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热门8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热门8篇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12-13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特别想听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愿意唱给老师听吗? 生:(可以)生唱。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妈妈姓什么吗? 生:我妈妈姓马。 师:我们叫她马阿姨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能用马阿姨和陈果说一句话吗? 生:马阿姨是陈果的妈妈,陈果是马阿姨的儿子。 师:能不能单独的说马阿姨是妈妈,陈果是儿子? 生: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分开,必须说谁是谁的妈妈,谁是谁的儿子。 师:其实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两个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他们也是不能单独存在的,那就是——《因数和倍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想知道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生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生3: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 师:这些问题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学习? 生:我们自己学习。 [评析:用学生最熟悉的歌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此从熟悉的母子或父子关系出发,让学生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表达了数学来源与生活。] 二、自学引导 1、请同学们带着想知道的问题先自学教材12-13,然后完成学案一 2、检测自学情况 (一)、填空 (1)3×4=12 3是12的()4也是12的() 12是3的()12也是4的() 2×6=12 2和6是12的()12是2和6的() 1×12=12 1和12是12的()12是1和12的() 12的因数有:() (2)a×b=c(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a是c的()b是c的() c是a的()c是b的() (二)、判断 (1)、因为0.8×5=4所以0.8是4的因数。() (2)、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因为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生自学并完成学案一,师指导) 师:有谁愿意把你的学习作品展示大家。 生:展示学习作品。 师:看了张江楠的学习作品你想说点什么?(没有学生举手)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有问题请教你们了。 师:在a×b=c中,为什么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生: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只是整数(不包括零) 师:请同学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因为0.8×5=4所以0.8是4的因数。()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因为0.8是小数不是整数。 师: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因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师:因为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生:对 师:请读a×b=c(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a是c的(因数)b是c的(因数) c是a的(倍数)c是b的(倍数) 生:齐读。 师:通过你们的自学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你们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 生:会 师:我们试试行吗? 生:行 师:来个大的,还是小的。 生:来个大的。 师:30可以吗? 生:可以 师:学号是30的因数的请起立,(不完整)看来找一或几个不难,要找得既准确又完整,就需要方法了。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去探究。 生:有 师:那好,你们4人小组合作找出30的因数,并完成学案二。 [评析: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案,表达了学在前,老师指导在后,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这样通过自学——完成学案——适时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三、合作学习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小组合作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有乘法和除法两种,用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再组内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 ()×()=() ()×()=() ()×()=() ........ 30的因数有:() ()÷()=() ()÷()=() ()÷()=() ()÷()=() ........ 30的因数有:() (1)你们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们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怎样才能做到既准确,又完整的? (3)你们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2、小组汇报 生1: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师: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生1:1×30=30找到130 2×15=30找到215 3×1030找到310 5×6=30找到56 生2::30÷1=30找到130 30÷2=15找到215 30÷3=10找到310 30÷5=6找到56 ........ 生5:从1开始去乘一个数等于30的两个数就是30的因数。 生6:用30除以1到它本身能整除的就是30的因数。 生7:从1开始有序成对找到重复或接近为止 3、引导学生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从1开始用乘法或除法有序成对的找,找到重复或接近为止。 [评析:找一个数的因数级发及发现归纳其特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出找一个因数的方法,充分表达了学生是主体。] 四、目标检测 1、找36、28的因数 (采用师生对口令方法,强调重复写一个) 2、先找出以下各数的因数,再观察这几组数据你有什发现写在括号里。 8的因数有:() 11的因数有:() 15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你的发现是() 3你的学号是() 你学号的因数有()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习作品并汇报 生1:我发现了每个数的因数都有1。 生2::我发现了每个数的因数都有他本身。 ........ 生6: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生7: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因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生齐读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游戏: 师:学号是25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48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18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1号你为什么不坐下 生:因为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坐下了还要起立。 师:同学们想挑战老师吗(想)比老师叫起立的人多。 生1:30的因数 生2:学号有两个因数的请起立。 生3:学号有三个因数的请起立。 ........ 生7:学号有因数1请起立。 生8:学号因数最大是自己学号的请起立。 [评析:找一个数的因数,归纳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并不是难事,而对“一个数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让学生做练习的同时发现规律,同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实现了巧练、活练,真正把数学运用于生活。] 五、总结反思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还有不懂的小组内讨论。 [总评析:本节课总的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引拨补、疑思用”师,即,教师:引——拨——补;学生:疑——思——用。学生通过自学,教师引导,产生疑问,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领悟,再加上教师的点拨,让全体学生开展反思、掌握学法、建构数学模型,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运用——拓展提高,经历了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虽已毕,但趣犹在”,留给我们回味的很多。]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有序成对准确完整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2篇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根底。 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到达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