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卷 附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实验中学 东北育才中学 石家庄二中 华中师大一附中 八校西南大学附中 南京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附中 福州一中 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22年12月16日下午14:10-15:25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先秦时期对“百姓”一词的记载,据此可知 文献记载 出处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注: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 《尚书·尧典》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 之姓,以鉴其是官,是为百姓 《国语·楚语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A.国人在先秦政治中有一定影响 B.民本思想影响商周的统治理念 C.百姓的词义演变体现时代变迁 D.族群认同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 2.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其思想具有明显的“美汉”倾向。他把本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排挤出来,列入“传”中;也不承认王莽政权,故不把他列入“纪”中,而只是列在“传”的末尾。这表明 A.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B.大一统思想的强化 C.中央集权下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3.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 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4.朱熹认为:“科举之习,盖未尝不谈孝悌忠信,但用之非耳。”公元1181年陆九渊访问朱熹时,陆讲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陆九渊年谱记载“⋯⋯当时说得来痛快,至有流涕者。元晦(朱熹)深感动,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这说明 A.科举制完善推动儒学思想的发展 B.宋代儒学强调存理灭欲 C.两人在道德修养方式上观点一致 D.理学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5.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较前代大为不同。《初刻拍案惊奇》中的商人程元玉“禀性简默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二刻拍案惊奇》中程宰是一个流落边塞的俗商,却得到海神的眷顾,依靠海神的指导发家致富。这主要反映出 A.文学创作彰显社会价值取向 B.商品经济繁荣推动社会转型 C.文化专制强化阻碍思想进步 D.海外贸易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6.下图为晚清洋务企业分布图,由此可知洋务企业 A.受列强入侵的影响 B.工业结构渐趋于均衡 C.实现区域经济协调 D.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 7.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大夫更喜欢用“民政”,因为“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后来“民主”逐渐成了标准翻译。下图为主要文献中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这说明 A.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君主立宪成为主要政治追求 C.甲午战后救亡路径发生转变 D.民主路径由改良渐转向革命 8.民国历史的编写一个核心议题是国共成败之谜,尤其是抗战前后,两党力量发生重大转折。有学者认为:“(抗)战后两党成败的玄机已经潜伏在抗战的进程之中”,以下对中共成功的“玄机”理解正确的是 A.进行土地革命赢得底层民意 B.民主政治实践争取中间派支持 C.参加重庆谈判获取政治主动 D.组织工业内迁为抗战提供基础 9.五年计划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改善了中国工业结构,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下表为改革开放前我国四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五年计划的制定 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五计划 由综合平衡到高指标 三五计划 由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穿用到备战,军事工业优先 四五计划 延续备战方针 A.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说明经济计划应当尊重客观规律 C.左倾错误贯穿经济计划始终 D.说明国际环境决定经济计划制定 10.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11.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常向哲学家请教,在作品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尖锐批判。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观剧津贴鼓励哲学批判 B.商业发展推动思想进步 C.雅典民主范围日益扩大 D.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 12.13世纪布汶之战后签订的《莫伦条约》定义了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的封建关系。条约除规定佛兰德尔伯爵的若干经济义务外,还规定如果伯爵违背条约,伯爵的封臣当站在法国国王一边,征讨伯爵。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王权的逐渐强化 B.罗马教会势力增长 C.市民阶层的壮大 D.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13.新教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重灵魂教化、轻身体锻炼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新教各派反对教会控制学校,主张推进全民义务教育,从而使体育教育在学校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知 A.体育推动西方人文主义萌芽 B.启蒙运动推动大学学术繁荣 C.宗教改革推动教育政策调整 D.教育学科设置向制度化转变 1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工人家庭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在这些家庭中有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泰晤士报》群众来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肮脏的地方。我们没有私人厕所,没有垃圾箱,没有排水沟⋯⋯”这反映当时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B.工业革命造成了贫富分化 C.工业建设不受政府重视 D.英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15.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而苏联在这一时期几乎割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美国芯片与苏联芯片尺寸不一导致苏联半导体设备不能生产西方尺寸的芯片,微电子产品无法出口。这主要说明 A.西方“知识经济”优势凸显 B.冷战影响经济发展技术交流 C.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落后 D.苏联着力突破西方经济封锁 16.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下图为网友对此事的“锐评”。这说明 A.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B.逆全球化影响地区稳定 C.国际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户。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四年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国内效应”。(8分) (2)根据材料二剖析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根据上述两则史料,梳理宋代以来海洋政策的当代启示。(6分) 18.【近代西书阅读】(12分) 材料一 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 材料二 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阅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6分) 19.【世界格局的演变】(14分) 材料一 美国在建国后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避免结盟,在国际社会上奉行孤立主义。但是美国在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和多个国家签订了同盟条约,这样就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密切的联盟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不断调整战略、扩展成员、强化功能,成为美国维持单极霸权的重要支柱⋯⋯美国凭借自身的强大综合实力成功操控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并以此来强化和拓展自己的霸权。 ——摘编自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