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江苏盐城阜宁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为展示语文学习成果,九(1)班各小组开展不同主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完成任务。 第一小组:魅力湿地 【任务一:准确用词】 请阅读材料一,完成1-2题。(4分) 材料一: 在11月5日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盐城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在保护和利用湿地方面,盐城取得的成果汗牛充栋,世界瞩目。本次与会的中外代表对盐城印象都十分深刻。走进盐城展厅,沉浸式的展陈方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眼前是光影变幻、水清岸绿;耳畔是呦呦鹿鸣、百鸟欢唱;轻轻一嗅,沁人心脾的湿地气息扑面而来;伸手触摸,粗粝的树皮、轻柔的苔藓在指尖划过……千万年的苍海桑田,赋予盐城黄海湿地不可多得的精彩与绚丽,展现着希望与生机。这方生灵奇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注脚。 1、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书写作出了判断。请你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A.“与会”应写为“于会”    B.“光影变幻”应写为“光影变换” C.“绚丽”应写为“炫丽”    D.“苍海桑田”应写为“沧海桑田” 2、文段中加色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请你用下列成语替换,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微不足道   B.硕果累累   C.不胜枚举   D.首当其冲 【任务二:选择对联】 请阅读材料二,完成第3题。(2分) 材料二: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可以涵养地下水,可以帮助调节地表径流,防止干旱和洪涝。湿地还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此外,很多珍稀水鸟的繁殖及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还被称作“鸟类的乐园”。 3、查阅关于湿地功能的资料时,同学们找到了几副对联。你认为下列哪副对联最准确地概括了上文提及的湿地功能。(  )(2分) A.上联:风月无边,信是湖山著意;       下联:园林有幸,只缘翰墨多情。 B.上联:水丰草茂,鸾鹭翔云,绿岛放歌臻化境;      下联:霞锦波柔,渔樵戴月,鸿鹄弄影舞仙姿。 C.上联:栖鸥翔鹤,濯月浣云,三千画卷写湖海;      下联:防旱蓄洪,调温净水,万顷清流泽古今。 【任务三:完善语句】 请阅读材料三,完成第4题。(2分) 材料三: 盐城黄(渤)海侯鸟栖息地拥有广袤的滨海湿地,其形成得益于大江大河携带入海的大量泥沙、无机盐与其他营养物质。这里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养育了以滨海水鸟为代表的众多其他生物,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黄(渤)海侯鸟栖息地申评世界自然遗产,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4.根据语境,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保护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 ②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③缓解人类活动对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威胁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第二小组:君子自强不息 【任务一:整理自强不息名句】 5、下面是第二组同学整理的有关自强不息精神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全。(10分) 序号 名句 精神内涵 (1) 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纵使年老被贬,忠君之心弥坚。 (2)  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与民同醉同乐,内心怡然自得。 (3)  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彻悟人事岁月,充满旷达乐观。 (4)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遍尝世间辛酸,也要自嘲言欢。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自信一往无前,直抵理想彼岸。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抛开自我悲苦,喜看新人辈出。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即便耗尽生命,此心依然不变。 【任务二:推荐自强不息人物】 小赋推荐:世界技能大赛“刮腻子”世界冠军马宏达 链接材料:2022年10月23日,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的比赛中,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22岁学生马宏达在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夺冠。 小赋准备讲述“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的马宏达的故事。为增加文化色彩,他找到以下两首诗,请你完成6-7题的任务。(7分)           苔①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②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①苔:苔藓。②青春:指苔藓富有生机的绿意。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你认为小赋在讲述马宏达的事迹时引用哪首诗的三四两句最合适?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链接材料】“读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当时家里人觉得要有一技之长,学一门手艺将来方便找工作。”谈及过往,马宏达并不避讳曾经在学习上的短板,他觉得这反而更像是个契机,让他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了拿金牌,马宏达每天的训练不少于7小时,5厘米厚的钢头鞋,不到2个月就磨破了底。