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选择题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 )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
2.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3.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
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
B.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
C.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
4.“深淘滩,低作堰”是战国时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的景象。这项水利工程是( )
A.京杭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井渠
5.“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 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生命力 D.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
6.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种植物,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如今,美国50%的农产品都来自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各种作物,以下食物中,与玛雅人无关的是( )
A.玉米棒 B.土豆条
C.番茄酱 D.乌龙茶
二、非选择题
7.遗迹遗物为研究古代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物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位于河南省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出土大批器物,其中的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条型石铲、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还出土了陶塑猪、羊等原始艺术品。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甘肃临夏大何庄遗址发现七座房基,随葬陶罐中还保存着小半罐被火烧焦的粟粒,出土大量石制、骨制、角制工具,还有陶制纺轮56件,并发现铜匕一件。家畜已能鉴别出猪、牛、羊三种。
材料二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稻穗纹陶盆(如图)……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另外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
结合所学,提炼上述考古发现中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
课时作业2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这种变化大约开始于( )
A.14世纪 B.16世纪
C.18世纪 D.20世纪
2.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在欧洲展开
B.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3.“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 )
A.茶叶、丝绸 B.象牙、瓷器
C.玉米、烟草 D.香料、番薯
4.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之际,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食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加强欧洲对亚洲和美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后,促进物种交流,丰富民众生活
D.殖民扩张活动,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5.唐《本草图经》载“菘菜不生北土,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菘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为此徐光启亲自试种,结果“种芜菁三四年,亦未尝变菘也”;此外,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并解决了甘薯在北方的越冬藏种等问题。材料反映了徐光启( )
A.继承总结前人经验 B.学习西方农业思想
C.开展实地调查统计 D.重视农业实验方法
6.明朝中后期,世界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先后传入中国的美洲独有物种除土豆、辣椒等之外,还有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刺激了当时中国( )
A.生产工具迅速革新 B.农业商品化发展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朝贡体制的终结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辣椒带及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
材料二 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极其悠久。考古发现,在墨西哥中部一处距今(2019年)8000年的遗迹中,曾有一种野生辣椒的种子出土。细论起来,辣椒有5个主要的栽培品种,起源于三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亚马逊河流域以及秘鲁和玻利维亚。
材料三 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称之为“番椒”,这可能因为辣椒是从海外传来,又与胡椒一样有辣味而适作调料。1621年刻版的《群芳谱·蔬谱》也载有:“椒……附录: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中国辣椒最早记载。目前可以见到的中国最早食用辣椒的记载,是在康熙年间贵州“土苗用(辣椒)以代盐”。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
材料四 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也有不同的说法,可以分为两派:一说辣椒经由西北丝绸之路从甘肃、陕西传入中国;其二,则认为辣椒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系,是从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最先传入的。但是,两派基本上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以上均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请你大致描述一下辣椒的传播路径。
(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为辣椒在15世纪和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注明历史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课时作业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选择题
1.某学者在论文中提到:“1873年美国人帕尔文制成第一台履带式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拖拉机,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据此,材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引发农业领域的变革继续深化
B.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巨大变革
C.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提高
D.工业发展推动了钢铁制造业的发展
2.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 )
每5年机器和工具年平均进口值 (单位:1 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 956
118
0.74
1917~1921
39 269
798
2.03
1922~1926
43 074
390
0.91
1927~1931
55 192
998
1.81
A.农业传统技术占主导地位
B.农民购买力有较大提升
C.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
D.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3.1971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42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25万公斤)。与此同时,粮价越来越便宜,“斗米十五钱”。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剥削的残酷 B.滥发货币的影响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唐代农业的发达
4.下表是英国普通工人食物消费状况变化统计,此表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期间( )
时间
19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食物
很少有肉类,马铃薯为主,水果消费很少
马铃薯减少,家庭蔬菜量增加
香蕉消费普及,罐头、冷冻肉大量增加
A.工人工资水平普遍较低
B.加工食品超过了农业食品
C.工人家庭支出水平提高
D.英国人注重食物的多样化
5.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9年全世界有10亿人口在挨饿,今年下降为9.2亿左右。要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首要的途径是( )
A.缩小贫富国差距,提高贫穷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B.加强生物科技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C.加强人口管理,控制人口无限制增长
D.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业投资,扩大农业生产
6.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非选择题
7.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而苏联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则始于列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美国颁布《农业组织法》,给予人民以合法的土地产权,通过《宅地法》向那些在当地居住并耕种5年以上、年满21岁的个人或户主免费提供160英亩的公有土地,确立和巩固了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
1862年美国设立了农业部,配备农业科学技术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美国驻各国的使馆也都设农业参赞,负责搜集和引进外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和良种。《莫里尔法》规定各州政府可拍卖联邦公有土地筹集资金,举办至少一所设有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学院,用以发展农业教育。随后,各州政府逐步成立了许多农学院,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置农业专业和学院。除了设立正规的农业学院,政府还拨款资助各州开办职业学校,对成年人普及农业职业教育。
材料二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通过《土地法令》《土地社会化法令》等法令,确立了土地国有制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将地主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平均分配给农民。
1919年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征集制和强制劳动。进一步加强对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建设。但这种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的集体化运动并没有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按劳分配,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有限度的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1922年11月又通过《土地法典》,允许农民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土地使用的形式,重新恢复小农经济。1924年由粮食税改为货币税。——以上材料根据邹书源《美国和苏联农业
现代化比较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美国、苏联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评美国、苏联两国农业现代化起步的作用。
(3)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课时作业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列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时间
文化命名
位置
发掘文物
前7000~
前5000年
裴李岗
文化
长江中
游地区
以磨制石器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
前6500~
前5500年
后李
文化
山东
地区
发现大量陶器、石器、骨器
前5800~
前5400年
大地湾
文化
甘肃及陕
西地区
石英砸击技术产品
前5000~
前3000年
仰韶
文化
河南、陕
西地区
以磨制石器为主,农作物为粟和黍,陶器规整精美
A.原始农耕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