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地理七年级上册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第 三 章第 三 章 陆 地 和 海 洋陆 地 和 海 洋 人 类 生 存 的 基 本 空 间人 类 生 存 的 基 本 空 间黄河三角洲的变迁长江口的变迁海陆海陆变迁变迁3.2 3.2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3.2 海陆变迁0101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标题一、沧海桑田学 习 目 标 能够举出地球表面沧海桑田变化的例子,说明海能够举出地球表面沧海桑田变化的例子,说明海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沧海桑田沧海桑田可简称为可简称为“沧桑沧桑”,出自我国古书,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神仙传 麻姑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用这种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用这种海陆变迁比喻世事的变化大。海陆变迁比喻世事的变化大。其实,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其实,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变迁。可见,海陆变迁在古代就被人们所可见,海陆变迁在古代就被人们所察觉和认识。察觉和认识。读教材第读教材第3838页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故事,理解页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故事,理解“沧海桑田沧海桑田”的寓意。的寓意。教 学 建 议自 主 学 习一、沧海桑田读图读图3.93.9,看看有什么发现?,看看有什么发现?【读图提示】【读图提示】(1 1)读懂图名,明白此图展示了三)读懂图名,明白此图展示了三个不同时期赭山面积和位置的变化。个不同时期赭山面积和位置的变化。(2 2)在三幅图中,找到赭山相对于)在三幅图中,找到赭山相对于钱塘江的相对位置有何变化。钱塘江的相对位置有何变化。(3 3)看看其他地方,比如)看看其他地方,比如“雷山雷山”、“岩门山岩门山”等有没有类似的变化。等有没有类似的变化。(4 4)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4世纪初赭山位于钱塘江北岸17世纪中叶赭山成为小岛现在赭山位于钱塘江南岸图3.9 赭山的变迁合作学习一一、沧海桑田 【概括总结】【概括总结】比较第一幅图(比较第一幅图(1414世纪)与第二幅图(世纪)与第二幅图(1717世纪),赭山的世纪),赭山的位置由北岸变成水中岛屿,说明在这一段时间杭州湾北岸没入位置由北岸变成水中岛屿,说明在这一段时间杭州湾北岸没入海中,陆地变成了海洋。海中,陆地变成了海洋。比较第二幅图(比较第二幅图(1717世纪)与第三幅图(现在),赭山的位世纪)与第三幅图(现在),赭山的位置由水中的岛屿到了南岸,说明这一段时间杭州湾南岸泥沙淤置由水中的岛屿到了南岸,说明这一段时间杭州湾南岸泥沙淤积,海洋变成了陆地。积,海洋变成了陆地。一、沧海桑田【读图提示】【读图提示】(1 1)读图名。)读图名。(2 2)看图例。黄色区域表示陆地,蓝)看图例。黄色区域表示陆地,蓝色线条表示黄河,蓝色区域表示海洋。分清色线条表示黄河,蓝色区域表示海洋。分清行政中心级别,不同年代海岸线符号和颜色。行政中心级别,不同年代海岸线符号和颜色。(3 3)特别注意不同年份海岸线的位置。)特别注意不同年份海岸线的位置。(4 4)思考黄河三角洲变迁的原因。)思考黄河三角洲变迁的原因。读教材第读教材第3838页页“黄河三角洲的变迁黄河三角洲的变迁”图,理解图,理解黄河三角洲的成长和变迁,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黄河三角洲的成长和变迁,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概括总结】【概括总结】(1 1)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使黄河的含沙量急剧增加。黄河挟带大量的泥黄河的含沙量急剧增加。黄河挟带大量的泥沙注入渤海,泥沙在黄河入海口堆积下来形沙注入渤海,泥沙在黄河入海口堆积下来形成了黄河三角洲。泥沙不断地淤积,三角洲成了黄河三角洲。泥沙不断地淤积,三角洲就不断地向渤海方向延伸、扩大,从而使得就不断地向渤海方向延伸、扩大,从而使得华北平原面积也不断增加。华北平原面积也不断增加。(2 2)地球上存在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地球上存在着沧海桑田的变化。黄河三角洲的变迁合作学习二一、沧海桑田 读教材第读教材第3939页页“积极参与积极参与”图文资料,说说你对地球上沧海桑田巨图文资料,说说你对地球上沧海桑田巨变的认识。变的认识。【读图提示】【读图提示】(1 1)教材中的文字和图像都是地理)教材中的文字和图像都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知识的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相互延伸。阅读时需注意系,相互印证,相互延伸。阅读时需注意分析、综合两者的关系,从中获取更多、分析、综合两者的关系,从中获取更多、更需要的地理知识,逐步提高自己学习地更需要的地理知识,逐步提高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各种能力。理知识的各种能力。(2 2)读出图名。)读出图名。(3 3)看清图例:不同级别的行政中)看清图例:不同级别的行政中心,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年代形成的三角洲。心,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年代形成的三角洲。(4 4)看出长江下游的流向和注入的)看出长江下游的流向和注入的海洋。海洋。长江口的变迁活 动 指 导一、沧海桑田【问题解答】【问题解答】(1 1)从图中看出,崇明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说明了什)从图中看出,崇明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说明了什么呢?么呢?(2 2)分析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分析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3 3)思考:如果你家住在太平洋中某小岛上,全球气候变)思考:如果你家住在太平洋中某小岛上,全球气候变暖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呢?暖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呢?崇明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说明地球上存在着沧海桑田崇明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说明地球上存在着沧海桑田的变化。的变化。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主要是由于长江的泥沙冲积而成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主要是由于长江的泥沙冲积而成的。的。如果我家住在大洋中某小岛上,当气候变暖时,海水上升,如果我家住在大洋中某小岛上,当气候变暖时,海水上升,可能会淹没我家。可能会淹没我家。一、沧海桑田麻姑传说麻姑传说赭山的变迁赭山的变迁黄河三角洲的形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沧海桑田沧海桑田长江口的变迁长江口的变迁地表形态不断运动和变化地表形态不断运动和变化知识点小结一、沧海桑田选择题选择题1 1.“.“沧海桑田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A.