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测试初二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yùn( )酿 lì( )临 抖sǒu( ) 淅lì( ) 分歧( ) 澄( )清 高邈( ) 粗犷( ) 2. 背诵默写。 (1)看,像牛毛,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2)秋风萧瑟,____________。(《观沧海》) (3)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 (7)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__________。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 3. 根据提示填空。 (1)《次北固山下》中表达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正人君子不屑于不义之财,无道德底线得来的富贵终将化为泡影。 4.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运用暗喻修辞) B. 北大,是我最璀璨的梦想。(句中加点的“是”“璀璨”“梦想”词性依次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C.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矿。句中加点的“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这个语境中则带上了“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该句运用比拟修辞)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B.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感伤不已。 C. “坚强”和“坚定”是一对同义词,“坚强”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坚定”常和“性格”搭配。 D.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名著阅读。(7分) 6. 班级开展名著《朝花夕拾》读书交流活动,请按提示填写①②③。 精彩文段 关注人物 关注情节 【甲】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 文段中的“老人”和“先生”分别是①____、②____,这两位对鲁迅的成长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乙】段中的“变化”指鲁迅弃医从文,你知道是哪两件事让鲁迅做出如此决定吗? ③__________ 【乙】 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7. 下列关于《白洋淀纪事》和《湘行散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洋淀纪事》是一本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山地回忆》《王香菊》等篇目。 B. 《荷花淀》属于短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C. 孙犁的小说集《湘行散记》可以同他的小说《边城》互文理解,都是作者重返湘西所得。 D. 《湘行散记》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三、阅读(39分) (一)诗歌阅读(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D.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9. 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划线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撤盐空中差可拟 拟: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 (3)逝者如斯夫 斯:______ (4)仁在其中 仁:_______ 11. 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 你认为甲文中对大雪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谈谈你的看法。 13. 请你根据甲文内容补齐对联的上联。 上联:谢道韫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颜子渊居陋巷志向难移 (三)现代文阅读I(12分) 听雨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蓬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我不由得想起了儿时在大山里的故乡静静地坐在屋檐下听雨的情景,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下雨天,大人们一般都不下地干活,或待在家里,或串串门,东家长,西家短,天南地北地聊着八卦。下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美得像一幅山村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很多,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大山里到处洗得干干净净,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此时的山村也十分宁静,一阵清风吹来,雨后泥土散发出的那沁人心脾的芳芬,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 ③大人不下地,小孩也不要干活,心无闲事,顿感轻松释然。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摘掉斗签,漫走在田野里,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喜欢下雨天,但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这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看着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看着长满青苔的橡子,看着被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山间云雾蜂绕,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 (敲,打,吻)芭蕉,雨 (落,滴,敲)房顶,雨 (击,滴,落)田野,雨 (入,坠,落)池中……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扣人心弦,滴动思绪,触及灵魂,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不刻意做什么,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是喜欢听雨的,也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就有“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元张可久也有描写听雨的篇章:“云影天光乍有无,老树扶疏。万柄高荷小西湖。听雨,听雨。”明代女诗人王素娥对听雨也有诗句吟唱:“黄昏愁听雨萧萧,挑尽残灯夜寂寥。”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曾有描写林黛玉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更是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在《虞美人·听雨》词中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梨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张爱玲在《小团圆》中也曾写道:“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当代国学大师季美林的《听雨》,更是散文中的经典名篇,清新质朴自然,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老家隔壁乡的,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我住的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在这里,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商店和朋友圈,也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音乐节奏和诗歌韵律感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2021年5月《南方日报》) 14. 对文中第④段括号内的动词选词填空。 15. 第⑤段作者引用了大量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其作用是什么? 16. 赏析第③段划线的句子。 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摘掉斗笠,漫走在田野里,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7. 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四)现代文阅读Ⅱ(11分) 把苦难熬成花朵 顾晓蕊 ①穿过一条古朴的街巷,沿着青石板路向前走,我回到梦中的故园。这里是我的出生地,可少小离家,近年又回来得少,对它的记忆已近淡薄。我随意地四下逛着,不知不觉来到阿婆家,见门头挂着个“农家书屋”的牌子。 ②我怀着几分好奇,走进篱笆围成的小院。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有两排书架,架上摆着许多旧书。柜顶有几盆绿色植物,长长的藤蔓,素雅的花朵,使整个房间充满了生机。地上放有长条桌椅,几个孩子坐在那儿读书。 ③阿婆倚着门,坐在太阳下织毛衣,神色从容安然。这时,适逢阿婆的儿子从屋里出来,相互寒暄了几句后,我随口问道:“怎么想到开书屋呢?” ④“我在村里小学教书,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很单调,母亲提议开间书屋,让孩子们多读些课外书。”他笑着说:“我骑三轮车带着母亲到县城,收集居民捐赠的图书,为了收书可没少跑路啊。”在随后的聊天中,他讲起一段曲折而伤感的故事。 ⑤阿婆本名叫陈梅香,30多岁守了寡,带着年幼的儿子。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到地里干活,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糊纸盒,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⑥有一年赶上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家里断了炊,儿子饿得直哭。A.阿婆哄道:“你看,一大片阳光,暖暖的,香香的。”孩子止住泪,眼睛瞥向门外,可阳光抵不住饥饿,没一会儿他又哭了起来。 ⑦阿婆叹了口气,把儿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