对于网上关于他“土味冠军”的调侃,他说:“我很热爱我现在的事业,能做到这个层级我已经很满意了。至于人家怎么说我并不会放在心上。”7、就第6题中你选择的那两句诗,请从重音、语气两方面提出朗读建议。(3分) 小宁推荐:乐观旷达、自强不息的苏轼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完成第8-12题。(19分)材料一:①常山在东武郡治之南二十里,不甚高大,而下临城中,如在山下,雉堞楼观①,仿佛可数。自城中望之,如在城上,起居寝食,无往而不见山者。其神食②于斯民,固宜也。东武滨海多风,而沟渎③不留,故率④常苦早。祷于兹山⑤,未尝不应。民以其可信而恃,盖有常德⑥者,故谓之常山。熙宁八年春夏旱,轼再祷焉,皆应如响。乃新其庙。庙门之西南十五步有泉,汪洋折旋如车轮,清凉滑甘,冬夏若一,余流溢去,达于山下。兹山之所以能常其德,出云为雨,以信于斯民者,意其在此。乃琢石为井,其深七尺,广三之二,作亭于其上,而名之曰雩泉。②古者谓吁嗟⑦而求雨曰雩。今民吁嗟其所不获而呻吟其所疾痛亦多矣。吏有能闻而哀⑧之,答其所求,如常山雩泉之可信而恃者乎 A         轼以是愧于神,乃作《吁嗟》之诗,以遣东武之民,使歌以祀神而勉吏去。                                             苏轼《雩泉记》(有删改) 材料二: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材料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材料四: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注】①雉堞:城上短墙。楼观:泛指高大建筑物。②食:鬼神享受祭献的供品。③沟渎:指田间水道。④率:大都。⑤祷:向神灵祈求保佑。兹:这个。⑤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⑦吁嗟:叹息。⑧哀:同情,怜悯。 8、请用“/”标出材料一中划线句子的停顿。(限两处)(2分) 今民吁嗟其所不获而呻吟其所疾痛亦多矣。 9、根据提示,解释加点的词。(3分) 语句 方法 释义 仿佛可数 联系课内词语注释: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1)______________ 而名之曰雩泉 联系课内词语注释: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 乃新其庙 联系课内词语用法: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3)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民以其可信,盖有常德者,故谓之常山。11、材料一第②段横线A处应填感叹号还是句号?请结合前后文说明理由。(4分)12、苏轼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难容于朝,自请外放,任杭州通判,后转任密州太守。再后来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以上材料前三则写于密州,第四则写于黄州。小宁用“乐观旷达、自强不息”评价苏轼,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四则材料阐述。(6分) 第三小组:走进小说天地【任务一:小说大家谈】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麦家 ①1954年5月的一天,在马德里的一家咖啡馆,海明威对前来采访的《巴黎评论》记者乔治·普林顿说:“你可以读读《赛马新闻报》,在那儿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小说艺术。”海明威强调小说家要具备一颗世俗的心,对俗世生活保有常人鲜有的敏感和热情。②确实,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的俗世生活来展现人类活着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精神世界的。这注定小说的土壤是生活,是生活中那些世俗的人,琐细的事,微妙的情,那些循环往复的、说不清理不明的冷暖人生。好的小说家,从来不是抽象地写一种生活,而是要照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器物、风景、习俗、人情世故、气候变迁、道路的样子、食物的味道、人的感知、事的沉浮,乃至说话的口气、衣冠的穿戴等,去编织生活。生活是有形的,有一张由时间和空间编织的网,一个“壳”。小说家若不能编制一个坚固的俗世生活的外壳,人物的心灵就没有容器来装盛,读者也无从得知人物内心是怎样成长的,情感是怎么演变的,挫折或苦痛怎么拷打磨砺人的。③一定意义上说,小说家都是生活的专家。照沈从文先生的说法,专家就是有常识的人。小说家不能对生活犯常识错误,那样壳破了,读者就不会认同你,甚至嘲笑你。比如前些年电视上冒出一堆抗日电视剧,被观众嘲讽为雷剧。为什么?因为常识性的错误太多,把八路军搞得那么神勇,把日本兵弄得那么软蛋,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我们常说“真善美”,“真”是首要的,失去了“真”,一切无从谈起。④虽然生活无处不在,人人有份,但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作家不能沉溺于生活中的某种个人趣味和认知而不能自拔。有一段时间,文学界流行写小事,写私情、欲望,写细碎的生活、心灵的乱象,一些作家甚至津津乐道于此。生活固然有颓败、暗黑的一面,但小说家不能任性直接展示这些颓败、暗黑,因为人的生存不止于这些表面的乱象和败象,人也不甘心于此。事实上,每个人的颓败背后都有复杂的心灵挣扎和精神冲突,这才是一种真实的人生,作家必须要深入人的内心生活,要追问,要去伪,目的是要挖拓人精神的深度、广度,展现人灵魂深处的纵深感,让人看到暗黑中的亮光,绝望中的希望,获得一种能站立起来的精神,而不是在怨毒和呻吟中沉沦——这是人最基本的真实,像心跳一样,人人共有。⑤这就是说,尽管作家的世俗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是活跃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怀有一种饱满的创作热情,不讷于生活对他们的呼唤;但另一方面,作家对庸俗的趣味、赤裸的欲望,对人类内心黑暗的经验以及那种令人下坠的力量,也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但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牢固地树立人的良知,更加强力地捍卫和坚守世道人心。这是文学的尊严,也是作家的责任。好作家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无论时代如何“喧哗与骚动”,无论生活如何“罪与罚”,无论人性如何“至暗时刻”,他都要劝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颗“勇敢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                            (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