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举报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知识与技能方面。(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经验。(3)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2.数学思考方面。(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类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3)在应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4)在认识比和百分数,学习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5)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 解 体 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 方 分 米(升)、1立 方 厘 米(毫升)实际大小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主动应用所学的方程、分数运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比、百分数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2)在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在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活动方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4)在应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以及应用比和分数的关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能应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4.情感与态度方面。(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 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3)在解决分数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百分率计算及按比例分配等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在解方程,分数运算,求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求比值和化简比,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活动中,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分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及具体教学要求目次单元或章节内容教时本单元重点、难点讲评假日乐园2巩固上册有关知识。二方程7+2重点:理解掌握形如axb=c、ax+b=c、ax士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正确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4+2重点:掌握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了 解 体 积(容积)意义及其计量单位,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建 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四分数乘法9+2重点:理解分数乘法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会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五分数除法8+2重点: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法、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能列方程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能解答实际问题。六认识比6+2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7+2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难点:正确计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八解决问题的策略3+1重点: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九可能性2+1重点: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难点:能根据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活动方案。十认识百分数9+2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会解答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十一整理与复习5+5重点: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解方程;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概念和性质,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 第1页 的 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 的 第1 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个人加工一、情境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要求学生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二、探究新知1、找出等量关系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列方程解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儿个步骤?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三、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四、布置作业练习一 1一5题五、评价总结。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解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上学期解方程的一个复习,一个暑假的休息,孩子往往把知识给忘了,重新复习一下,有助于下面章节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一册第2 页练习一的6 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的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个 人 加 工一、整理复习谈话:上节课我们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谁来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其中哪个环节你觉得比较重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小结,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解决问题的步骤。二、计算练习(练习一第6题)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6题。提出要求:要想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保证在计算上不出差错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正确率。提问:(指30 x2=360)在解这道题目时,第一步需要做什么?(方程两边同时X 2)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三、巩固数量关系练习(练习一第7题)提出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4-2o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板书:1.3x4-2=0.39第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板书:3x+18=19.8四、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8题生独立解决后再要求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得数。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2、练习二第9题师巡视辅导。集体核对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样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的。3、练习一第10题4、练习一第11题五、评价总结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我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科书第4页 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第1 5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 x b x=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个 人 加 工一、教学例2出示例2挂图。提问: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什么问题?启发: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追问: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提问: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