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长泰县一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某农业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通过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B.重金属可能通过影响酶的空间结构影响酶的活性 C.200mg·kg-1的铅作用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同 D.400mg·kg-1的铅作用后脲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2.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提供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使用①④或②⑤ B.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需要使用装置③ C.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模拟F1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 D.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可得9种组合方式 3.二倍体百合(2n=24)形成配子过程中的细胞图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图③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C.图⑤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有可能不相同 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①→③→⑤→②→④ 4.下列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不是由单层膜的细胞器完成的是( ) A.合成磷脂 B.对蛋白质进行分拣 C.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D.消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5.某同学进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现提供六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分别代表核苷酸的三个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小棒用以连接各种化合物,若要制作一个含10对碱基(C有6个)的DNA双链模型,则需要的小棒数目为( ) A.68 B.78 C.82 D.84 6.将相同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清水、1.3g/mL蔗糖溶液中进行渗透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到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细胞液泡中的色素含量不断增大 B.甲细胞在膨胀过程中细胞内外浓度差逐渐减小 C.外界溶液与细胞液只要存在浓度差,细胞就会发生渗透作用 D.甲细胞在膨胀过程中水分子从其分子数相对较多向相对较少处运动 7.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 B.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 C.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 D.用含32P的培养基可直接标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8.(10分)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某种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①→⑤→③→④→② B.若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图①细胞骨架微丝的聚合,并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C.图⑤所示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③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组 D.图②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图⑤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 二、非选择题 9.(10分)图是人体内的部分调节过程及作用机制图解,图中字母表示激素,数字表示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高级中枢的神经元与下丘脑的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__,该结构中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所示,下丘脑是____________的调节中枢。 (3)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激素间有协同作用。①~⑤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__________,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4)如果用加入c激素的食物饲喂小白鼠,再将其放到密闭的容器中饲养,此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力将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0.(14分)器官移植技术能成功地替换身体中失去功能的器官,从而拯救和改善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器官移植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大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1)解决免疫排斥反应是人类器官移植的关键问题,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____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引起,导致移植器官细胞裂解死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是___________,为此,人们开始尝试异种移植。科学家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抑制或去除___________基因,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 (3)对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将病人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___________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从囊胚期的胚胎中分离___________细胞得到核移植胚胎十细胞,通过诱导发育成器官,病人移植此器官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11.(14分)研究表明:人在饥饿时胃黏膜分泌的一种饥饿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预防抑郁与焦虑的情绪。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有证据表明,饥饿感的产生与“胃壁伸展程度”等因素有关。饥饿的感觉是在___________(填“大脑”、“小脑”或“下丘脑”)对传入的相关兴奋进行分析处理后所产生的。 (2)摄食能很好地缓解饥饿,摄食行为与摄食中枢、饱中枢等神经中枢有关,有学者做了如下实验:将实验动物作相应处理后,用微电极分别检测和记录下丘脑的外侧区(内有摄食中枢)和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内有饱中枢)的神经元放电情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下降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加。这些操作及结果能说明(写出2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科学家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饥饿感的产生与血糖水平没有关系。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些科学家的依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在饥饿时胃黏膜分泌的饥饿激素,必须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最终实现对摄食行为等生命活动的调节。 12.某种植物花瓣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已知酶①的合成受等位基因A/a中A基因的控制,酶②的合成受等位基因B/b中b基因的控制,酶③的合成受等位基因D或d的控制,上述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酶①和酶③对白色底物的利用能力相同,且蓝色和黄色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绿色,蓝色和红色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紫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任意黄花植株自交均无法得到蓝花子代,推测酶③的合成受____(填“基因D”或“基因d”)的控制,原因是____。若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花:黄花:紫花:红花=9:3:3:1,则该亲本植株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____。 (2)假设另外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中E基因控制合成酶④,酶④与酶①的功能相同,但酶④存在时,酶③不能发挥作用。结合现有结论,在考虑基因E/e的情况下,植物种群中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种。选取基因型为AAbbDDEE和AAbbddee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F2中红花植株的比例为 ___。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本质和特性。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 【题目详解】 A、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机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重金属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变化,从而影响酶的活性,B正确; C、222mg·kg-2的铅作用后脲酶的活性是2.22mg·kg-2·h-2,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2.47mL·g-2,C错误; D、脲酶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正确。 故选C。 2、C 【答案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中D的数量多于d的数量,②和⑤中均为B∶b=1∶1,可用于模拟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③中B∶b=1∶1,D∶d=1∶1,模拟自由组合时,需将等位基因装在1个袋中,非等位基因装在不同的袋中,每次从不同的袋中分别抓取一个表示等位基因的分离,然后将抓取出的两个组合在一起表示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题目详解】 A、由于杂合子产生的雌雄配子中均为D∶d=1∶1,所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每个袋中的两种不同的小球数量要相等,而①中D的数量多于d的数量,所以不能用①④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A错误; B、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需将等位基因装在1个袋中,非等位基因装在不同的袋中,所以不能使用装置③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②中B∶b=1∶1,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可模拟F1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C正确; D、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得BD、Bd、bD、bd共4种组合方式,D错误。 故选C。 3、B 【答案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形成纺锤体;②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③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④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题目详解】 A、图②所示细胞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图③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不是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图⑤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有相同基因,也有等位基因,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C正确; D、图为二倍体百合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图,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①→③→⑤→②→④,D正确。 故选B。 4、C 【答案解析】 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题目详解】 A、光面内质网中合成磷脂,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 B、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分拣,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 C、中心体无膜结构,能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正确; D、溶酶体消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内的多种细胞器,意在考查对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掌握。 5、D 【答案解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