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城市道路考试题及答案(1)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城市道路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车辆由髙架路经下匝道过渡到地面道路行驶过程依不同 形式状态所需距离可分为三部分:匝道段、交织段和停车段。 2、 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 式、链式、混合型等。 3、 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以通行能力和设计 通行能力。 4、 圆曲线的设计主要内容是合理确定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 5、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包括: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 6、 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道条数设计。 7、 目前主要的交通流理论有:概率论方法,交通流排队理论, 跟驰理论和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8、 0D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客流和货流的调查。 9、 交错点分为三种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 10、 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分为分离式立交,环形立交和互通式 立交。 11、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包括: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 12、 车辆由高架路经下匝道过渡到地面道路行驶过程依不同 形式状态所需距离可分为三部分:匝道段、交织段和停车段。 13、交错点分为三种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 14、 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 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15、 立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 16、 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以通行能力和设计 通行能力。 17、 0D表中,当两个小区的出行不需要区分方向吋釆用三角 形0D表。 18、 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 式、链式、混合型等。 19、 城市道路上的车道是指道路上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包括机 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20、交通流在点(交叉口)、线(路段)和 面 (区域)范围内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随机过程。 21、 道路交通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两重性、局限性和时空 性。 22、 0D表中,当两个小区的出行需要区分方向时釆用矩形 OD表。 23、 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 式、链式、混合型等。 24、 城市道路上的车道是指道路上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包括机 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25、 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以通行能力和设计 通行能力。 26、 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弯道半径、弯道超髙、行车视距等 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 27、 交错点分为三种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 28、 立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 29、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包括: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 30、 车辆由高架路经下匝道过渡到地面道路行驶过程依不同 形式状态所需距离可分为三部分:匝道段、交织段和停车段。 31、 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1950年)中,根据通行能 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将通行能力分为三种情况:基本通行能力,可 能通行能力和实用通行能力。 32、 OD调查步骤中实地外业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家庭访问法, 发(收)表法,单位访问法,网上调査法和路旁询问法等。 33、 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 式、链式、混合型等。 34、 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道条数设计。 35、 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每小时交通量就是所谓的设计小时 交通量。 36、 为保证汽车在弯道上行车的安全和舒适,在确定圆曲线半 径时,必须控制横力系数的大小,同时适当设置圆曲线超高。 37、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类型有:凸形地形交叉口,凹形地 形交叉口,分水线地形交叉口,谷形地形交叉口,斜坡地形交叉口,马 鞍型地形交叉口等。 38、 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分为分离式立交,环形立交和互通式立 交。 39、 中间停靠站是提供给沿线公交乘客定点上、下车的道路交通 设施,在具体安排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一是停靠站的间距;二是停 靠站台的布置形式。40、髙架道路对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包括对景观 和污染两方面。 41、 车速调查分为两种,一种是地点车速调查,另一种是行程 (行驶)车速调查。 42、 分布交通量的推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现状出 行分布和增长系数计算出将来出行分布,称之为■现在模式法”;另一 类是考虑区间距离、时间或费用等因素和交通量的关系求算将来分布 交通量,称之为“综合模式法”。 43、 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 式、链式、混合型等。 44、 道路上供一纵列车队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条车道。 45、 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年均日交通量之比成为高峰小时率。 46、 城市道路上的平曲线主要是单圆曲线和带缓和曲线的圆 曲线两种。 47、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类型有:凸形地形交叉口,凹形地 形交叉口,分水线地形交叉口,谷形地形交叉口,斜坡地形交叉口, 马鞍型地形交叉口等。 48、 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分为分离式立交,环形立交和互通式立 交。 49、 中间停靠站是提供给沿线公交乘客定点上、下车的道路交通 设施,在具体安排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一是停靠站的间距;二是停靠 站台的布置形式。50、髙架道路对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包括对景观 和污染两方面。 二、名词解释 1、 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 (或铁路)在不同标髙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2、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 数)。 3、 道路网密度:是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 比。 4、 车辆通行能力:指车道某一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 车辆数。 