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5月27日11点我国珠峰探险队将五星红旗再一次插上峰顶,并重新测量珠峰高度,实现了四十五年后的再次登顶。下图甲、乙、丙、丁为登顶路线途经的四个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四个营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登顶当日见到太阳( ) A. 正东升,正西落 B. 东北升,西北落 C. 升落时间都提前 D. 东南升,西南落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在同纬度等海拔的前提下相等,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甲地海拔最高,线速度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此时为5月27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在珠峰见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下图示意某日地球日照分布,阴影部分是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为( )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4. 该日a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 2:30 B. 4:30 C. 6:30 D. 8:30 5. 张先生乘飞机以每小时跨越一个时区的速度从b点沿昏线向赤道飞行,6小时后,飞机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23°26′S,180°) B. (23°26′N,180°) C. (0°,45°E) D. (0°,135°W) 【答案】3. B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由此判断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为6月22日,故B正确;3月21日和9月23日为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AC错误;12月22日为冬至,北极圈及以内地区会出现极夜,D错误。应选B。 【4题详解】 根据下图可知,图中c经线与晨线相交,地方时为6:00,d经线在c经线西侧45°,地方时为3:00,a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位于cd两条经线的中点,其地方时应为4:30分,而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日出地方时是相同的,因此a地日出的地方时为4:30,B正确,ACD错误。应选B。 【5题详解】 张先生乘飞机以每小时跨越一个时区的速度从b点沿昏线向赤道飞行,6小时后刚好到达赤道,出发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是45°W,由于一个时区为15°,6小时后飞越90°,故6小时后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是135°W,所以该飞机所在地应在(0°,135°W),D正确,ABC错误。应选D。 【点睛】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若位于昼半球西侧、夜半球东侧,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相反,若位于昼半球东侧、夜半球西侧,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春季开始日期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最短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甲处等值线向西凸出的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 B. 距海遥远 C. 位于山脊 D. 位于谷地 8. 若全球气候大幅度变暖,则该区域( ) A. 甲地等值线将向西推进 B. 乙地等值线会总体东移 C. 全年无冬区的北界南移 D. 30°纬线与春季开始日期等值线的交点将减少 【答案】6. A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进入春季的时间比其他三地晚得多,那么进入夏季的时间就更晚,夏季结束时也早,所以该地夏季最短。A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甲处等值线向西凸出代表甲处入春较早,甲处为雅鲁藏布江河谷,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入春较早。和地形有关,D正确C错误;甲处入春较早和纬度、 距海远近无关,故排除AB,故选D。 【8题详解】 全球变暖则入春日提前,甲处等值线将向西推进,A正确;乙地等值线会总体西移,B错误;全年无冬的北界北移,因同纬度入春日提前,入春日等值线整体北移,则30°纬线与等值线的交点将增多。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 【点睛】等值线判读原则: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全球气候大幅度变暖,气温升高,则入春日期会提前。 下图为某平原上孤立山丘及附近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②③代表不同时期的地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上图中孤立山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断块抬升 C. 火山喷发 D. 褶皱隆起 10. 地层①②③形成年代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孤立山丘主体由喷出岩冷凝而成,说明其成因是火山喷发,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0题详解】 喷出岩①贯穿砂砾岩和平原黏土层,说明火山喷发最晚;页岩和砂砾岩相比,砂砾岩在下,②应先形成,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三大岩石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代表: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沉积岩代表: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代表:大理岩、板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河曲是水流作用形成的地貌。山区和平原都有河曲发育,平原上发育的河曲更典型。下图为我国某河流“老牛湾”河曲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平原地区河曲景观更典型是因为( ) A. 河道受限小 B. 水流速度慢 C. 地转偏向力更强 D. 水流贯性大 12. 河曲形成的主要力量是( ) A. 凹岸堆积 B. 凸岸堆积 C. 凸岸侵蚀 D. 凹岸侵蚀 13. 平原地区河曲发育形成牛轭湖,牛轭湖消亡成为平原的一部分。