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固体由Ba2+、Cu2+、 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③在滤液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步骤①可以确定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离子只有Cu2+ B.无法确定该固体中是否含有Na+和Cl- C.该固体由Na+、Cl-、CO32-三种离子构成 D.将步骤①改为滴加Ba(NO3)2溶液,通过步骤③可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Cl-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二氧化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氯中含有氧分子 B.二氧化氯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C.二氧化氯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SiO2+4HF=X↑+2H2O,则X为(  ) A.F2 B.SiH4 C.O2 D.SiF4 4.河南武陟油茶主要原料为精粉麦面,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们将这种粥称为油茶,该油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淀粉 C.糖类 D.蛋白质 5.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6.小陈在探究氯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的实验。 试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实验仪器操作无误 B.图乙中d﹣m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 C.图乙中m﹣n段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D.图乙中n 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Na2CO3 和 NaCl 7.材料的变化标志文明的进步,下列制得材料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 A.烧制陶瓷 B.打磨石器 C.冶炼钢铁 D.合成腈纶 8.氨气(NH3)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下列是实验室收集该气体的几种装置,为防止污染环境,你认为最合理的装置是( ) A. B. C. D. 9.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3 C.-4 D.+4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入地窖、深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B.合金的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优越 C.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均变小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探究分子间有间隙 区分硬水和软水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2.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化合物6.4g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5.6g一氧化碳和14.4g水,该反应中消耗的氧气质量为_____g,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14.醋酸(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酸,具有酸的通性。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是同一类物质,具有通性。请写出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______。醋酸与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请写出醋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___。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但含硫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属于化合反应,且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____________。 16.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这的应用 (1)汽车和我们的目常生活密切相关,制造汽车轮胎的橡胶是_________(填“天然高分子材料”成“有机合成材料”)。 (2)信息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信息二: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用铝制品却很少出现腐蚀现象,原因是:________。 信息三: 金属 性质 导电性(100为标准) 密度(g/cm3) 铜 99 8.92 铁 17 7.86 铝 61 2.70 综合上述因素,常选用表中种金属中的_________作为高压输电线,原因是_________。 (3)初中化学中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常见金属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湿法冶金,如在氯化铜和氯化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新的金属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另一种是火法冶金,如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高温加热,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已知炉甘石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请写出生成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小丽同学进行了图①实验,小芬同学进行了图②实验,实验后她们把两支试管中残余物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杯底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无色.请你与她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②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蓝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小丽经过分析认为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有___.为了验证上层清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芬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试剂X,根据现象得出一定含有Na2CO3,则清液中一定不含___;接着她又向其中滴中试剂Y,根据现象得出清液中一定含有NaOH,试剂Y可能为___. 18.把一定质量的锌粒加入到一定量的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滴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的金属为_________。写出会导致溶液质量增大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取4g氧化铜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40.5g,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答案解析】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铜离子,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不含钡离子,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或是硫酸根离子,产生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是硫酸钡; 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是碳酸钡,即固体中不含硫酸根离子; ③在滤液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于步骤①加入了氯化钡,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 【题目详解】 A、通过步骤①可以确定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有铜离子和钡离子,错误; B、阳离子一定不含有铜离子和钡离子,故一定含有钠离子,错误; C、由分析可知,故该固体中一定含有Na+、CO32 -,可能存在Cl-,故错误; D、将步骤①改为滴加Ba(NO3)2溶液,通过步骤③可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Cl-,正确; 故选:D。 2、B 【答案解析】 A、二氧化氯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氯是由氯、氧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氯中Cl、O的质量比为35.5:(16×2)≠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氯中Cl、O的质量比为35.5:(16×2)=71:64,则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D 【答案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硅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氟原子的个数依此为1,2,4,4,反应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为4,2,所以X中含有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氟原子。故选D。 4、C 【答案解析】 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等。 【题目详解】 A、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故A不正确; B、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属于糖类,故B不正确; C、精粉麦面中富含淀粉,则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故C正确; D、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豆类,故D不正确。故选C。 5、B 【答案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 ,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 H2CH3OH+ H2O,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6、D 【答案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A不正确。 B、由溶液pH 的变化图,d﹣mpH增大,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m 断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选项B不正确。 C、由溶液pH 的变化图,m﹣n pH不变,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产生,选项C不正确。 D、图乙中n 点之后溶液中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溶质有 Na2CO3 和 NaCl,选项D正确。 故选:D。 7、B 【答案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A、烧制陶瓷,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打磨石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冶炼钢铁,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合成腈纶,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8、D 【答案解析】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排除AB,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用C收集,可用水吸收。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为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