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3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 0 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五)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P 2 3:例 1 “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计算:3 0 5+2 2 5=1 8 0+2 6 0=7 5 0-3 6 0=6 9 3-2 7 8=2 .导 入(课件展示习题情境图)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 1 4 k 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 1 4 2 k 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 1 4+1 1 4 2 =1 9 5 6 或 1 1 4 2+8 1 4=1 9 5 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 示 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 9 5 6-8 1 4 =1 1 4 2 或 1 9 5 6-1 1 4 2=8 1 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 数+加 数=利 被 减 数 一 减 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 数+加数加 数=和 一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 减 数=差+减 数 减数=被减数一差差=被减数一减数6.练 习“做一做”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P56:例2“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 问 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1)用加法算:3+3+3+3=1 2用乘法算:3X 4=1 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 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 24-3=4 1 24-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 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 数X因 数 一个因数=积 另 一 个 因 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 除 数+除 数 除 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乂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三、总结总结全课知识要点。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六、课后反思第3课 时0的运算教学内容:P 5:例 3“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过程与方法:体会0 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 0 0+0=0+5 6 8=0 X 7 8=0 +23=1 28T 28=0 9 0 7 6=235+0=99-0=4 9-4 9=29X 0=二、探究新知1 .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2.一个数与0 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 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o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例如,5 9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相乘得到5。0 9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o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四、课堂测评计算(1)36+0=(2)0+68=(3)0X68=(4)54-0=(5)04-28=(6)128-0=(7)04-36=(8)25+0=(9)99-0=(10)49-49=(11)0+39=(12)0X9=五、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事项。六、作业布置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P 1 3:例 1 “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认 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认 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L观察投票箱。(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三、合 作 探 究 突 出 重 点学习例11 .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儿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四、课 堂 达 标 基 础 过 关(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 名1-2名同学说一说)(2)P 1 3 做一做。五、课堂总结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第2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P 1 4:例2 “做一做”、练习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20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儿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儿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画一画,比一比。(1)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