牛轭湖的消亡条件是( ) ①泥沙淤积 ②农业垦荒 ③河道摆动 ④湖岸崩塌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11. A 12. D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平原地区的河曲不受地形限制,凹岸不断侵蚀推进,河床可以自由游荡,形成自由河曲,A正确;水流速度慢与曲流关系小,B错误;地转偏向力与此无关,C错误;平原地区水流贯性小,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受物体运动惯性的影响,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凸岸堆积,河曲处的河道摆动幅度大与凹岸侵蚀有关,凹岸侵蚀掘进,凸岸随后跟着沉积,河曲形态不断变化,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3题详解】 河曲退化为牛辄湖,牛轭湖与原河流仍有一定联系,洪水期原河流的河水可能进入牛辄湖,带来泥沙在湖内淤积,①正确;加上两岸沉积物崩塌,湖内植物不断生长,使牛轭湖走向消亡,④正确;农业垦荒对牛轭湖影响小,使其消亡可能性小,②错误;河道摆动是牛轭湖形成的条件,不是消亡的条件,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河流向陆地凸出的那岸是凹岸,由陆地向河流凸出的那岸是凸岸。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天然河流总是弯弯曲曲,形成一系列河湾。因环流作用,一岸冲刷,使岸线凹进;另一岸淤积,使岸线凸出。故凹岸水较深,是深泓位置;凸岸水浅,形成边滩。 加那利群岛是由数百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形成的,最高峰海拔3718m。该地区气候四季如春,冬季平均温度17℃,夏季平均温度25℃,降雨集中在11、12月,雨量小。下图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加那利群岛气候特征的形成是受到( ) ①海洋调节 ②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③寒流降温 ④地形影响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5. 加那利群岛的少量降水主要来自( ) A 夏季风活动 B. 锋面活动 C. 盛行西风影响 D. 热带气旋活动 16. 推测加那利群岛降水丰富的地区在( ) A. 山地北坡 B. 岛屿西南侧 C. 沿海平地 D. 火山顶部 【答案】14. D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加那利群岛四季如春,冬季平均温度17℃,夏季平均温度25℃,岛上温差小,受海洋调节明显,①正确;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少,②正确;再根据图中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寒流降低了夏季的气温, ③正确;最高峰海拔3718m,地形会导致气温低,再加上岛屿面积小,地形作用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加那利群岛接近30°N,再结合材料加那利群岛的降水集中在冬季可知,冬季西风带南移,给群岛带来少量降水,C正确;锋面活动需要冷暖气团相遇,该地区主要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锋面活动少,B错误;该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A错误;热带气旋活动易出现在夏季,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加那利群岛的降水集中在冬季可知,冬季西风带南移,给群岛南侧带来少量降水,而此地的盛行西风为西南风,在岛屿的西南侧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少量降水,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位置、环流、洋流、地形、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如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洋流对降水的影响,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位置、环流、洋流、地形、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如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洋流对降水的影响,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初到10月底,一个综合考察队先后对下图中俄罗斯西伯利亚的①②两地的天文、水文、气候、植被、地质进行考察。 (1)推算图中①②两地的区时差。 (2)说明考察队考察期间,①②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及日出方位的变化。 (3)说明②地上半年(1月1日~6月30日)昼夜长短的变化。 【答案】(1)①地位于120°E附近,属于东八区,②地位于105°E附近,属于东七区,两地区时相差1小时。 (2)日出日落时间变化:日出时间逐渐推迟;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日出方位变化:9月23日(秋分日)前日出东北,9月23日(秋分日)日出正东,9月23日(秋分日)后日出东南。 (3)1月1日~6月22日(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昼最长,夜最短;6月22日至6月30日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时差、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是40°,根据经度分布规律,东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图中①地的经度位于120°E附近,②地位于100°E经线附近以东,根据时区划分可以判断,①地位于东8区,②地位于东七区,时区差是1小时。 【小问2详解】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9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6:00以前,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至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刻是6:00,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10月底,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日出时间在6:00以后,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因此,图中①②两地从9月初至10月底,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出方位从东北转向正东,在转向东南。 【小问3详解】 ②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位于北纬75°附近,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上半年1月1日~6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