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期末考试名校试题专题精编

举报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 (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②,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③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④故旧耶? 朱熹《与长子受之》(有删选) 【注】:①汩(gǔ):搅乱,扰乱。②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③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④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1.请用“/”给下列句子各划出一处停顿。 ①夫学须静也 ②不然则徒劳费 2.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意与日去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B.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C.能奋然勇为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D.将复何及        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4.古汉语中“故”有多种解释:A.旧的,原来的;B.事故,变故;C.老朋友;D.所以,因此。 ①“故令汝一行”一句中“故”的意思是_________(填选项)。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然今遣汝”的原因除了“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外,还有哪两个?(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中的父亲都要求儿子好好学习,两位父亲提出的学习要求有哪些是一样的? 【答案】1.①夫/学须静也②不然/则徒劳费    2.C    3.①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4.     D     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    5.甲乙两文都是从宁静专一、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等角度来提出学习的要求的。 【解析】1.本题考查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①句意: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夫”是句首发语词,引起议论,在“夫”后面停顿,即:夫/学须静也。 ②句意: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根据句意,在“不然”表语意的转折,之后停顿,即:不然/则徒劳费。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意志/意图。 B.不同,像/你。 C.相同,……的样子。 D.不同,来得及/等到。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中重点词语有:以,用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 (2)中重点词语有:然,但是;遣,让;汝,你;恐,担心;专,专心。 4.①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句意: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故:所以。故选D。 ②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可知,“然今遣汝”的原因除了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外,还有“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两点原因。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和乙文“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等语句可知,甲乙两文都是从宁静专一、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等角度来提出学习的要求的。 【点睛】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2021·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①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劝之徘徊郊外,以纾③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刘元卿《贤奕编》) 【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 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杨 文 广 围 困 柳 州 城 中 内 乏 粮 饷 外 阻 援 兵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身亡所寄( )  (2)其人舍然大喜( ) (3)闻唱书者言( )  (4)归而益忧( ) 8.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2)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9.对于上面两则材料,人们有以下两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呢?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A.两则材料讽刺了那些杞人忧天的人。 B.两则材料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答案】6.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    7.     无,没有     同“释”,解除、消除     听说     更    8.(1)你(在地上)踩踏,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要担忧它会崩坏呢? (2)世上担忧过多的人就像这个人一样啊。    9.同意第一种观点。甲文中杞人担忧天地会崩塌,乙文中沈屯子担忧杨文广的困境和街上行人被竹竿梢头戳到,两个人都是没有根据地担忧,属于庸人自扰。 【分析】6.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故断句为: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 7.本题考查重点词语。 (1)句意:自己无处存身。亡:无,没有。 (2)句意: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3)句意:听说书人说到。闻:听说。 (4)句意: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益:更加。 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1)若:你。终日:整天。奈何:为什么。忧:担忧。(2)忧者:忧虑的人。类:类似、像。此:这、这样。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的杞人“忧天地崩坠”,乙文的主人公忧“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所以,同意第一种观点。 【点睛】译文: 甲: 古代杞国,有个担心天崩塌、地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人。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很高兴。 乙: 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 (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世说新语》中关于谢安的四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家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遏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②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③。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丁]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①谢遏:即谢玄,太傅谢安之侄,东晋名将。②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即历史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③局:棋局。 10.对下列句子里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因为 C.好著紫罗香囊             著:佩戴 D.乃谲与赌                 谲:欺骗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12.面对夫人“不见君教儿”的质疑,谢安的回答是“我常自教儿”。结合以上语段,分析谢安对子侄辈的教育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0.B    11.(1)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2)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12.谢安在寒雪日召集家中的子侄辈,通过和他们谈论文章义理,教导他们的学业,并且面对侄子和侄女不同表现,都给予肯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体现教育的参与性和保护性;当谢玄沉迷香囊时,谢安并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