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热门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热门7篇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方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根底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应总结 1、反应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3)。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第2篇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则寓言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开展启发引导。 我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本课,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利用实物———小铃铛导入课题后,接着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此外,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展现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揭露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讨论、解疑”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升华了寓意,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的道理。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要求: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练习用“只要……就……”和“从此”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2、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课文题目中哪两个是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王老师板书,请你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我。 3、在某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字面意思 1、学生按以下要求自读课文。 ⑴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⑵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检查讨论 ⑴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⑵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时机。(读评) ⑶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读师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⑷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出示: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⑸理解:“盗”、“掩” ①课题与出示的句子比较 盗:即“偷”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解释,你可用哪一个字来代替? a、教师引导板书:遮、堵、塞、捂 b、出示幻灯(课文插图,说说用哪一个字解释最恰当) ⑹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捂住耳朵去偷铃) ⑺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或:这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三、围绕重点问题细读课文 1、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⑴课文中哪些句子答复了这个问题,指名读。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2、出示重点句: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①圈点出“只要……就……就……”并板书。 ②指名朗读,要将关联词读好语气读出来。(开火车读) ③后两个“就……”的内容能否对调一下,为什么? (“就……”的结果顺序有先后,不能对调) 3、这个人为了偷铃而且不被人发觉,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①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板书:如果……就…… ②将反问语气改成肯定语气,意思不变。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肯定就听不见了) ③将反问句改成以下的表述形式: 只要……就……就……(与前板书对照) ④这个人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怎样?用一个成语就叫----(板书)自作聪明 ⑤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出示:愚蠢(板书) ⑥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同桌讨论后答复)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板书:自己欺骗自己 ⑦结果怎样?出示幻灯,读最后一句话 4、引读全文 师引:⑴那个人怎么想到去盗铃的?(生读) ⑵他为什么要用掩耳的方式盗铃? ⑶他是怎么做的? ⑷结果怎样? 5、熟读背诵: 自由背指名背 四、引导揭露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成语意思 1、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这时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批评教育着这个人。假设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只写一两句,但要写到点子上,尽量用上小卡片上的几个词) 2、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幻灯,学生上台交流,对着幻灯进入角色) 板书:错、蠢 ①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错) ②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蠢) 3、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成成语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