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某项目基坑设计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徐汇区某项目(二期) 基坑工程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2. 工程地质概况 3. 基坑围护设计依据 4. 基坑围护结构方案简介 5. 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6. 计算理论及主要计算成果 7. 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附:徐汇区156号地块项目(二期)基坑工程设计计算书 附:徐汇区156号地块项目(二期)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图 厚为150mm。 (2) 基坑概况 本工程±0.000相当于吴淞高程约4.250m,地下室部分为地下二层,目前场地 平均标高为相对标高-0.750„本工程基坑形状较规则,呈矩形,南北长约250m,东 西宽约120m,开挖面积约为30000m2o裙房底板面标高为-9.450,大部分区域基础 底板厚度为0.8m,基底设置150厚垫层,开挖底面标高-10.400,基坑工程设计开挖 深度9.65m。部分区域基础底板厚度为1.0m,基底设置150厚垫层,开挖底面标高 -10.600,基坑工程设计开挖深度9.85m。 塔楼开挖深度取板底标高,分别为-10.900, -10.600和-11.850,因此,塔楼部 分开挖深度为10.15m, 9.85m和11.1m。 基坑工程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 (3) 周边环境及管线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和现场踏勘,周边环境条件如下: 东侧距用地红线为7.6m,红线外为徐虹北路。路对面为居民小区和学校,内有 混合结构房屋(3〜4层)与基坑距离为29m,框架结构房屋(18层)与基坑距离为 31m„最近(8.1m)的管线为供电管线,其外依次为配水、雨水、燃气、配水等管 线。 南侧距用地红线为6.5m,红线外为南丹路。路对面为居民区,内有混合结构房 屋(2层)与基坑距离为24m,框架结构房屋(26层)与基坑距离为33m。 西侧部分区域紧贴用地红线。红线外为为居民小区和拟建学校,西侧拟建混合 结构房屋(4层)与基坑最近距离为10m,西北侧框架结构房屋(26层)与基坑距 徐汇区156号地块项目(二期)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1工程概况 1.1项目及建设单位 (1) 项目名称:徐汇区某项目(二期)基坑工程 (2) 项目地点: (3) 建设单位: (4) 主体设计单位: (5) 勘察单位: (6) 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单位: 1.2基坑工程概况 (1) 主体建筑 徐汇区某项目(二期)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本项目主要为7幢16~29层高层建筑 物(住宅及办公)、2幢2层多层建筑物,办公楼西侧设有5层商业裙房,场地下统设2 层地下车库,局部为纯地下车库。 本工程原设计桩的形式为预应力管桩(根据现基坑设计采用逆作法,拟改为灌注 桩),基础采用筏板(暗承台),B0板和B1板结构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楼盖。裙房柱 网尺寸为 5400mmX 8400mm, 6800mmX 8400mm 和 8400mmX 8400mmo 框架柱截面 为 600X600 mm、800X800 mm, BO 板框架梁截面为 500X900 mm, 600X 800 mm 和 400X 800mm,板厚为 200mm, Bl 板框架梁截面为 350X750 mm 和 350X700mm,板 有工程的长期观测资料,第52一2层及第72层承压含水层水位埋深在3.0m〜11.0m之 间。 (4)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见表lo 表1 基坑设计土工参数 土层号 土层名称 含水量 重度 直剪固快(峰值) 渗透系数 (%) y (kN/m) q (kPa) 血 (°) (cm/s) (cm/s) 11 杂填土 17.0 * 8.0 * 8.0 * 一 一 2 粘土 36.0 18.1 18 15.5 2.14E-07 3.46E-07 3 淤泥质粉质粘土 40.6 17.4 11 14.0 7.32E-07 1.13E-06 4 淤泥质粘土 51.3 16.5 13 10.5 1.09E-07 1.79E-07 5 口 淤泥质粉质粘土 38.7 17.5 13 12.5 4.26E-07 1.13E-06 5,-2 粘质粉土 36.4 17.7 13 17.0 4.74E-07 8.36E-07 ^2-1 粉质粘土 35.3 17.8 15 16.0 1.94E-06 9.15E-06 注:(1)本表有关设计参数系地质报告提供; (2) 为经验值。 离为12m。中部有配水管和煤气管穿过用地红线进入场地内部。 北侧距用地红线为7.6m,红线外为虹桥路。最近(10.5m)的管线为电力管线, 其外依次为配水、信息、雨水、煤气、供电、电力等管线。 周边环境及管线状况详见示意图。 2. 工程地质概况 (1) 场地地形、地貌 本场地地势总体较平坦,主要为空地。地面标高一般在3.19m〜3.82m (吴淞高程) 之间。 (2) 场地土层 拟建场地地基土属第四纪全新世(Q4)、上更新世(Q3)滨海~河口相、滨海~ 浅海相、滨海、沼泽相、溺谷相和河口~湖泽相沉积层,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和砂 土组成。基坑开挖涉及的主要土层为第n层杂填土、第2层粘土、第3层淤泥质粉质 粘土、第4-层淤泥质粘土、第5z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第5口层粉质粘土及第5沮层粉 质粘土。 (3) 地下水类型 a. 潜水 拟建场地浅层孔隙潜水赋存于表层填土层中,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变化受 气候、环境影响明显。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9-1.40m (绝对标高2.51~2.02m) 左右,上海市年平均水位埋深为0.50~0.70m,本设计按地下水埋深0.5m考虑。 b. 微承压水 拟建场地分布有第52一2层粉砂及第72层粉砂,均为承压含水层。