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题(有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 ____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 )明的清晨或ɡuī lì( )的黄昏,走过卓( )尔不群的泰山,走过浩浩荡荡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ɡ lónɡ( )。听斜风细雨,看山清水秀,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chén diàn( )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 )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B.在新书签售会上,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作家,一时间竟激动得语无伦次。 C.她那扑朔迷离的眼神使得大家认为她就是始作俑者。 D.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 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①④ 4.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B.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虎妞,《骆驼样子》中刻画的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6.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 (3)(福建南平中考)《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7.语文实践活动。(5分) (1)音乐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收听了以下著名的戏曲片段。请根据你对戏曲的了解,填写 剧名。(1分) 《谁说女子不如男》 剧名:《____________》 剧种:豫剧 (2)班上要举行“走进戏曲艺术”的实践活动,请你设计一条标语来活跃现场气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同桌李小林只钟情于流行歌曲,很排斥戏曲,也不喜欢参加班内活动。你将怎样 劝说他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3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巴山楚水①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注释】①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②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③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 (2)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__ (4)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诗文作者巧于用典。【甲】文以“诸葛庐”“子云亭”自况,证明了____________的观点,【乙】诗中“烂柯人”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2分) 11.结合【甲】文、【乙】诗中的语句,你认为刘禹锡是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在松林里睡眠 李汉荣 ①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林里。 ②凤凰山离我家有十几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 ③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惊、怕疼的。 ④因为已经赶了十几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听着鸟鸣声和林中的风声,一会儿就睡着了。 ⑤睡了大约有几百年之久(年少的时光总是地久天长,酣睡一觉,就有一梦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阵奇痒将我惊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整理发型。我手一伸,一睁眼,小鸟忽地飞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浒传》中的阴森林子里(那时我已读过《水浒传》的连环画)。终于完全醒过来,哦,我是在凤凰山,在松树林里,我是来捡蘑菇的那个孩子。 ⑥这时,阳光透过林梢洒在地上,我站起来,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红的。妈妈告诉我,白的是槐树的魂变的,灰的是杨树的魂变的,粉红的是松树的魂变的,它们没有毒,不是毒蘑菇,它们是林子里的精灵,是树的香魂。 ⑦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我不忍心采下它们。受了一缕阳光的邀请,在我熟睡的时候,它们从各自的梦境里醒来。经过漫长的跋涉,它们走出笼罩了它们数千个世纪的夜雾。终于,它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孩子,与它们相似的孩子,也在做梦的孩子,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除了梦,他身上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它们也是这样的:除了梦,它们身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于是,它们提着盛满露珠和清香的花篮,提着一生的心愿和梦,围过来,围绕着一个孩子的梦,它们静静地绽开了各自的梦。 ⑧此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看见,松林深处,只有那个孩子亲自参与了这个天堂里的故事…… ⑨你当然能想到故事的结局: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他柔软的手几次伸出,最终又返回,返回到柔软的位置。他怎么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纯真柔软的梦呢?他提着篮子轻轻地走出林子,他的篮子是空的,然而,他的篮子真的是空的吗?他空空的篮子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 (摘自复旦大学出版社《睡眠之书》) 12.阅读选文③~⑨段,理清文章脉络,补全内容。(4分) 段落 ③ ④~⑤ ⑥~⑧ ⑨ 概括 内容 “我”走进松林,看见小蘑菇。 A “我”看见一片片蘑菇,它们在“我”熟睡时“醒”来。 B 1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14.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 1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16.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2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5分) 材料一: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奋斗成就伟大梦想。实践充分证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日前,从全国总工会获悉:2021年全国五一表彰大会使用新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版奖章设计主题为“时代先锋”,根据“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设计而成,授予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 材料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训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近日,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家长直言,早该加强了;有老师说,这下子有了“尚方宝剑”;还有其他网友称,当下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劳“疫”结合,切实如需。 材料三: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一直低迷,经常处于“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以至于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实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怕浪费学习时间;一些学校劳动与技术课程成“摆设”,经常被占用,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劳动实践课程开设不足,比如:家政、手工、饲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养服务等;社会也无法全面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需求。(原文有改动) 17.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新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设计理念为“时代先锋”,授予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 B.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家长、老师和其他网友认为,当下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不宜进行劳动教育。 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学校、家庭、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D.现实中,不少家长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怕孩子累着。 18.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劳动教育如何走出低迷的境地。(3分) 三、作文(40分) 19.“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苔,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怨。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它依然静静地、美丽地、执着地绽放。无论境遇如何,我们每个人都应似苔花一样,努力绽放出最好的自己。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这一次,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