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Word版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生物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下列关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学习的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B.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C. 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D.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若H区受损将失去听觉 【答案】D 【解析】 【分析】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详解】A、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学习属于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 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长期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脑神经功能紊乱,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C正确; D、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大脑皮层H区受损,能听见声音,但不能听懂话语含义,D错误。 故选D。 2. 当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 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c点处神经元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 牵涉痛为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由内脏痛引起体表牵涉痛时a没有参与 D. 图中皮肤内分布有a所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答案】C 【解析】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等的传出神经,图中c点处神经元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元,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A错误; B、牵涉痛是一种感觉的形成,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感受痛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 C、由内脏痛引起体表牵涉痛时,是c传入神经将兴奋传给大脑皮层,a并没有参与,C正确; D、图中皮肤内分布有a所在神经元的树突末梢,D错误。 故选C。 3. 某刺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⑤是膜电位变化的不同阶段,A、B是神经纤维膜外的两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 B.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大 C. A、B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大约为70mV D.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 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神经元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势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临近未兴奋部位产生一次兴奋。 【详解】A、①处膜电位由-70mv往-80mv的方向改变,此时应是阴离子内流,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②③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且出现动作电位,是发生了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A错误; B、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则细胞膜两侧的K+浓度差会减小,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减小,B错误; C、A处是动作电位,B点是静息电位,A、B点之间的电位差大约为110mV,C错误; D、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相同,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 B. 当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 C.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D. 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1、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因此,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完成的。 2、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详解】A、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是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和激素调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共同作用的,通过对尿量和尿的成分进行调节实现的,A正确; B、当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B正确; C、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 D、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及相关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的氧化分解 B. 胰岛素既能促进血糖的去路,又能抑制血糖的来源 C. 人体血糖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也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 D.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研究发现,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详解】A、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的转化,即是肝糖原的水解,而非氧化分解,A错误; B、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既能促进血糖的去路,也能抑制血糖的来源,B正确; C、人体血糖调节主要依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作用,也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如下丘脑可通过神经调节对胰岛分泌的激素进行调节,C正确; 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A。 6. 如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可代表肾上腺素,它可作为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 a→b段出现的原因是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合成、分泌的肾上 腺素增加 B. X可代表生长激素,a→b段出现的原因与垂体合成、分泌生长激素的速率及其失活速率有关 C. 若X代表促性腺激素,则b→c段的变化只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有关 D. 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其含量的变化与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详解】A、肾上腺素在神经调节中可以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在激素调节中可以作为激素起作用,但神经递质是不通过血液运输的,而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由于图示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因此图示中的X若为肾上腺素,则是内分泌系统合成、分泌的肾上 腺素,A错误; B、若X为生长激素,因为激素作用后被灭活,则a→b段出现的原因与垂体合成、分泌生长激素的速率及其失活速率有关,B正确; C、性激素的分泌为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如果X代表促性腺激素,其b→c段的变化和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都有关,C错误; D、寒冷条件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下丘脑相关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因此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其含量的变化与神经系统的控制有关,D错误。 故选B。 7. 李斯特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实验小组为探讨TNF-α基因对李斯特菌引起的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给TNF-α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分别注射适量且等量的李斯特菌,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李斯特菌而抗体不能 B. TNF-α基因表达产物不利于初次免疫中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清除 C. TNF-α基因表达产物作用于T细胞会影响T细胞增殖分化的方向 D. 抗原再次入侵时刺激记忆细胞,并由记忆细胞直接发挥免疫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TNF-α基因对李斯特菌引起的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给小鼠注射李斯特菌后,TNF-α基因敲除组小鼠记忆细胞的数量增多,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减少。 【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不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李斯特菌,A错误; B、TNF-α基因表达使得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增多,利于初次免疫中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清除,B错误; C、TNF-α基因敲除小鼠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野生型相比数量减少,记忆细胞增多,说明TNF-α基因表达产物作用于T细胞会影响T细胞增殖分化的方向,C正确; D、记忆细胞不能直接发挥免疫效应,需要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或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后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常使用免疫抑制剂 B.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C. 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D. 初次接种疫苗后若提前二次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免疫效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例如,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