段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主题,深化主题;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句子作用除了要回答结构作用,还要从内容上进行解释,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 充说明。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答题格式】运用了……手法,写出了……特点,表达了……情感。 ✒六、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扩充关键字 例: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如梦初醒”中的“如”是像的意思,“梦”是做梦的意思,“初”是开始,“醒”是头脑由迷糊而清楚,那么这个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像是刚从做梦中醒过来 2.代入法 例: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归。 读上下文,就不难解释这两个词语了。“望而却步”说的是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石阶,让人望了不敢向前了;“半途而归”说的是因为山高石阶多,有人走到一半就停步不再向前了 3.近(反)义词代换法 例: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微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文中需要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找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羞涩”的反义词是“大方”,“羞涩”的近义词既是不大方 4.语境分析法 例:A、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B、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汉语中有许多一词多意的现象,同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A句中“死”是生物失去生命的意思,跟“活”相对;B句中“死”是不可更改的意思 ✒七、写作顺序与记叙顺序 写作顺序和记叙(叙事)顺序并不等同。写作顺序是指文章的结构安排,即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记叙顺序是指作者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前后次序,只针对记事类的文章。 ◆(一)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2.地点变换的顺序。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3.事情发展的顺序,其实就是记叙顺序中的“顺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叙。这种方法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5.总述与分述的顺序。一般有三种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 ◆(二)记叙顺序 叙述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1.顺叙(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判定时要抓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判定。 好处:层次清楚,脉络清晰。 2.倒叙 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对眼前事物的回忆;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好处:(1)内容上:交代了......内容+情感;(2)结构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情节曲折,有波澜。 3.插叙 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以过渡句为特征,又以过渡句回到之前的叙述方法。中心事件叙述中断的部分基本是插叙内容。 好处:(1)内容上:补充交代了......内容、原因,使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丰满。(2)结构上:承接、照应......内容;引起下文;为下文中......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补叙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好处:(1)内容上:补充……情节(内容)。(2)结构上: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人物形象。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注意:如果题目问某段的作用或是否能删除某段时,要先识别此段落是否有倒叙或插叙的内容。 ✒八、标题相关考点 ◆(一)分析标题的作用 【设问形式】 ①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②分析标题的妙处。③文章为什么以××为题? 【答题格式】①结构作用+②内容作用+③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角度 作用 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点明记叙对象或人物等。 结构 贯穿全文的线索或感情线索。 主旨 点明(暗示、突出、凸显)文章……主题;寄托……感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手法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 效果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 ◆(二)理解标题的含义 【设问形式】 ①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②分析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③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答题格式】①表层含义:围绕标题,概括写了……内容。②深层含义:表现了……主题。 ①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答题时,逐一分析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即写了什么内容。) ②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答题时,整体分析题目表现的主题思想。) ◆(三)给文章加标题 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九、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应全段主要内容文中现成句子作为段意。 2.合并归纳法。一个段落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概括段意时,就必须把几个并列的意思合并起来进行概括。 3.取主舍次法。取主要内容,舍次要内容。 4.提问整理法。一个段落有作者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阅读时,要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说明的主要问题,把它们整理成段意。 ✒十、描写方法及作用 1.细节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XX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并反应了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XX品质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 作用: ①本身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环境气氛。 ②对人物的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情感等;衬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等。 ③对情节的作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对主题的作用: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 答题格式:运用环境描写,写了××样的环境......(结合语段,具体分析涉及到的作用) ✒十一、分析人物形象 1.将人物的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字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某人有什么特点。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语言、心理、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特点,概括出某种人物的品质。 3.某人的做法你认同吗。方法: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解题思路: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格式:xx是一个________的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十二、谈体会、启示、见解等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 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1.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2.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 3.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十三、方法总结 第一、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要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案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目标性。 第二、读文时,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第三、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第四、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 小巷 ①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原住着一群盲人。在越来越现代化的都市中,他们的交通工具依旧是一根竹棍。奇异般的竹棍,不长叶,也不生根,却是他们的神经和眼睛。在高高院墙相夹的几百米甬道里,他们步步往里走。甬道永远是湿润的、暗的,白天没灯,黑夜没灯,光明似乎对他们是不存在的。 ②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一年,两年,大人不到那里走,小孩也不到那里去,巷道里草漫了上来,渐渐覆盖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③春天,都市的上空又飞起了蝴蝶形的鹞子,寂寞了一个冬季的天空,显得明快了。忽然,这条窄窄的小巷口,拥满了人,都在瞧那墙上的一个牌子:盲人推拿所。 ④消息爆炸了整个都市,都在传说:这群盲人并没有默默地逝去,几年里默默地学成了推拿术,可以治好很多的病症。 ⑤有人进了这窄窄的小巷。一个,两个,十个,八个……盲人们果然在那里备有推拿室。 ⑥他们一次一次推拿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慨病情的减轻,甚至康复了。于是,一群一群的病人赶来,从小巷往里走,弯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这些在生活中病苦、失去了人生乐趣和理想的患者,走一步,退半步,不晓得这个小巷的深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⑦不久,一群一群的人从小巷深处走出来,他们奇迹般地好了。那里是一个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