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虫害——柑橘焦腐病

举报
资源描述
柑橘焦腐病 一、简介 柑橘焦腐病,别名黑色蒂腐病,真菌病害。 二、病状 主要危害贮运期柑橘,成熟的果实采收后2~4周较易发病。 初在果蒂周围出现水渍状、柔软病斑,后迅速扩展,病部果皮暗紫褐色,缺乏光泽,指压果皮易破裂撕下。蒂部腐烂后,病菌很快进入果心,并穿过果心引起顶部出现同样的腐烂症状。被害囊瓣与健瓣之间常界线分明。烂果常溢出棕色黏液,剖开烂果,可见果心和果肉变成黑色,味苦。后期病部密生许多小黑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三、发病条件 有伤口的果实易感病。 四、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枯枝及其他病残组织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雨水飞溅到果实上,由伤口,特别是果蒂剪口,或自然脱落的果蒂离层区侵入,一旦侵入,发展很快。温度28~30℃,果实腐烂速度最快。 五、防治方法 1)科学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力; 2)科学修剪,剪除树上的病枝、枯枝,减少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果园,将枯枝落叶集体烧毁。 3)选择适当的采收时间,避免在雨后或晨露未干时进行采收,采收时应注意避免果实受伤。 4)采收和贮运用具及贮藏库用硫磺(每立方米空间10克)密闭熏蒸消毒24小时。保持库房中的温度湿度在80%-85%,注意通风换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