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测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 B.有些地方官员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真该被批评惩罚! C.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简直天衣无缝。 D.希望阳江市政府不负众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路。 2.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是曲折的情节,( )是鲜活的人物,( )是多样的表现手法,都给我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它们( )像一部部生活教科书,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A.不管 还 或 还 B.不仅 还 或 还 C.不管 还 或 就 D.不仅 还 或 就 3.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    ) A.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B.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半岛核问题延宕几十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对此应有理性预期。 D.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天经地义。 4.对下面应用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征稿启事 为丰富萌芽文学社社刊《小草》的内容,特向全校学生征集下列稿件:烛光赞歌、青春吟诵、心灵抒怀、学海拾贝、诗路花语、开心乐园、天马行空等。 来稿要求思想健康,内容新颖,感情真切,文字简洁生动,文体不限,篇幅800字以上,诗歌14行以上。为方便审校,来稿请用A4纸打印,题目下方注明班级和姓名。 2015年3月25日 A.启事名称“征稿启事”应写在首行正中。 B.正文应交代投稿的地点,如“稿件请投‘萌芽文学社信箱’”。 C.正文下面应写上“此致”“祝全校同学学习进步!”之类的祝颂语。 D.日期上方应署名启事单位“萌芽文学社《小草》编辑部”。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③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⑧《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总写邹忌是美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猪八戒的武器是_______,最后佛祖册封他为_________。衍太太是散文《__》的人物,该作品选自散文集《_______》。 二、阅读 7.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 B.未果,寻病终 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寻他。”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D.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洵游学四方 游学:离家至外地求学 B.慨然太息 太息:叹气 C.属文日数千言 属文:写文章 D.闻者始哗不厌 不厌:不满足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A.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受到了来自母亲的良好教育。 B.苏轼成年后喜欢读贾谊、陆贽和庄子的文章。 C.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没有当时文章中常见的弊病。 D.苏轼才华横溢,欧阳修看了他的信后不得不避其锋芒。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军细柳 军:驻军、驻扎 B.上自劳军 劳:慰问 C.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D.居无何 居:居住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乃不知有汉 B.请以军礼见/ 以刀劈狼首 C.已而之细柳军/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成礼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出自《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 B.第②段通过写霸上、棘门与细柳的对比,突出了细柳军的军纪严明,不可侵犯。 C.第③段用正面描写表现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形象。 D.文中的汉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识人善用的君王。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是一棵树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巴巴地去看老屋门前的那棵树。老屋门前有很多树,柳树、榆树、槐树,枣树,还有水曲柳。有人问我:“树有什么好看的?到处都是。”我笑,说:“不一样的,那棵树是母亲带着我们亲手栽下的。” 是的,那棵叫“水曲柳”的树,是当年母亲和我们一起亲手栽下的,对于我们来说有特殊的感情和意义。尽管老屋早已换了主人,可是那棵树依旧挺拔地站在那儿,像母亲一样,坚强地生活着。 我打量着那棵水曲柳,小枝粗壮,树干挺拔高大,经风见雨之后更加茁壮。树是有灵性的,三十多年的树龄,对于一棵树来讲还不算太老,尚属年轻。可是人就不一样了,几十年的光阴,会让一个人垂垂老矣。 小时候,我们几个熊孩子喜欢时时刻刻都跟着母亲。母亲干活时,我们也跟着干活,尽管那时还小,干不了什么,可是喜欢围在母亲身边的那种感觉,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 夏天母亲在树下纳凉做针线,我们便在树下玩耍疯跑。去菜园里揪尚未长大的黄瓜和茄子,被母亲呵斥之后,落荒而逃。或者掐一朵花,偷偷地绑在小猫咪的尾巴上,然后躲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小猫咪满地转圈,想咬自己的尾巴却咬不到。 晚上睡觉时喜欢围在母亲身边,缠着母亲给我们讲故事。那时候能读的书特别少,所以口头文学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传播途径。每天晚上听母亲给我们讲故事、猜谜语,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如果错过了会懊恼半天。那时候经常停电,哪怕点一盏煤油灯也要继续。 那时候,我常常闯祸,今天踢球把人家的玻璃打了,明天骑自行车把自己摔成个乌眼青,后天跑到村西的大水库里游泳,差点把自己淹死。那时候,常常趁中午母亲睡觉之际,一个人偷偷地跑去村西的水库游泳。并不会游泳的我,一样从这头游到那头,完全是在玩命。有一次母亲在水库边上找到我,发了很大的脾气,大声嚷嚷:“不想活了是不是?赶紧回家!”我跟在母亲身后扮鬼脸,回到家里受到了最严重的处罚:写检讨、面壁自省、饿饭。用母亲的话说,是要我长记性。 我记得那时候邻村有一个女子,长得挺好看的,年纪轻轻的就离了婚。她常来找母亲哭诉生活的艰辛和不幸。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孩子,缺衣少食,一时盯不住,不是这个惹了祸,就是那个跑丢了。 有一年,她最小的孩子出了车祸,她像疯了一般,到处找人借钱,眼泪流个不停,日夜地在医院里侍候。幸好不是很严重,那个孩子被抢救过来了,可是她却从此留下一个后遗症,一看见车就害怕、发抖。 每一个母亲都是一棵树,我们都是栖息在这棵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所有的痛苦与欢乐都对着树诉说。也许这棵树不是很高大,也许不是很强壮,但却在岁月里站成风景,演绎出生命的华章,用树荫无私地庇护着自己的孩子,营造出一片清凉宁静的天地。 1.文题中的“树”指代的是 _____和_____,通过树表达了______的情感。 2.“小时候”“我”在树下都做过些什么事? 3.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文中提到村中女子的家事有何用意? 5.“我”家老屋门前的树“不一样的”在哪些地方?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口袋里的父爱 李静 ①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②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③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她的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④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⑤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⑥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