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九年级初三语文一模试卷+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自适应练习 语文学科 (完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默写与运用(13 分) 1. 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 2.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宛如明镜,风儿吹来,微波荡漾,让我们不由想起《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 。 (二)古诗文(22 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①,芒②针为钩,荆蓧③为竿,剖粒④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 汩流⑤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⑥之弋也,弱弓纤缴⑦,乘风振之,连双鸧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⑨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⑩,吞之不疑。 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纶:钓鱼的丝绳。②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③荆蓧(diào):楚国产的细竹。④剖粒:剖开的米粒。⑤汩流:湍急的河流。⑥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⑦弱弓纤缴: 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⑧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⑨放:通“仿”。⑩聚沫:聚拢的泡沫。 5. 【甲】【乙】两文均选自《列子》, 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___ 。(2 分)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 寒暑易.节 (2)五年始尽.其道 7.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大王治理京城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B. 大王治理国家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C. 大王治理京城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D. 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8.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4 分) 篇目 所叙之事 寄寓之理 ⑴ 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 【甲】 【乙】 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 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 ⑵ 9. 【甲】文中“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 。【乙】文中詹何 “ 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 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突出了他的“ ”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语概括)(4 分) 10. 【甲】文结尾写借助神力解决问题, 其作用是侧面反映 ,【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 意在告诫执政者 的道理。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35 分) 市民素养定义城市品格(15 分) ①城市的价值观引导市民品位,市民素养定义城市品格。时隔十年,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又一次发布《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通过对有效样本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上海市民更加重视人文素养,对城市价值更加认同。 ②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的本性。”在上海市民看来,对知识的每一次汲取都有助于人生升华。知识并不意味一切,但很多时候学识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边界。知识素养 的不同着实可以让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明显差异。 ③不仅如此,上海市民对自己的认识和环境的态度也越发从容理性。大多数市民认为自身的能力和性格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追求卓越历久弥坚,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民“反求诸己”的主体自省与自我革新。 ④除此之外,当谈及人生理想时,多数市民将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列为重要因素。兴趣是点燃人生理想的火炬,社会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赛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上海市民在时代条件下积极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让人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⑤上海的市民素养不仅呈现在问卷访谈的分值数据中,还生动展现在实地调研的许多细节中。在浦东新区,调查员邀请一位 30 多岁的饭店服务员回答问卷。在半个小时里,她思路清晰、对答如流,对考查人文知识的所有客观题都做出了准确回答;在静安区,几位古稀之 年的市民不仅充满热情地配合问卷调查,还在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饶有兴趣地讨论起个别题目,并拉着调查员一起探讨…… ⑥可见市民素养并不是职业和学历的附属,也不是年龄和精力的专利。