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15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桃花记》说课稿15篇 《桃花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p : 《桃花记》是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巧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桃花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出色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珍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记》和《桃花诗》〔《桃花记》乃《桃花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渊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写出这样一个美妙社会,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亲密关系。陶渊明平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起来。陶渊明在农村过了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淳朴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场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人相处,心情要愉快得多。这些都说明了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阔农民有深沉的感情。于是设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妙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非常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妙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制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化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巧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粗浅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也很容易就解决了。因此,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走近作者、背景资料、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文言知识积累,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本钱课既定的教学目的。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本节课讲的是第一课时。详细的教法有: 1、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教学时主要是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采用这种方法。 2、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文言词汇的积累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3、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讨论,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好的把握,进步学习的整体效应。本课教学时主要是在疏通文意时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区疏通文意。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让学生背诵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学生答复〔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欢;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老师自然地导入新课。然我们一起走进桃花,一起走近陶渊明,并板书课题及作者。〔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陶渊明的处世思想〕 〔二〕、展示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可以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预习检测。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主要是正音,划分停顿的节奏线。使学生能按正确的节奏朗读课文。 〔四〕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朗读课文。 1.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音、把握朗读的节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读课文,分段朗读,老师提出朗读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并对学生的朗读及时点评,以进步学生的朗读程度,让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生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四人一组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的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老师进展学法建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老师巡视〕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假设仍不懂,那么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老师注意点拨。假设无人会,那么由老师解答。 4、学生再次对课文进展翻译。 5、让学生起来复述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五〕.当堂检测。〔本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也是检察学陌生通文意的情况〕 1.翻译重点的句子: 2.文言词汇的积累: 1.通假字 2.指出以下词语的古今义: 妻子:古义:〔〕今义:〔〕 绝境:古义:〔〕今义:〔〕 无论: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六〕.:理清思路: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完成最后一个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根底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七〕.背诵课文。〔预习时已经布置背诵,课堂上再给点时间,估计就会了。〕 板书设计: 发现桃花林:风光幽美 生活环境土地肥沃 桃花记进入、访问桃花:理想社会 桃花风俗淳朴 社会风气和平安宁 分开桃花:不复得路,无问津者〔虚幻〕 《桃花记》说课稿2 〔一 )说教材的地位、作用 〔幻灯片2〕 《桃花记》是初中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五篇文章的体裁不同,有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桃花记》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自己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幻灯片3〕 联络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积累文言词语对照课文注解独立完成课文翻译 诵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重点:进展朗读训练,进步朗读才能〔幻灯片4〕 培养并激活学生的想象才能 培养学生的欣赏及探究问题的才能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课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欣赏、探究 〔二〕、说教法 〔幻灯片5〕 1、主要运用诵读、启发、读书指导及欣赏、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2、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展启发,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3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4、文中的一些讨论性题目,可运用探究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考虑的思维。 〔三〕说学法〔幻灯片6〕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小组合作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泼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害怕感。 〔四〕、说教学程序 〔幻灯片7〕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赏析、研读——知识拓展延伸——老师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1、导入并题解〔幻灯片8、9、10〕 在中国,素有“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那么名”。自从陶渊明作了《桃花记》以后,桃仙境名声大噪。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涉足山溪,探寻灵秘。今天我们就与东晋大文豪一览桃仙境。 叫两、三个学生书写课题 析: 、 园 “”字的偏旁是“シ”,与水有关,从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里写水的句子有“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从而可看出桃花是水流的尽头、头,在比拟隐秘的地方。所以不仅仅是指“桃花园子”。以后不要书写错了。 2、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幻灯片11、12、13〕 学生齐读,掌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复述故事并口头疏通文意 3、走近作者、理解写作背景〔幻灯片14、15〕 一学生读,读后点评 4、赏析及探究问题〔幻灯片16、17、18、19、20、21、〕 听录音朗读感受桃花的美的意境 让同学到文中寻找桃花最吸引人的地方,并说说是什么美?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光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美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人情美 展开想象与联想用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描绘桃人的生活环境及社会风气。 如:这里的______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的美我们概括出了景物美、生活美、人情美,这三个方面是不是桃花最吸引人去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风景美,生活美,人情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让人魂牵梦绕,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的心中,桃仙境始终美妙,让人向往呢? 探究桃人举家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的原因? 由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要求:朗读是应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如“乃大惊”,“皆叹惋”,“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桃人为什么叮嘱渔人“缺乏为外人道也”? 战乱连年的年代,优美的世外桃是否存在?〔结合前面的写作背景分析^p 〕 渔人偶遇桃,“……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欣然规往。末果,寻病终”,作者写这些句子目的是什么? 〔同学可通过读课文最后两段来理解〕 暗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 5、老师总结并布置作业〔幻灯片22〕 师小结: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似梦似真,这些都不过是陶渊明巧妙的安排,理想的寄托,美妙的愿望而已,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的,桃花让后人津津乐道,可见桃花已成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了。 作业背诵全文 6、知识拓展延伸〔幻灯片23〕 抽一生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理想的明天 7、最后让同学随着音乐朗读课文感受桃花的美 8、下课 说课板书 风光美 战乱 生活美 没有 压迫 人情美 剥削 注:时间安排:导入及题解〔4分钟〕,整体感知课文、复述故事、口头翻译等〔12分钟〕,赏析文章及探究问题等〔22分钟〕,知识拓展延伸、老师总结及作业〔7分钟〕 《桃花记》说课稿3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可谓一波多折。 《桃花记》是现行鄂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纪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同时也是一篇传统古文篇目,有过很多优秀的课例。但如今,如何结合新大纲,用课改的新观念进展教学,却是困扰本人的一个大问题。 考虑到八年纪学生大多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所以本人第一次设计的以教授古文翻译方法的课程很快就失败了,这一切只因为学生丝毫不感兴趣。又由于在八年纪这个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p 语言和体验感悟的才能,所以本人将重点定在了第二课时,即是疏通文意后的一堂课,并设计了两大板块,即读与写。详细说来,就是以反复诵读带动学生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巧的语言,以再创作写作引领学生深化感悟,同时展现写作的积累和运用等多方面才能,这两个重点一定下来,顿时觉得课明朗了许多。 但问题很快又产生了,由于课堂设计的问题太多,太杂,学生有点疲惫不堪,使得整个课堂如一盘散沙。 于是如何给文章内容牵一条明晰的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