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广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对于东方迅速崛起的引擎中国来说,其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的一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失败和不复存在的往日辉煌。“促使中国开始“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的事件( )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C.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由此推测,当时的中国( ) A.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 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D.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3.“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这些是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为(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4.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上述事件说明( ) A.洋务派重视与洋人商战       B.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 C.中国近代海防意识觉醒       D.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比西方先进 5.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有其内在的联系。在下列一组联系中,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 6.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7.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9.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10.1905年《民报》创刊号刊登了黄帝像(如下图)。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反清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11.“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分离)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民军起事”指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2.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 13.袁世凯复辟帝制,令举国哗然。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嫡系部属阳奉阴违,北洋军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他复辟帝制失败说明( )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14.右面是1912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   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C.蒙蔽革命党人     D.蒙蔽人民群众 1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体之痛苦。自经此次实验……珍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陈独秀“此次实验”的矛头直指( ) A.军阀混战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专制政体 1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而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因为广大工人阶级起来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C.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   D.政治革命需要广大民众支持 17.2021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央视的介绍词如下:“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至1921年间,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有效串联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建党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也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探索新知的历史过程。”据此介绍,该电视剧的剧名最有可能是( ) A.《觉醒年代》  B.《长征》  C.《延安颂》   D.《跨过鸭绿江》 18.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为国民革命之罪 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国民革命军长驱直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们首先向北洋军阀中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可见,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是因为( ) A.正确的战略战术      B.国共两党的合作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0.下图所示的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下列与这个政府有关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 ①成立于1931年冬,定都江西瑞金 ②当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府主席 ③成立于国共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成燎原之势 ④该政府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2021年4月25日,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请在左下图中ABCD四处地点中选出湘江战役发生的位置( ) A.A       B.B       C.C       D.D 2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由此可见(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 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 23.1937年10月25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更名表明国民政府( ) A.实现了东西部教育资源整合       B.对抗日战争有了新认识 C.高等教育新战略布局已完成       D.重视西南国民素养培育 24.《谢晋元与八百壮士》中“我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达成抗战神圣之目的,复兴中华民族,为千秋万世基业计,虽牺牲千万人之生命,亦无所悔恨!似此四百余之我等孤军,实沧海之一粟……租界的庇护以保生命,我等绝未作此想。”谢晋元与“八百壮士不肯撤入租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不允许国民政府军进入租界 B.国民政府想得到外国人的同情和支持 C.显示了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共同抗日 D.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复兴中华 25.1943年7月,中共中央发表《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指出:“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一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这说明( ) A.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C.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主导作用 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战成果显著 26.以下数据反映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情况,这说明( ) A.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B.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C.中国的抗日战争获得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支持 D.抗日战争扭转了中国近代反抗侵略的屡败局面 27.下图是近代中国漫画家张漾兮1945年发表的漫画《小距离》,据此可知作者( ) A.讽刺了民主党派的和平迷梦       B.赞赏了蒋介石团结抗日的努力 C.谴责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D.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的真面目 28.在东北战场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要攻击目标。长春守敌做出了起义或投诚的行为也就势在必然。淮海战场上,毛泽东做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平津战场上,为了实现切断敌人退路不让敌人逃走以就地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最后,陷于孤立绝境的北平之敌被迫接受了和平改编的建议。材料表明( ) A.三大战役都是以人民军队的胜利结束 B.三大战役中国国民党都采取了正确的决策 C.三大战役实现了人民的当家做主 D.三大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由于决策者的正确指导 29.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推动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状元实业家张謇在这一历史时期创办了大生纱厂       D.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0.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报纸。1876年通车的“淞沪铁路”是由英商怡和洋行在未经中国当局同意下私自修筑的,侵犯了国家主权。《申报》受出资者影响,倾向英商立场,仅一味强调铁路在物质和经济等方面是对中国“大有益之事。”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申报》是英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 B.《申报》的观点受到出资者的影响 C.铁路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外商在中国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