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要素全覆盖+板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举报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传奇故事 木兰诗 《乐府诗集》 1 明确课标要求 课题 木兰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进行朗读、翻译、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品味语言特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探究主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读、译、背来疏通文意,感知人物形象。 2. 品味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和详略得当的特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做一个爱国的人。 2 课前自主学习 课 前 预 习 解题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乐府,是古代的音乐机关,掌管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这一类民间诗歌称为乐府诗。《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奇、热烈、质朴。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写作背景 《木兰诗》中的战事,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大国,立国期间,曾与北魏、东魏及北齐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的战场,正是黑山、燕山一带。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读准字音 唧(jī)唧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鸣溅(jiān)溅 燕(yān)山 鸣啾(jiū)啾 朔(shuò)气 策勋(xūn)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戎(róng)机 金柝(tuò) 阿姊(zĭ) 红妆(zhuāng) 云鬓(bìn) 霍霍(huòhuò) 3 课前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新课展开 【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或播放诵读音频。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知: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请用分别用两组四个字短语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分析人物形象】 1. 分析木兰形象,并用“从 ”读出木兰的“ ”的句式进行分析。 提示:抓住可以体现木兰形象的关键词句。 ①从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读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复”字表明木兰纺线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年累月都在做。——勤劳的女子 ②从课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的叹息声是在为父亲担心,可见木兰的孝顺。——孝顺善良 ③从课文“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读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想家思亲 ④“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个“愿”字体现了木兰是一个情系故乡、眷恋家园、热爱和平生活的人。因为木兰立了赫赫战功,因功受赏,可是她依然作出“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决定,在她看来,打仗好像并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也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纯粹是为了保卫国家,使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淳厚质朴 ⑤从课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读到木兰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打扮、美丽可爱的女人,因为喜欢打扮自己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自己,说明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热爱的;这些人也是可爱的、美丽的。——爱美可爱 ⑥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读出木兰是一个机智幽默的人。——机敏活泼 ⑦从课文“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读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人,因为“愿为市鞍马”的一个“愿”字充分表明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勇于担当重任,热爱国家的人。——勇敢坚毅 ⑧从课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读到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人,因为战争这么激烈,“十年”说明打仗时间很长,又死了很多人,而木兰还能活着回来,足够证明她的英勇善战。——英勇善战 ⑨从课文“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从“不用”读出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的人。——不慕名利 ⑩从课文“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读到木兰是一个机智,小心谨慎的人,因为木兰是一个女人,在军队里和战友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被发现,很难做到,可木兰做到了!——谨慎机智 2、[难点]本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 点拨:诗中借助对他人(物)的描写来塑造木兰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渲染了军中悲壮、严肃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木兰的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从侧面表现了木兰的机智谨慎。 小结:木兰勤劳善良、爱国勇敢、纯朴孝顺,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了其深明大义的英雄气概。从军多年,她机智谨慎,勇敢刚毅。她虽战功卓著,却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安定平凡的生活。综上所述,她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和胆略而又勤劳善良、纯朴孝顺的人。 【写作特色】(详略得当) 1.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详) 行前准备(详) 征途思亲(详) 战场生活(略) 凯旋辞官(详) 返回家园(详) 木兰改装(详) 2.小结详略的作用: ①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②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链接考点: 表现手法-详略 定义: 详写又称“详笔”,是指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对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详写细写。 略写又称“略笔”,是指用少量的字数对与主题不太密切的次要材料粗写略写。 详略判断 ①事件过程的角度 详写:叙述一件事,一般事件的开端和结局略写,发展和高潮详写。 ②记叙顺序的角度 采用倒叙的文章,开头的倒叙部分略写,后面的顺叙部分详写; 采用插叙的文章,插入的内容略写,中心事件详写。 ③表达方式的角度 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部分详写,议论抒情部分略写。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描写景物的部分详写,抒情部分略写。 说明文和议论文以说明和议论为主,文中的叙述和描写略写。 ④描写方法的角度 正面描写是详写,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是略写。 细节描写是详写,概括叙述是略写。 ⑤结构方式的角度 总写部分简略,分写部分详细。 概括叙述简略,典型事例详细。 ⑥从篇幅的角度 篇幅长的部分是详写,篇幅短的部分是略写。 作用: 整体:有详有略,或惜墨如金,或用墨如泼,参差变化,摇曳多姿。 详写:主体分明,主旨(形容)突出。 略写:起补充作用,使内容更加充实。 例文《木兰诗》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装的欣喜等。 略写:战争过程,多年的征战生活。 表达效果: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质,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面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厌倦。 答题格式 详写……,略写……,突出……主题(形象),使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富、多元)。 【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本诗通过记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木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重点语句讲解】 互文句 (情景导入)首先来看王昌龄《出塞》中的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诗句,从字面意思好像在告诉我们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大家想一想,难道明月只出现在秦时吗?边关的事难道汉朝独有吗?很明显不是的,那么正确理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写的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在这个句子里面运用到了一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 1.互文修辞的定义 所谓互文简就是古代汉语中类似于这种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意义彼此互见,相互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不能把前后割裂开来理解。 (学生活动)寻找文中互文的句子。 2.例句解析 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从字面意思直译,应该是木兰从东市买来骏马,从西市买来鞍鞯,然后又从南市买了辔头,又跑到北市买一条长鞭。这个买卖马具的场所也太固定了吧,所以这句应该从互文修辞角度来理解。其中,“东西南北"四字互文,它们这里并没有固定方位的指向,而是要结合在一起,统指买东西的地方场所。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补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字面理解是: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了。好像在说死去的都是将军,然后回来的都是壮士,这完全不符合常理。我们就该用互文的修辞去理解,其中“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它们是互文的,一定要结合在一起翻译。正确的理解就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了,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了。 补充: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东阁的门,坐在西阁的床上”。如果直意的话就是这样子。大家想一想她打开的是东阁的房门,怎么突然又坐在两阁的床上呢?很明显,这不符合常理。所以,我们还是用互文的角度去理解,想一想,诗句中形成互文的两个词应该是哪两个呢?就是“东阁门和西阁床”。翻译时把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打开的不仅是东阁的门,还有西阁的门。坐的不仅是西阁的床,还有东阁的床。指她把家里的每个房门都打开,到每张床上都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