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 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 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 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 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 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 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 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 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 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 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 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 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 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 教学建议: 1. 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 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 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 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 教学内容。 3.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 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 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 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 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 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 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 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 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用4〔农2 m 5. (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一一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 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 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 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 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 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 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一一将天气特征与生 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 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 认识天气现象 1. 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 了哪些天气现象?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 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 汇报交流。 二、 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 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 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 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 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 10分钟内) 4. 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 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 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 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 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 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 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 带读提示语。 9. 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 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 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 一个月 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 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 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探究活动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 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 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 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 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 记录风量,也是和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 更容易一些。 制作天气日历(时间/内容) 1、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两周前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除非那一天有特别明显的天气现象发生, 否则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 2、 教师再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并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 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3、 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并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告诉学生 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4、 讨论今后的天气记录应怎样进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小组轮换,每周指定 一个组,每1至2人负责一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 历上;方法二,每天安排一个同学观察和记录天气,定一份观察记录值日表;方法三,每天 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先和全班同学描述,再记录在“天气日历” 上。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 和“日期一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 “日期一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 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 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 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 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 温度计每组一支 6. 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 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 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 温度等天气现象。 3. 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 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 天气现象。 4. 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 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 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 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 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 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 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 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 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 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 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 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 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 来观察天气。 第三课: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 量气温。 2, 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 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 日期一温度表”中。 3, 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 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 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4, 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 — 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 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5, 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 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一一温度表” 上。 6, 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