在海边种植桑树在海边种植桑树 B.B.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C.C.填海造陆种田填海造陆种田 D.D.比喻世事的变迁比喻世事的变迁2 2.填海造陆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海陆变化,下列国家中不太可能填海造陆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海陆变化,下列国家中不太可能进行填海造陆的是进行填海造陆的是 ()A.A.中国中国 B.B.日本日本 C.C.蒙古蒙古 D.D.英国英国B BC C达 标 检 测一、沧海桑田3 3.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 ()A.A.这里曾经是汪洋大海这里曾经是汪洋大海 B.B.这里气候寒冷这里气候寒冷 C.C.这里海拔很高这里海拔很高 D.D.这里缺乏森林植被这里缺乏森林植被4 4.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C.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 D.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A AD D一、沧海桑田围海造陆与退耕还海围海造陆与退耕还海 材料一: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古老的方式。最近一段材料一: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古老的方式。最近一段时间,沿海发达地区掀起了一股围海造陆,向海洋要土地的热潮。天时间,沿海发达地区掀起了一股围海造陆,向海洋要土地的热潮。天津市临港一期围海工程津市临港一期围海工程 ,围埝面积,围埝面积2020平方公里,形成可使用陆地平方公里,形成可使用陆地6.56.5平方公里;广东珠江口等地,平方公里;广东珠江口等地,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来共围海造陆近年代以来共围海造陆近2 20000平平方公里;广州市番禺区有方公里;广州市番禺区有80%80%的土地是历代围海形成的;日本、荷兰的土地是历代围海形成的;日本、荷兰等沿海国家长期以来通过围海造陆获得了大量土地。等沿海国家长期以来通过围海造陆获得了大量土地。材料二:荷兰政府决定将海德维赫开拓地材料二:荷兰政府决定将海德维赫开拓地“归还归还”大海。大海。对此,你有何看法?对此,你有何看法?拓 展 探 究一、沧海桑田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认识了解大陆漂移学说,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认识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学 习 目 标二、漂移的大陆 读教材第读教材第4040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1 1.了解人们对海陆位置是否可以变化的观点。了解人们对海陆位置是否可以变化的观点。2 2.了解魏格纳提出的学说名称以及推测和论证的了解魏格纳提出的学说名称以及推测和论证的过程。过程。教 学 建 议自 主 学 习二、漂移的大陆图 3.10 读图读图3.103.10,了解魏格纳提出,了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的过程。认真认真观察观察大胆大胆推测推测科学科学论证论证【概括总结】【概括总结】(1 1)认真观察:魏格纳发现南)认真观察:魏格纳发现南美洲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凹进的部分几美洲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凹进的部分几乎吻合。乎吻合。(2 2)大胆推测:非洲大陆与南)大胆推测: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以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美洲大陆以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3 3)科学论证:远隔大西洋,)科学论证:远隔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却相似,从而找到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却相似,从而找到了非洲和南美洲以前同是一块大陆的了非洲和南美洲以前同是一块大陆的证据。证据。合作学习一二、漂移的大陆三亿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概括总结】【概括总结】魏格纳认为,约三亿年魏格纳认为,约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大部分陆地是以前,地球上大部分陆地是连在一起的(称作泛大陆),连在一起的(称作泛大陆),陆地被广袤的海洋包围着。陆地被广袤的海洋包围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泛大陆开随着时间的推移,泛大陆开始破裂,破裂的大陆像冰块始破裂,破裂的大陆像冰块浮在水上缓慢漂移,逐渐演浮在水上缓慢漂移,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变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图3.11 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从图从图3.113.11中了解中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的内容。合作学习二二、漂移的大陆 漂移的大陆漂移的大陆科学证据科学证据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假说创立者创立者内容内容时间时间古老地层古老地层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知识点小结二、漂移的大陆 选择题选择题 1.1.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者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者是 ()A.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B.B.葡萄牙人麦哲伦葡萄牙人麦哲伦 C.C.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D.D.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 2.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不包括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不包括 ()A.A.气候变化气候变化 B.B.古生物分布古生物分布 C.C.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D.D.大陆轮廓大陆轮廓 3.3.大陆漂移假说从古生物化石等方面找到了两个大洲同是大陆漂移假说从古生物化石等方面找到了两个大洲同是一块大陆的证据一块大陆的证据 ,这两个大洲是,这两个大洲是 ()A.A.非洲和欧洲非洲和欧洲 B.B.非洲和南美洲非洲和南美洲 C.C.南美洲和北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 D.D.南美洲和南极洲南美洲和南极洲A A 达 标 检 测C C B B 二、漂移的大陆轰动一时,沉默半世轰动一时,沉默半世 1912 1912年,魏格纳发表了轰动世界的假说年,魏格纳发表了轰动世界的假说大陆漂移说,向当时大陆漂移说,向当时盛行的盛行的“海底固定论海底固定论”提出了挑战,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嘲笑。魏格提出了挑战,有人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