根据上海地区已 ,「序‘妇, 用地城 宛丹小区 基坑支护环境示就 待建 教学楼 前犬•小区 n 18 •旋 '1 Lr-~\\ 待建 办公楼 待建 综合楼 «« 1 HO.OO ( 676,3) S0.60 E* 500 HO.OO 1(1966) 50.60 •* 1300X1™ H0.00 W20OH0.OT (1967) S0.80 W200H0.W (1972,11)50.80 1# 4基坑围护结构方案简介 4.1方案设计指导思想 基坑支护设计必须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可靠,因本工程的工期要求十分紧张,基坑 设计考虑到业主的这一要求,还力求做到经济合理,方便施工,本工程基坑支护本着 这一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优选。 根据周围环境情况,确定基坑支护的重点保护对象为东侧,西侧和南侧距离基坑 较近的已建建筑物、以及东侧和北侧的管线、还有东侧,南侧和北侧的道路,支护结 构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这几个位置的安全性为主要要求。 4.2方案简介 4.2.1支护形式的选型及设计 考虑到该基坑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开挖面积、深度较大,从严格控制基坑及周围 环境变形,加快施工速度的角度出发,设计考虑影响总工期的塔楼先行施工,裙楼则 与塔楼同步施工的部署。因此,对塔楼开挖采用顺作法先施工,裙房开挖待塔楼B0 板完成后,进行逆作法施工。 根据本基坑开挖深度及土质状况,从严格控制基坑及周围环境变形的角度出发, 基坑的大围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搅拌桩作为挡土止水结构。在先后施工的塔楼和裙楼 之间的隔离桩也采用钻孔灌注桩+搅拌桩。 考虑塔楼开挖深度在9.85m和10.15m之间,拟采用两道钢支撑。同时考虑基坑 面积较大,且基坑的几何现状、开挖边线较贴近红线,因此在支撑形式上选择了对撑 3基坑围护设计依据 3.1设计资料 (1)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相关设计方案图纸; (2)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徐汇区156号地块项目(汇贤雅居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 本工程周边环境图、管线图及工程现场踏勘资料。 3.2设计采用规范 (1)建设部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上海市标准 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TJ08-61-2010〉〉; (3)国家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2001»; (5)建设部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179-2002»; (6)上海市标准 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ll-1999» (7)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2» (9)建设部标准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20-99» (10)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国家标准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 50204-2002» (12)其他有关的规范及规程。 打。 4.2.3支撑体系 塔楼顺作区域: 竖向设置两道水平支撑系统,采用钢支撑对撑组成,支撑中心标高为-2.150, -7.450。围檀截面为2H700X 300/13X24,主要支撑截面0609/16 ,系杆尺寸为 H500X 300/11 X18„支撑系统详见附图。 支撑系统临时立柱拟采用4L140X14型格构柱,立柱间距12m左右,截面为 480 X 480mm,格构柱插入作为立柱桩的灌注桩中,立柱桩的直径800mm,长度为22m, 配筋14018,通长配筋。钢格构立柱在穿越底板处需要设置止水片。 裙房逆作区域: 竖向利用主体结构B0和B1板作为支护结构的第一和第二道水平支撑系统。B0 板框架梁截面为500X900, 600X80。和400X800,板厚为200mm, Bl板框架梁截面 为350X750和350X700,板厚为150mm,混凝土等级为C30。 为了让施工有足够的作业场地,设计利用B0板在施工期间作为施工作业平台, 允许挖土机械和土方车辆在顶板上开行,但需在设计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允许范围 之内,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设计B0板荷载不大于30kN/m„ 土方车辆载重限额为16t。 第二道逆作B1板的施工荷载不大于3.0kN/m施工车辆开行路线按照施工方案确定。 结构设计为消防车道处可利用原结构板,其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其他不满足部分则 对B0板进行加固,形成挖土车辆开行回车通道。 立柱的平面布置与主体结构设计相结合,位于纵横轴线相交处,采用一柱一桩的 +角撑。对撑受力形式较好,传力路径也比较清晰,整个支撑体系的变形较小。 逆作法利用主体结构水平板和梁作为支撑,可以大大提高支撑刚度,有利于控制 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和周边的变形。本工程设计利用B0和B1板分别作为支护结构 的第一和第二道支撑。楼板位置开孔口并增设局部支撑,孔边增设边梁。由于B0板 和B1板为梁板结构,可利用结构主梁延伸直接支撑到围护结构的冠梁和围檀上。 由于本工程开挖深度涉及的浅层土基本为淤泥质土层,渗透系数较小,经验算不 存在管涌的可能性。因此,止水帷幕采用了三排搅拌桩的形式,整圆套打,防止浅层 地下水渗入基坑内部。 4.2.2支护墙体 基坑外围支护结构: 开挖深度为9.65m处挡土结构采用G800@1000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9m。配筋 18①28,桩底以上1/5桩长配筋减半。桩顶下降Im,冠梁尺寸为1000mm X 900mm。 开挖深度为11.1m处挡土结构采用<D900@1100钻孔灌注桩,桩长为21m。配筋 20028,桩底以上1/5桩长配筋减半。桩顶下降Im,冠梁尺寸为1000mm X 900mm。 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