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宜章六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宜章六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 成1 41 6题。勾践说于国人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1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B.然后卑事夫差事,事情。C.其身亲为夫差前马。亲,亲人。D.寡人请更更,更改,改变。1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勾践“争取民心”的一组是(1)此则寡人之罪也(2)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3)其身亲为夫差前马(4)送往者,迎来者(5)与大国执仇A.(1)(4)C.(1)(2)(5)B.(2)(3)(4)D.(3)(4)(5)1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践被赦归国后从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改变了以前的做法。B.勾践战败归国后埋葬那些战死者,并派三百人去吴国做下等官吏。C.勾践对国人说话的目的是为了向百姓请罪,并表明自己下一步的做法。D.勾践总结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国家弱小却与大国对抗。第 2题:文 言 文 阅 读(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4一7题。张益州画像记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日:“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槃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日:“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 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选 自 四部丛刊本 嘉祐集,有删减)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众言朋兴,朕志自定B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C今夫平居闻一善D.天下有大事,公可属朋:同,齐绳:管束平居:平时属:观察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张方平宽政爱民的一组是(3 分)()寇来在吾,无尔劳苦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法不可以有约之以礼,驱之以吾以齐、鲁待蜀人 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蜀地谣言四起、社会秩序大乱之初,宋朝统治者在选派人前往治理的问题上有着清醒的认识,张方平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推荐,是因为他能忠实地执行朝廷的既定政策。B.在张方平看来,未乱易治,既乱易治,只有将乱是难治的。张方平平乱的功绩就在于他果断地把祸乱消灭在没有爆发之前。C.作者认为,张方平是他见到的第一位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的人;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D.作者在文中先写张方平平定益州之乱的政绩和益州人民为其画像的过程,然后采用以真实身份与民众对话的方式,就平乱、治蜀展开讨论,进而阐明给其画像的意义。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5 分)译文:(2)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5 分)译文:第3题:文言文阅读(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A.甲 中 的“是故”与 甲 中 的“所以”同义B.甲 中 的 是故”与 乙 中 的“是故”同义。C.甲 中 的“吾从而师之”中 的“而 与 乙 中 的“行之而不以为耻”中 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D.甲文中的“贵”“贱”与乙文中的“贤”“不肖”同义。2.对“夫子贤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很尊敬孔文子。B.孔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C.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D.那您很尊敬他了。3.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B.都说明了古代圣人是不耻下问的,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要不耻下问。C.都强调有了疑难问题要“问”,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而只看他是否懂“道”。D.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 夫!第4题:文 言 文 阅 读(1 9分)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 庆 善 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 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 按 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 至 秋 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节 选 自 旧唐书?徐坚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D.坚多识典故走避:逃跑躲避。哀矜:怜悯慎重。决杖:处以杖刑。典故:典制掌故。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 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I/伏愿详依国典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 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没有受到牵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I 日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第5 题:第6 题:文言文阅读(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谓战守事当听三桂主之。三桂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及保宁围解,颁赏将,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降将董显忠等恣睢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去。大学士冯铃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学,以“致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枢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及,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今三桂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十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上辄报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请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节 选 自 清史稿列传五十七)注 塘报:朝廷下发各地的传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报。风宪:风纪,法度。镌秩:削职,免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