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同课异构【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2.诵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木兰形象。 3.学习本诗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领会花木兰这一女英雄的人物形象,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文言句式;理解掌握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 一、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的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一起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二、知识链接 1.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诗歌成功地塑造了女英雄花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2.《乐府诗集》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乐府诗集》是我国现存的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诗集,共一百卷,分十二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乐府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较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朗诵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教师提示: (1)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同样是五字句,(1)组为“二一二”节拍,(2)组为“二三”节拍,(3)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2.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3.进行总结,进一步梳理、强调重点词句释义。 (1)字音学习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鞯(jiān) 辔头(pèi) 朔气(shuò) 金柝(tuò)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3)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动词,记) (4)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②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四、内容探究 1.概述全诗的故事情节。 点拨:全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四段,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第七段,用比喻作结。 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点拨: (1)顶针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②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对偶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排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互文(详见“阅读要点”栏目中的“木兰诗中的互文手法”)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诗》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美感? 点拨: (1)故事的传奇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故事。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2)不朽的形象美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机警又热爱和平,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3)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艺术中的精品,《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 (4)壮美的爱国情 木兰深明大义,以国为重,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功劳显赫。爱国情操是所有情感中最壮美的;爱国诗歌是诗歌城堡上空最强健的乐音。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选择,这也就是《木兰诗》最易打动人心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操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节。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 六、作业布置 1.根据板书所提示全诗的故事情节,背诵诗歌。 2.搜集、整理我国古代描写征战生活的诗句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的故事,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