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必备1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必备17篇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默写古诗。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4、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3、揭露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范读,听清生字的读音,听清停顿。 2、自由读:(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 (2)借助字典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划上横线准备提问。 3、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与古诗朗读情况。 a、检查生字(幻灯片生字):读生字卡片,重点记“鬓”的字音、字形。老师指自己的鬓毛,让学生加深印象。 b、指名读古诗,评议要求:字音有没有读准?;停顿是否合适?齐读。 (2)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古诗中那几个词语的意思。 (3)说说哪个词你实在想不明白了?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说一句,幻灯出示一句诗意)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讲解。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根据老师讲的平仄法试着先让学生弄懂,然后试着读好。 2、老师教学生诵读。在书上做上停顿的符号。 3.感情朗读,带着悲喜交加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4.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5.诵读古诗。 (五)吟唱古诗 1.跟着老师初步学习吟唱。 2.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吟诵,体验成就感。 (六)拓展活动 1.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30多岁的贺知章离开家乡,80多岁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感触很深。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刚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让学生吟诵。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揭露《春雨》 1.观察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对于农田来讲。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介绍《春雨》:唐朝大诗人杜甫在***居住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春雨》。 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3.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写了什么? (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三、精读《春雨》 1.学生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的雨怎样?(春天的雨是好雨)板书:好 3.这春雨好在哪儿?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重点理解“知”。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乃:就。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②“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潜:与大雨、暴雨的哗哗啦啦不同,潜是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随风而来。 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天花草树木复苏了。成活了生长了,默默无私奉献着自己 4.总结。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5.指导朗读、背诵。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7.拓展欣赏: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后面的又是怎么写是春雨的呢?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课件示《春夜喜雨》。 8.补充阅读《春雨的色彩》。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说一说,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2.想象春天的美景。说话练习 (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3、过渡: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4.解题。那么,春晓的“晓”是什么意思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简介孟浩然。 三、自学古诗。 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能背这首古诗,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意思。 2.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就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3.请同学们开始自学,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试着把诗句讲下来。 4.学生自学古诗。 四、交流学习情况。 1.字词理解。 晓:早晨,天刚刚亮。 啼:鸣叫。 觉:多音字,强调两种读音的组词。理解意思:感觉、知道。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觉中已经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