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蓄电池隔板用二氧化硅公司治理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PE蓄电池隔板用二氧化硅公司治理分析 PE蓄电池隔板用二氧化硅 公司治理分析 目录 一、 公司概况 3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3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3 二、 项目基本情况 4 三、 国外对公司治理的定义 6 四、 国内对公司治理的定义 10 五、 公司治理的意义 14 六、 公司内外部制度或机制的角度 17 七、 公司融资结构与银企关系 19 八、 商业银行治理概述 24 九、 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26 十、 证券市场控制权配置方式 29 十一、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治理 34 十二、 机构投资者概述 42 十三、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理论 47 十四、 设计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50 十五、 各方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56 十六、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方面的经验借鉴与思考 58 十七、 内部人控制 65 十八、 经理的定义和特征 67 十九、 产业环境分析 69 二十、 必要性分析 70 二十一、 法人治理结构 70 二十二、 项目风险分析 82 二十三、 项目风险对策 84 二十四、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86 劳动定员一览表 87 一、 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黄xx 3、注册资本:108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1-2-22 7、营业期限:2011-2-22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12月 2019年12月 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 8362.65 6690.12 6271.99 负债总额 2718.28 2174.62 2038.71 股东权益合计 5644.37 4515.50 4233.28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营业收入 37326.63 29861.30 27994.97 营业利润 6290.47 5032.38 4717.85 利润总额 5900.86 4720.69 4425.64 净利润 4425.64 3452.00 3186.4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4425.64 3452.00 3186.46 二、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51.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3787.7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537.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3%;建设期利息268.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3%;流动资金4981.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94%。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3787.7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2823.73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0964.01万元。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18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2411.79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856.12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1.79%。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4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2364.16万元(产值)。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34000.00 约51.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62548.99 容积率1.84 1.2 基底面积 ㎡ 19720.00 建筑系数58.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47.42 2 总投资 万元 23787.74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8537.15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5957.89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085.45 2.1.3 预备费 万元 493.81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68.62 2.3 流动资金 万元 4981.97 3 资金筹措 万元 23787.74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2823.73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0964.01 4 营业收入 万元 518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42411.7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141.50 "" 7 净利润 万元 6856.12 "" 8 所得税 万元 2285.38 "" 9 增值税 万元 2055.92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46.71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4588.01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5323.57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2364.16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5.54 含建设期12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1.79%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6569.87 所得税后 三、 国外对公司治理的定义 公司治理的英文为“CorporateGovernance”,其直译为法人规制或法人治理结构。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主要是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经理人行为以保护股东利益、保护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两个主题展开的。 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经理人行为、保护股东利益这一主题,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内涵有三种理解: 1、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关系论 马克J.洛(1999)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股东、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2、控制经营管理者论 斯利佛和魏斯尼(1997)认为,公司治理是公司资金提供者确保获得投资回报的手段。如资金所有者如何使管理者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回报返还给自己,他们怎样确定管理者没有侵吞他们所提供的资本或将其投资在不好的项目上,他们怎样控制管理者,等等。 3、对经营者激励论 梅耶(1994)把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 围绕着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这一主题,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内涵有四种理解: 一是控制所有者、董事和经理论。普罗兹(1998)认为,公司治理是“一个机构中控制公司所有者、董事和管理者行为的规则、标准和组织” 二是利益相关者控制经营管理者论。希克(1993)等人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借以委托董事,使之具有指导公司业务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制度,是以责任为基础的。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应提供能够规范董事义务的机制,以防止董事滥用手中的这些权力,从而确保他们为广义上的公司最佳利益而行动。公司治理结构应看成是公司与公司的组成人员之间的一种“社会契约”,从道义上使公司及其董事有义务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约翰和塞比特(1998)认为,公司治理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而对内部人和管理部门进行的控制。 三是管理人员对利益相关者责任论。布莱尔(1999)认为,公司治理是一个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机整合。任何一个公司治理制度内的关键问题都是力图使管理人员能够对其他的企业资源贡献者如资本投资者、供应商、员工等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后者的投资正“处于风险”中。1981年4月5日,美国公司董事协会的会议纪要对公司治理所做的概括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定义。该协会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确保公司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得以确立,确保整个管理结构能够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的一种组织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还要确保整个管理机构能履行下列职能:能维护公司的向心力和完整;保持和提高公司的声誉;对与公司发生各种社会经济联系的单位和个人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四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国外关于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钱颖一(1999)为代表的。这种治理理论主要围绕着投资者、经理、职工三个公司主要利益相关群体来展开研究。钱颖一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第一,如 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第二,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和职工;第三,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广义的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科克兰和沃特克、李普顿等为代表的。这种治理理论是围绕着公司所有利益相关群体来展开研究的。科克兰和沃特克(1988)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在高级管理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问题核心的是:谁从公司决策(高层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谁应该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一个公司治理问题就会出现。李普顿(1996)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应看成是一种手段,用来协调公司组成成员即股东、管理部门、雇员、顾客、供应商及包括公众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利益,而这种协调应能确保公司的长期成功。 四、 国内对公司治理的定义 由于公司治理涵盖了企业制度、公司管理和政府管制等研究领域,跨越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对此问题研究的领域也比较多,对公司治理得出的概念也比较多。加之,公司治理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历史产物,它是随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演进的。目前,国内主要从具有比较广泛研究和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三大学科角度来进行定义。 4、管理学对公司治理的定义 李维安(2000)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5、经济学对公司治理的定义 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 斯坦福大学钱颖一教授在他的论文《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中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关系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林毅夫(1997)是在论述市场环境的重要性时论及这一问题的。他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 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并随后引用了米勒(1995)的定义作为佐证,他还指出,人们通常所关注或定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 张维迎(1999)的观点是,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与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