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采专用设备项目时间管理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石油钻采专用设备项目时间管理分析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项目 时间管理分析 x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 公司基本情况 3 二、 控制进度 4 三、 定义活动 7 四、 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8 五、 管理的目标 11 六、 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结构 13 七、 项目的组织结构 15 八、 产业环境分析 19 九、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20 十、 必要性分析 21 十一、 进度计划方案 2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22 十二、 项目经济效益 23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4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5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7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9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2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二)核心人员介绍 1、董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2、孙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3、谢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4、李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 5、林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 二、 控制进度 项目的控制进度过程就是通过对比基准进度计划监控项目的进度,如果出现偏差就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所有其他的控制过程类似,项目的控制进度过程主要有三个关键性的活动:一是如何有效地获得项目进度状态信息;二是怎样可以避免进度拖延;三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纠正进度偏差。 (一)获得进度状态 相对于其他信息而言,项目的进度状态信息比较容易获得。进度状态主要是检查其活动是否按照预期进行。不同规模的项目对活动进度的关注也不同。对大型项目来说,没有必要关注所有活动的进度状态,而应该重点跟踪影响项目整体进度的那些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执行情况。根据检查的方式和目的不同,存在着对过程和结果的检查。 对过程的检查主要是指周期性的项目进展汇报。项目中的很多活动都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需要在其实施过程中不断监控其进展是否按照预期进行,是否会影响最后的完成期限。一般来说,对过程的检查大多依赖于实施者的主观估计和汇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准确。即使这样,也必须周期性地检查活动的进展状态,尽可能在偏差出现的早期采取纠正措施。大多数项目都采用定期例会的形式来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和跟踪。 对结果的检查主要依赖里程碑评审。与主观性较强的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不同,里程碑评审是通过一个客观而明确的结果鉴定标准来判断项目是否按照进度要求完成了工作,里程碑评审给出的信息要准确得多。不过,这种方法依赖于项目里程碑的选取和设定,大多数项目只在关键的阶段点上具备设定里程碑的条件。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会综合应用两种跟踪进度状态的方法。 (二)进度纠正 如果发现项目进度确实和基准计划产生了偏差(一般来说是滞后),那么需要分析产生偏差的根源,然后进行两种处理方法的选择:要么进行计划的变更以反映偏差产生的结果;要么采取纠正措施,努力消除偏差。 经过对原因的分析,如果已经确认产生偏差的因素不会继续影响项目,项目干系人同意对进度进行变更的,就可以进行进度计划的变更。进度计划的变更过程和其他变更过程是一样的。 如果必须纠正和消除这种偏差,就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缩短项目后续工作的历时。我们知道,影响项目整体最终进度的活动是那些处于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历时压缩:一种叫“赶工”,另一种叫“快速跟进”。 所谓“赶工”,就是向项目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增加资源,以缩短其活动历时。事实上,很多领域的项目活动时间和成本之间并不是一个线性的换算关系。在很多的技术领域,存在一个生产效率和投入资源最佳的匹配点。在该平衡点下的资源投入数量会产生最高的单位生产效率。 如果假设最初的项目计划就是在最佳点上的资源投入数量,则任何增加资源的活动虽然缩短了活动历时,但会导致单位生产效率的下降,从而导致项目总成本的提高。 缩短历时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快速跟进”,这是通过改变关键路径上的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尽量提高活动的并行性来缩短历时。我们知道,各个活动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有些是强制性依赖关系,有些是自由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使得活动之间存在着先后次序。我们可以打破这种先后次序,使得某些活动重叠进行。当然,应该首先去调整那些自由依赖关系的活动,然后去考虑强制性依赖关系的活动。改变强制性依赖关系的活动会对项目带来什么影响呢?事实上,活动之间存在某种强制性依赖关系,就说明这些活动在完成项目产品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要求。如果打破这些顺序,大多数情况下会对项目产品的质量带来风险,但是自由依赖关系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可以看到,缩短项目进度的两种方法都会带来某种负面的影响。这个结论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原来的进度计划就是项目在各个要素之间进行平衡的最佳结果,打破这种平衡就会偏离最优。 三、 定义活动 活动作为工作分解结构的最底层,被称为项目过程中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可以看出,所谓定义活动,就是把在定义范围中所产生的工作分解结构的最底层识别出来。活动有两种类型:不连续活动和投入活动。 •所谓不连续活动,是指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活动,项目中的大多数活动都属于不连续活动。 •所谓投入活动,是指那些需要周期性反复执行的活动,包括定期的管理性活动(如项目的周期例会、定期的审计活动等),以及工程维护性活动(如机器设备的定期保养等)。 对项目的后续活动来说,项目中的不连续活动是起决定作用的。定义活动过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识别出项目中的所有活动,作为后续分配资源的基础。 四、 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管理学发展至今,仍然是一门非常严格的社会科学,它有很多的流派,不存在统一的定理和法则,我们很难给管理学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个管理学的定义被广泛引用,即管理学是通过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来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学科。这里面的资源是广义上的定义,通常可以指物质资源、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三大类,每一类资源都有其特殊性。而管理就是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某一目的。从某一个角度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资源有些有比较明显的规律可循,例如物质资源、时间资源,有些则不大那么容易掌握其运行规律,例如人力资源。按照这种判断,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管理就是在“管事”和“管人”。前者是指管理那些可以采用自然世界规律处理的资源,后者则是特指需要考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资源。 被管理的对象“人”和“事”究竟有什么差别?可以用两个特点来概括:第一,人是有感情的,而事物没有,但我们更关心这个差别给管理带来的影响。显然,人的感情会影响工作效率,但事物只受“理性的”自然规律支配。第二,支配事物运转的规律都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但是人的思维可能产生跳跃,有“果”不一定有“因”,或者“因”和“果”之间的关联还不清楚。我们经常提到的直觉思维就是这种情况。正因为有了人的直觉思维,才导致了人的创造性活动。 在项目管理的环境下,根据项目所处领域的不同,“管事”和“管人”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从一线工程技术领域成长起来的项目经理来说,首先面临的转变和挑战是“管人”,所以这里给管理下一个有着明显侧重点的定义,即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显然是一个特别关注“管人”过程的定义。简单地说,管理是使他人产生绩效的过程。评价技术领域管理者工作绩效的标准不是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他本人对项目结果的直接贡献,而是他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他使团队创造价值的能力。 学习管理学知识和其他工程知识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仅仅知道和了解管理学的知识本身并不能给学习者带来任何价值,他必须通过实践和应用从而最终产生效益。一般来说,一个人在管理学上的学习过程会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知识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基础的阶段,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接触和掌握各种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知识仅仅停留在知晓和理解的层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学习者必须在实践中去应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应用要想取得效果,就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学习者会发现,只有当这些方法和技巧成为他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时,它才真正为学习者所用,才能给学习者带来价值。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一下习惯的力量。很多理工科背景的学习者大多满足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忽视这些正确的方法有多少是自己形成的行为习惯。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播种一个想法,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一谚语成为西方很多成功学研究者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当我们想要获得成功时,就去看看那些成功者都有哪些共有的性格特征,他们这些性格特征又是通过哪些习惯形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知道一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是,一个正确的习惯却需要千百次的简单重复才能形成。当一个人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的时候,他的所有行为和思维都很自然地选择了一种正确的方式,久而久之,成功自然就会垂青于他。 没有改变就无法取得进步,但改变人的既有习惯又谈何容易。 五、 管理的目标 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效果,有时也称作效益,通常是指目标的正确性,也就是确定做什么。 •效率,通常是指实现目标的代价,也就是确定如何做。 任何管理活动的目标都可以在这两个正交的维度上分解,这样就产生了四个象限。很容易得出结论,四个象限中最好的一定是“有效果、有效率”,最差的一定是“没效果、没效率”。问题是“有效果、没效率”和“没效果、有效率”哪一个更好呢? 在管理学上,效果因素确定了目标的意义,效率因素确定了实现目标的代价。显然效果的优先级要高于效率。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现效率再怎么高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有效果、没效率”要好于“没效果、有效率”。但是在现实中,效果和效率两方面是紧密关联的,有时甚至很难区分。 我们经常头疼的“官僚主义”就是有效果没效率的情形。国际上有个“幽默”,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官僚机构,分别是:世界银行、政府机构、大型公司。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组织规模庞大,机构复杂。为了防止出错,就制定了复杂而繁琐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有效果、没效率”的事情发生。 另外一个普遍而有趣的现象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