5、 行车视距:指从驾驶员视线髙度,能见到汽车前方车道上 高为10厘米的物体顶点的距离内,沿行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 6、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 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7、 平面线形:指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形,一般由 直线和平面曲线组成。 8、 渠化交通:在车道上画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 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像流入渠道中的水流一样,沿规定 的方向互不干扰的行进,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 9、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和行人所 组成的车流和人流的统称。 10、 0D调查:是一项为了 了解交通的发生和终止在有关区域 里所作的调查。 11、 交通密度:在某一瞬时单位长度内一条车道或一个方向或 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 12、 道路面积密度:是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 地总面积之比值。 13、 基本通行能力:是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 内通过车道某一断面或道路交叉口处某一点的最大小客车数。 14、 变坡点:在两条相邻的纵坡线的交会处,明显存在一个折 点,即变坡点。 15、 环形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 且有交织路段的交叉。 16、 车头间距: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头之间的距离。 17、 人均拥有道路用地面积:为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 口总数之比值。 18、 可能通行能力:指在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下,车道单位时 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19、 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 地方。20、完全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 离的交叉。 21、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 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 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22、 非直线系数:是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 距离之比值。 23、 设计通行能力:它反映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 的服务水平状态下,一小时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最大交通量,等于道 路可能通行能力乘以某一服务水平相对应的服务水平系数。 24、 交通迹线:指车辆行驶的轨迹线。 25、 部分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 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三、简答 1、 简述一块板横断面布置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答:优点:节约用地,经济;缺点:不安全,行车速度慢;适用条 件:城市次干道和支路。 2、 简述下穿式立交的特点。 答:下穿式:用地道(或隧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交叉方式。 特点:占地较少,立面易处理,对视线和市容影响小,但施工期较长, 造价较髙,排水困难。多用于市区。 3、筒述停靠站的布置形式及适用范围。 答:沿路侧带边设置;适用于单幅路和双幅路。沿两侧分隔带边设 置。适用于三幅路和四幅路,且分隔带宽度应不小于2nu 4、 直线在城市道路平面线形中用得最多,也最简单。直线设 计应注意哪两个问题?答:一个是一次直线长度不能太短,如在两个 邻近的圆曲线之间的直线,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另一个是一次直线不 能太长,这主要是指车速较髙的快速路上,因为长直线容易引起驾驶 员的疲劳。 5、 平面交叉的一般几何类型有哪些? 答:平面交叉口有十字形、X形、T形、错位交叉、Y形、多路交 叉及畸形交叉等。 6、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满足城 市通风日照的要求: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c 7、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平面线形设计;弯道部分的特别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 等;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平面布 设,还有分隔带以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 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8、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哪些? 答:实行交通管制。釆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 9、 简述上跨式立交的特点。 答: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交叉方式。特点:施 工方便,造价较低,排水易处理,但占地大,引道较长,高架桥影响 视线和市容,宜用于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 10、 停靠站间距为什么不能过大和过小? 答:停靠站间距小,道路上过多设站,增加乘客的乘车时间,车辆 速度不髙,且制动、启动频繁,轮胎与燃料消耗大。如果停靠站间距 过大,虽然车辆运行速度提髙,乘客的乘车时间减小,但增大了乘客 的步行时间,于乘客不便。 11、 城市道路网有哪些特点? 答: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道路交叉口 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政策性强、影响因素多。 12、 简述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答: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应远近期结合;对现有 道路改建应釆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 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尽量减少拆迁。 13、 简述方格网式(棋盘式)路网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答: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划分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交 叉口多,对角线交通不便。 14、 简述两块板横断面布置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答:优点:避免对向机动车之间的干扰;缺点:车辆行驶的灵活性 差,行车速度慢;适用条件:快速路,城市出入口,非机动车不多的 道路。 15、 会车视距由哪三部分组成? (1)双方司机反应时间所行 驶的距离;(2)双方汽车的制动滑行距离;(3)(安全距离 16、 平面交叉口纵断面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交叉口进口道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困难情况下应小 于或等于3%,但相邻两路段不宜取平坡;桥梁引道处应尽量避免设置 平面交叉口;两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 度服从于主要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髙 协调;应合理确定变坡点(方法见交叉口竖向设计) 17、 简述互通式立交的构成及特点。 答: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有匝 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 部或部分消除了冲突点,各方向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 地多,造价髙。 18、 在进行港湾式停靠站设计或施工时,由于用地或其他因素, 使得渐变段长度无法达到规范所给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