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必定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生机的城市。一个真正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的温暖城市,必定是一座塑造人文精神与蕴含人民情怀的城市。在宝山区一家修车铺,一名来自外地的 50 多岁个体户填写问卷时有些吃力。调查员尽己所能提供讲解与指导,直到夜色已深才不得不放弃调查。令人□□的是,这位“新上海人”主动提出第二天一早前往下一个调查点配合完成问卷。 ⑦城市作为巨大的生命集合体,每一位居民都是城市品格的培育者、提升者,也都是城市品格的承载者、守护者。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说“人人都是软实力”。上海的市民素养提高了,未来的上海需要继续坚持不懈厚植城市精神,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全力彰显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 (选文摘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1. 联系上下文,在第⑥段□□内填入合适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兴奋 B. 吃惊 C. 疑惑 D. 感动 12.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8 分) 观点:(1) (2) (3) (4) 上海市民将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列为决定 人生理想的重要因素 实地调研细节 / 13. 选文第⑤段画线部分中的两个事例能否删去其中一个,请简述理由。(5 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锅酒(20 分) 李天鹤 ○1 晨曦还在大山之外,母亲的脚步声就赶走了屋檐下转了一整夜的风。母亲又要熬酒了,这已是今年第三次。 ○2 熬酒,是老家对土法酿造小锅酒的一种叫法。母亲每年熬的酒,小部分进了她和我的肚子,大部分则祭了村子里男人们的五脏庙。男人们有事没事总要拐个弯进我家来,喝一杯 酒,与父亲说几句话,才美滋滋地离开。我从楼上探身望去,父亲总是就着灯光,一个人把 扑锅①、转缸②一一搬到厨房里,母亲则悠然看着父亲来回,把一口气喘得又粗又长。 ○3 许多年前,这些事情都是母亲一个人做的,父亲虽爱喝酒,却从不掺和熬酒的事。 ○4 父亲和母亲的相识与酒有关。父亲爱喝酒是出了名的,喝酒前后皆彬彬有礼,一派君子之风。母亲擅长熬酒,人称“酒娘子”。一个是“酒侠客”,一个是“酒娘子”,自然而然,结下了这美好的姻缘。他们成家后夫唱妇随,日子美满。光阴流转,家里的酒场慢慢少了, 父亲也开始两鬓斑白,有了酒葫芦似的肚腩。光阴如酒,令人沉醉。但这世界哪容得下一个人长久沉醉呢? ○5 父亲帮着母亲熬酒是他生病后的事。父亲习惯了每天吃药的生活,母亲也习惯了父亲的不苟言笑。两人之间的话与家里的酒味一样,越来越少。父亲的痛苦和母亲的愁绪,分别写在脸上。 ○6 有一天,母亲像变了个人一样,到处翻找熬酒器具,软磨硬泡地要父亲帮着熬酒。父亲磨磨蹭蹭地在她的唠叨中把煮好、蒸透的米提到屋外,在她的指挥下把酒药撒到油纸布上,用手和匀。母亲用手测试米的温度,直到温度适中,让他把米装进土瓮封严实。然后交代父亲每天定时查看土瓮。父亲撇撇嘴不吭声,倒真的每天都去看一眼。父亲的改变,于母亲来说是欣慰的。从那时起,母亲成了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小女孩”,而父亲成了她最重要的人。 ○7 父亲什么时候开始不喝酒的?想来有近 20 年了。某天起,他变得滴酒不沾且暴躁易怒,那意气风发的酒侠客脸上开始结起腊月的霜,让人忐忑不安。后来,我无意中翻到了父亲偷偷服用的药,才知他得了糖尿病。这个可怜的男人,被冠以“一家之长”的称号,在他最脆弱、最需要关心时,只有母亲向他伸出双手。 ○8 此时,天色渐明,村庄渐渐显现,灰瓦房顶上炊烟升腾。我的思绪被楼下母亲的声音打断。她嫌父亲扑锅时不够仔细而不断嗔怪着。我在楼上竖起耳朵聆听,从他们忙着熬酒时发出的各种声响,想象着他们琐碎中的温情。 ○9 下楼时,屋里的灯光已被阳光取代,父亲正把一个装酒的小桶放在转缸出酒口处。不出所料,这最后一步母亲还是自己动手了。她催促父亲去客厅休息,自己则守着灶眼开始烧火。 ○10 这些年,耳濡目染的我对熬酒也有一些心得。譬如,那装满米和酒药的土瓮最少一个半月才能启封,若耐得住性子,让它静静地在光阴中沉淀半年则更好。得到充分发酵的酒糟, 熬出的酒清亮甘甜。譬如,熬酒时把酒糟放进大铁锅时,必得用极细的纱布包裹后再放进锅里才行,铁锅里一定要先放两瓢水,否则酒糟会粘锅发糊……母亲总说:“熬酒就是熬时间,熬一把火,从早到晚灶门口离不开人。这把火烧得大了酒就糊了,烧得小了就不出酒。”日子就在这熬酒的时光里不急不缓地流逝,父亲的烦闷和暴躁也被悠长的酒香慢慢抚平。 ○11 厨房里的酒香开始飘散,由淡至浓,填满了整个家。当这一锅酒的酒线滴溜溜地从出酒口出来时,母亲便把父亲拉过来品酒。我也凑上去想尝尝,母亲却把第一口递给了父亲。 ○12 大片阳光从屋顶倾泻而至,屋檐下的一切都深深嵌入了一个无限宽广而温暖的怀抱中。灼耀的光华里,细长绵延的酒线正不断流淌,清澈透明。村庄内外人世浮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锅酒。 注释:①扑锅,是熬酒时需倒过来把大铁锅盖住的半圆形大锅。②转缸,是双层的土陶缸,外侧有可供酒水流出的小口,相对的一侧有个与扑锅管道大小一致的孔。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章中引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母亲擅长熬酒,人称“酒娘子”。——这一句中的引号起到特殊含义的作用。 B. 从那时起,母亲成了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小女孩”,而父亲成了她最重 要的人。—— 这一句中的引号起到特定称谓的作用。 C. 可怜的男人, 被冠以“ 一家之长” 的称号, 在他最脆弱、最需要关心时, 只有母亲向他伸出双手。——这一句中的引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D. 母亲总说:“ 熬酒就是熬时间, 熬一把火, 从早到晚灶门口离不开人。这把火烧得大了酒就糊了,烧得小了就不出酒。”——这一句中的引号起到引用的作用。 15. 对比并概括父亲生病前后母亲行为态度的不同,分析母亲转变的原因。( 6 分) 时间 母亲的行为 母亲的态度 母亲转变的原因 父亲生病前 一个人熬酒 默默无闻、甘于付出 (3) 父亲生病后 ( 1) (2) 16.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4 分) 原文:当这一锅酒的酒线滴溜溜地从出酒口出来时,母亲便把父亲拉过来品酒。我也凑上去想尝尝,母亲却把第一口递给了父亲。 改文:当这一锅酒的酒线滴溜溜地从出酒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